惠斯勒山上的203首长

作者:苗炜

惠斯勒山上的203首长0

( 吉米·皮特森在格陵兰岛 )

一位住在温哥华的朋友向我吹嘘:“住这儿好啊,开车15分钟就能上山滑雪,开车半个小时又能去打高尔夫球,还能玩帆船。我刚买了一辆‘路虎’,装上我的滑雪板,我的球杆……”

我到温哥华第一天,导游开车带我们在市区里转,指着远处的两座山,介绍说:“左边的是Cypress Mountain,右边的是Grouse Mountain,市区里的很多人,晚上下了班就会去这两座山上滑雪,就和去健身房一样,所以滑雪场都是开到晚上23点,晚上从城里望出去,这两座山上的雪场都是灯火通明。”

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Cypress Mountain滑雪场,这里将举办2010年冬奥会单板滑雪(snowboard)类的比赛,不过我们到这里不是玩snowboard,是“踩雪鞋”而来。说来无聊,所谓“踩雪鞋”就是把一双特大的铁丝拖鞋绑在脚上,在雪地中徒步。换上鞋之后,跟随向导麦克走进森林,没走几分钟,就有了“林海雪原”的意思,抬头是高高的冷杉,四下望去全是树,脚下是积雪,向导麦克停下来,“印第安人最开始是用树皮和草来做雪鞋,穿上大鞋,因为压强的变化,人就不会陷到雪地里。如果不穿鞋……”说着他脱下雪鞋,踏进一片白雪,一脚下去,积雪已经没到大腿,“看!要知道,我们脚下是灌木丛,夏天的时候,这些灌木丛都是一人多高,可在冬天,我们根本看不到灌木丛,我们走在上面”。他这样一说,我才意识到脚底下的积雪足有1米多高,如果海灯法师在这里练“一指禅”,只用一根手指承载全身的重量,那他就会一下子钻到雪地里。

茫茫的林海雪原里,有一根根黄色的竹竿标示雪地徒步的线路,我们走到一森林小屋,在那里享受了一顿热乎乎的芝士火锅,然后再往回走。这一天算是和雪地有了点儿接触。

在北京时候我从来没想过滑雪,尽管北京周围有不少人工雪场,吉林、哈尔滨也有滑雪的去处,但冰雪运动在我国北方还是不够普及,究其原因,天气太冷是一条,景色不够优美也是一条。能滑雪的地方未必都寒冷,以惠斯勒为例,每年平均降雪超过9米,但它离温哥华只有两小时车程,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并不太冷。但缺点是,这里不像阿尔卑斯山,能在耀眼的阳光、蔚蓝的天空下滑雪,天总是阴沉的。著名的滑雪作家吉米·皮特森(Jimmy Petterson)曾经到过惠斯勒滑雪,他说,在这里等上一星期也未必能等到一个晴天。他在《滑雪走世界》一书设置了一个评分标准,从景色、规模、雪质、夜生活等9个方面给滑雪场打分,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场的评分是4分。

惠斯勒山上的203首长1

吉米·皮特森也曾到中国滑雪,先去北京郊外的一家雪场,转了一圈之后爬长城去也,他给这家雪场的评分是2.3分。在北京一家火车票飞机票销售点,他被一张照片给惊着了,巍巍雪山环绕着一湖碧水,那是天池。于是,他和伙伴一起去了长白山,看到了结冻的天池,零下25摄氏度,他们从长白山滑雪而下,评分是2分。然后他们又去了玉龙雪山,对丽江古镇很是着迷,玉龙雪山都快没雪了,但他们给出2.8的评分,其中景色得到5分,村镇得到5分。随后,他们去了北大湖和亚布力,评分都是2.1分。

我换上雪鞋之后就走不动道了,背上雪板,总结出我们滑雪还不够盛行的另一原因:装备太贵,这套家伙置办齐了要1万多元。惠斯勒的天果然是阴沉沉的下着小雨,坐缆车上到初雪道,小雨已变成雪花,教练埃里克,是台湾地区移民,比北京人还能说,在他的教导之下,我连摔若干跟头。两小时之后,我们乘缆车上到山顶吃中饭,到了山顶,才觉出这惠斯勒山真是漂亮,林木茂盛,大雪纷飞,密密麻麻的滑雪者从群山的各个斜坡上飞驰,真是让人激动。教练介绍各种等级的雪道,Green Trail是盘山而下,Blue Trail是宽道,Black Trail是直上直下,更快的是2 Black Trail,要玩悬崖绝壁就走Expert Trail。有个同行的上海姑娘,刚和我一道学会不摔跟头,被眼前的美和肃穆折服,非要从山顶滑下去,真是有融化进群山白雪中的勇气,她被教练劝住,狠狠发誓:我们上海还有一家室内滑雪场呢,我回去就练,练好了我再来。

惠斯勒山上的203首长2( 惠斯勒度假村内有多家五星级宾馆 )

吃过中饭,我们坐缆车下到初级道,学转弯。小说《林海雪原》中,李勇奇是滑雪教练,少剑波将学习滑雪看成是消灭土匪的关键。我小分队队员练了三四天就基本掌握了初级技术。那我们就应该是在惠斯勒扎上5天,每天苦练5小时,203首长的要求适合每个想玩滑雪的人:“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和雪地交朋友,让它来帮助我们在林海雪原飞行。从今天起苦练十天,每天十小时,自动练习的时间不在内。十天后我们小分队每一个同志,不要再当两腿拔雪坑的大力士,而要成为雪上飞行的‘武侠’。我们要使雪原变成我们的汽车公路,变成我们火车的铁轨,变成我们驱逐舰的海洋,变成我们飞机飞翔的天空。”

惠斯勒度假村

惠斯勒山上的203首长3( 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场是2010年冬奥会比赛场地 )

惠斯勒是北美最大的滑雪胜地,拥有200条以上滑雪道。两座山峰分别是惠斯勒山(Whistler Mountain)和黑梳山(Black-comb Mountain)。

惠斯勒山滑雪场1966年启用,占地3657英亩,标高1530米,共有超过100个滑雪道,其中有25%的专业滑雪道、55%为中级滑雪者设计的滑雪道,20%适合初学者所用的滑雪道。黑梳山滑雪场占地3344英亩,1980年启用,标高1609米,山顶上有Horst man及Black comb两个冰河,若是熟练者可以体验在冰河上滑降的快感。

依我看,这里的酒店设施、商店、饭馆都可以给5分。

2010年冬奥会

2010年奥运会将在温哥华(包括惠斯勒、列治文等城市)举行,2010年冬奥会的会徽(左图)取材于古代印第安人的路标塔图案,由5块彩色石头叠成,既像路标灯塔,也像一个站立的冰球运动员。温哥华等地现在能买到各种冬奥会纪念品,石质的、水晶的会徽最为常见。列治文市正在修建速滑馆,该市之所以能投资于场馆建设,和他们拥有一家赌场有一定关系。加拿大政府对赌场设置的审批相当严格,政府一般会占有赌场60%的股份。因此在列治文市的“Rocky river”赌场赌上一把,赢了算是为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输了算是为2010年冬奥会做贡献。

吉米·皮特森

吉米·皮特森毕业于美国的南加州大学,专业是历史,他本来可以担任一个教师的工作。但他过去30年间,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滑雪上,四处游荡,寻找滑雪的好去处。他当过滑雪教练,离道(off-piste)向导,导游,酒吧老板,酒店经理,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滑雪记者兼摄影师。他曾经在48个国家玩过滑雪,在15个国家出版了滑雪的专著。他写阿尔卑斯山、写落基山脉这些滑雪胜地,也写他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格陵兰岛、黎巴嫩等地的滑雪经历,这些故事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吉米·皮特森说:“在我童年时期,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许多滑雪场还有先驱精神,随后我看到这项运动赚了越来越多的钱,成了个大产业,我借此能去许多前辈不可能达到的山峰和斜坡滑雪,很是享受,但我同时怀念早期滑雪的那种单纯、先驱精神。所以我寻找偏远、不发达的滑雪场,像智利的Antuco、吉尔吉斯斯坦的Kashka-Suu,那里还有先驱精神。”

2005年,吉米·皮特森出版《滑雪走世界》一书,讲述过去30年间他在世界各地的滑雪故事,为补充足够的细节,他还用58天的时间在阿根廷、新西兰等地考察了34个滑雪度假地。 惠斯勒极限运动户外运动滑雪滑雪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