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圆桌(41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生活圆桌(415)0

曼谷交通记

文/甄黛   图/谢峰

曼谷的堵车,举世闻名。在来曼谷之前,我就学习了外国前辈在内网上贴的曼谷交通心得:“在交通最为糟糕的时候,我就乘船到轻轨站,坐4站轻轨后,再打一辆摩的,约莫耗时一小时到家。这个时间还是挺长的,但总归好过坐在一辆一动不动的出租车里!有时我被困在出租车里,彻底沮丧的时候,就弃车而去,跃上一辆摩的。——但摩的有风险,大家要慎用。”

曼谷的堵车,倒不是时时堵,而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举步维艰。上班第一天,我6点50分叫车出去,结果,十来分钟就到了,花费60铢。次日放松警惕,7点15分出门,可好,45分钟才到,花费90铢。

和中国的城市一样,曼谷的红绿灯也有秒数显示,但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红灯,动不动就来个300秒,让坐在车里的人没有脾气,应对措施是在包里放一本书,停车间歇翻几页,这么300秒300秒地看,长久积累,倒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生活圆桌(415)1

也许是堵车所培养出来的个性,大多数泰国人的风格是笃悠悠。如果地铁、轻轨进站时你正在走楼梯,京沪“美眉”的普遍反应是三步并两步跃下楼梯,一头扎进车厢,在车门贴着背脊关上后,长嘘一口气;而曼谷“美眉”的反应是,继续盈盈款款走楼梯,说着“哎呀,车子赶不上了呀”,然后笑盈盈地目送车子离去。

面对堵车现状,我们单位推行了弹性工作制,早晨上班时间可以从6点45分到9点不等,但必须保证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15分钟,并且9点到15点的核心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其实对我来说,早晨去单位并不难,住处门口很容易叫到车,但是晚上回家就吃不准,单位门口的出租车有时接二连三地来,有时却苦候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一辆也不见。更沮丧的是,好不容易等来了一辆,听说我要去的地方,司机却摆摆手说,“那里太堵,我不去”。好在我的住处离地铁站很近,尚能“曲线救国”,请司机开到最近的轻轨站(这个他们一般都愿意),坐5站轻轨,再换乘一站地铁就到了。——但这也要等得来出租车才行。

而由于上下班交通拥堵,我也打消了买个车的念头,因为如果自己开车,岂不是连在最沮丧的时刻弃车而去的选择都将失去。不过也有同事短暂地弃过自己的车。10月初的一天,曼谷大暴雨、大塞车,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车子靠在了路边,然后走进边上的一家小饭店去点菜吃饭,吃了一个半钟头回来,所有的车子还都在原地!另有一位同事,那天晚上打车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被堵上了,她赌了一口气,就是不肯趟水,非要坐到家为止。可就是这一小段路,堵了一个小时,最终她还是认输了,拎着鞋子,趟水回家。

爱的阿喀琉斯之踵

文/刘利

跟好友J已经多日不见,想见面约了几次都说在忙,一打听,说她一好友情人的老婆来深圳了,她跟那好友在陪这老婆。我真给她说糊涂了,再三确认才相信,天下有这样的事情:一个女人将她情人的老婆请到深圳,她做全陪还全程买单。是不是怕一个人作陪惨遭不测?她又拉上了我朋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按照我对于这种关系的肤浅理解,我问我朋友J:她这样做是要讨好那正室,以便哪一天登堂入室扶成个偏房吗?J撇嘴道,非也,你以为我这朋友是吃素的?别说她想做个偏室,她连扶正都不稀罕。她不过是个要爱情的女子,跟那男人好了两三年,最近忽地想求证,她跟他老婆,他到底更爱哪一个?所以她就找了他老婆,跟她把牌摊了,同时叫她到深圳来谈谈。这老婆大概也是见过世面的,说来就来了。然后我朋友给她讲排场,摆声势,穿了名贵时装抹了名贵香水秀她的风姿妖娆,带她去五星级酒店吃饭,陪她去逛中信广场买了LV的包送她……这一程还没结束,她已经花掉两万啦……这钱也是她起早贪黑上班看老板脸色打工挣来的,她就是要让那黄脸婆看看,她比她漂亮聪明时尚可人还富有……我和你,你老公会爱谁?

听罢这故事,俺彻底昏倒,若不是亲耳所闻,以我有限的想象,我还真不能相信天下有这等女人。我最近在看《长征》,逢人就推荐《长征》……有朋友来跟我讲老一套的男女经,我就会说:想当年我们的红军战士,背负崇高的革命理想,爬雪山,过草地,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如今你们这些人怎么就活得这么腻歪了?少跟我谈那些风花雪月的破事儿!……

这一回,听了J讲她朋友的男女经,我就很不耐烦地教训她:你怎么交上这种朋友啊?快给我掰了,这种人。昨晚好友G给我发信息:“我看他爱的还是他老婆,我要告诉他老婆,她是多么幸福啊,我对他那么好还是换不来他的爱。”

这一回,我又晕倒了。我也有“这种”朋友,我没好气道:“我平时看你也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之人,自己跑去破坏别人家庭不说,现在还要跑到人老婆头上拉屎,你怎就不能忍忍啊省省啊?……”

“知书达理”听我没来头地骂她,就要哭了:“我知道这样做不对啊,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啊,希腊之神阿喀琉斯还有摸不得的脚踵呢,更何况我这一介小女子。我就是忍不住,忍不住要爱他,爱了他要他爱我,爱了我要他更爱我,最爱我,我就是忍不住啊,我忍不住贪婪,忍不住自私,忍不住要独占……”

我再没跟人谈论风花雪月的破事的心致。如果说人都有摸不得的软肋,爱情,常将我们卷进人性的黑洞,贪婪、自私、嫉妒、脆弱、恐惧、昏聩、焦躁、任性……这些幽暗吞噬着爱情,考验着我们的灵魂。理想的爱情,是两颗心灵紧靠在一起,齐心并力逾越这些黑暗的屏障,从而抵达爱的极乐世界。然而,卑微平凡如我们,都有不可逾越的爱的屏障。在爱情上,大多数人都有他(她)的阿喀琉斯之踵。■

东游西游

文/黄庆

有个同事,借我的业主身份在我们小区会所办了3个月48次的游泳卡,MSN名字一度都变成了“每天游泳也是幸福”。但上周却来问我,能不能帮他去会所申请把没用完的卡延长下去——原来他总共也就用了两次。因为他,我才想起我的年卡也没怎么用,于是赶紧趁周末去浪里白条了一把。

对一个高度近视又戴不习惯隐形眼镜的人来说,能够从事的运动项目实在有限(不能太过激烈、更不能有身体接触)——慢跑、游泳、高尔夫。村上的《在泳池畔》里,主人公“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已不那么年轻是结婚第二年的春天。他同样光着身子站在浴室镜前,发现自己身体的线条和以往截然不同,简直成了另一个人。总之,22岁之前游泳锻炼的肉体遗产,这10年间已坐吃山空。酒、美食、都市生活、赛车、安稳的性生活以及运动不足,使得肥肉这一丑恶的赘物爬上了他的躯体”。他于是奋发图强,恢复游泳,很快恢复了第二春,“鼓鼓囊囊的肚皮瘪了下去,可以清楚地看见肚脐了。脸颊变瘦,肩幅变宽,睾丸位置较以前下移,两腿变粗,口臭减少。还找了个情人”。读这小说的时候刚大学毕业,当时还顿了一下,想了想“睾丸位置较以前下移”是什么概念。

小说主人公总将游泳的目标切分成小段的距离,我也一直这样,给自己的目标从来都定得不高,而且喜欢倒着数,只有5圈了、只有3圈了……遇上人多,池壁边站着人,还自己给自己打个折,游到四分之三处就转身。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脑中经常天人交战,自己跟自己讨价还价:这一圈该不该算数,是不是应该再补上一点,算了吧,下次多游点就是了……

工作后最早开始游泳是在广州五羊新城一个会所的露天泳池,当时冬天促销,桑拿免费开放,结果好上了这一口。有一次晚上在那里游,浸在蓝幽幽的水里,白色的灯光随水飘摇,外面大排档放的王菲的歌越过围墙翻过来,感觉真文艺。

到北京后,曾经在住处附近发现一间万豪酒店的健身会所带游泳池,对外开放,按设施和环境而言价钱一点不贵,而且知道的人很少。一度喜欢早上吃点东西后就去游。池子里往往就我一个人。游完了,蒸一把,抽支烟,坐在会所的沙发上翻翻报纸。走出会所,就是新世界五楼的大排档。

曾经也有机会夜游爱琴海,白天要到处观光,一早就出发,晚上回到我们所在的小镇旅馆,相约走到海边,却发现水真是冷的可以,风大浪急,大家都失去了勇气,调头去了离海100米的露天游泳池。走的那天早上不用赶早,心有不甘,再到海滩上,总算泡了一小会儿,还看到漂亮的比基尼姑娘。毕竟是爱琴海,就像一同事在雅典卫城上的感慨一样:如果不是奥运会,一辈子也想不到自己会到这里来。不过说实话,那海滩不比亚龙湾,全都是石块。■

猫和老鼠

文/周静文   图/谢峰

昨天约瑟夫·巴伯拉去世,享年95岁。他创造的经典动画形象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今年也已经64岁了。

《猫和老鼠》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看到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的时候,已经初中毕业,我17岁。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进入青春期,但是我狂热地喜欢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给你带来巨大的冲击,两个主人公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让你开怀大笑。在巴伯拉看来,也许这种节奏更符合美国人的娱乐节奏,可是对于一个乡村里的孩子来说,那的确是不简单的。自从有了电视以后,由于节目内容的短缺,电视本身相当于一个水袖飘飘的中国花旦,过于程式化。动画片里国产的只有那么几部,小蝌蚪找妈妈,我那时能背下每一个场景。

在看《猫和老鼠》的那些日子里,我当时正在恋爱。《猫和老鼠》风头正劲,盖过了她的光芒。我们从来没有一起看过动画片,所以我们不可能。汤姆是全球化的见证者,在一个偏僻的农村,电视上的那个可爱、倒霉的汤姆控制了像我一样的少年儿童的话语权,它和杰瑞为我们设置了议程,荧屏后面巴伯拉的遥远世界不仅为我们制造了欢乐,还悄悄在一代人的文化基因上打上他独特的符号。

老鼠既然可以从丑陋变成可爱,猫从对老鼠的优势可以变得毫无作为,敌人可以变成一种不离不合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为什么村口的那个家伙总是敢拦下我戏弄我?为什么我不可以跟行走夜路的江湖人士一抱拳说一句兄弟有什么不能商量的?为什么学校总是寂寞而强大、压迫着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上世纪70年代的荒诞可以延续到10年之后还妖气浓重?……

在那个时候,电视改变农村社会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说《射雕》、《上海滩》和《渴望》的兴起是赠送给80年代的文化安眠药,那么四大天王与深圳、上海联手给农村社会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当年轻帅气的张学友和刘德华急速成为农村青年的新偶像的时候,我正躲在角落里收看《猫和老鼠》,和小朋友以教师的合法身份一起玩游戏。村里的伙伴们已经去了远方做工,一些女孩子还用青春换回来彩色电视机和楼房成为我们村人人羡慕的人。

尽管媒体早已集团化、有线化,卫星电视将架设到我所在农村,然而巴伯拉将活在他的动画巨星中。即使华纳公司的股份贬值,即使DVD就像黑白电视一样被人遗忘,我相信我也会拉着我的女儿一起收看温暖的《猫和老鼠》,分享我们作为世界的儿童的简单快乐。 生活

下一篇: 声音(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