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的做假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乌鲁木齐一读者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学示范课活动,邀请外校的一些知名专家和同行来学校听课、评课。准备过程中,见到了诸多同行精心的彩排。有个教师上语文课《阿房宫赋》,在同一个班里反复上了三遍。为了更好地突出课堂效果,她甚至去别的班借几个上过课的学生组成“多国部队”应对固定的提问。别的教师自然也不懈怠,准备一节课,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多次预演彩排,教师疲倦,学生厌倦,本该生动的公开课却上成了死板的台词表演课。

这种做假的公开课行内称为“做课”,在小规模的校内教研月、教育开放周大行其道,教师通过反复劳作把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每句台词都设计好,做到胸有成竹;学生把每处提问和答案都熟悉到应答无误。师生通过机械训练,达到了默契配合,前者呼,后者应,教师巧问,学生妙答,热热闹闹、风风火火,一堂“完美”的公开课就做成了。这种做课,到了正规的课堂教学比赛却无用武之地了,因为那是要临时抽调的班级,容不得教师提前布置;自然,在常规教学时也全无用处。这种公开课,只是一个拼凑出来的尸体标本,除了陈列,全无用处。

这种公开课彩排虽然起到了藏拙的作用,却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首先,暴露出目前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挥棒有问题。“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正是因为有了看似内行、其实外行的评课者,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做课者。有人比较中西方教育,形象地说:西方学生用提问来表示自己知道,中国学生用沉默或附和来表示自己知道。经过彩排的公开课,教师一问,学生都知道;教师一点拨,学生都领会,没有质疑,没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课究竟算不算好课?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外行占据了话语权,那么热闹自然也成了流行。曾经听一位教育专家说,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不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现在一些教师为了做课,学生已经会的,重复教,不仅对学生不人道,更是对听课者的一种愚弄。

其次,暴露出个别教师急功近利,缺乏诚信。在公开课这类竞争性的活动中,教师追求比别的同事教得更好,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采用彩排和借兵的方式掩盖自己的问题,制造虚假氛围、虚假效果。如今过度竞争引发的诚信问题已经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业务考试作弊,办假学历,这些学生中常有的问题在教师中也存在着。

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所谓“为人师表”,不只是赞扬老师,更是赋予教师的一种责任。培养诚信的学生要求有诚信的教师。教师在公开课上明修栈道,学生也会在考场上暗渡陈仓,上行下效,这样的教育教会学生的只能是虚假、伪善、阳奉阴违、远离诚信。这种有水分的公开课以后不该再出现。 读者来信上课造假

上一篇: 盼提前退休一族
下一篇: 外甥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