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财(82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消费·理财(827)0纳指5000点

3月2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15年来首次升上5000点,上一次还是在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的巅峰期。2002年10月曾跌至1108点,暴跌约80%。当年,纳指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02倍,现在则是22倍。不过,尽管泡沫成分小得多,纳指如要保持5000点上方需要QE、零利率和央行宽松推动股市史无前例的投资热潮。泡沫虽小,很多股票估值却荒谬:许多像Uber这样的公司有几十亿到数百亿美元的市值,却没有盈利,甚至有些以后也不会赚钱。

消费·理财(827)1最后的IPO大潮

年内推出注册制的乐观预测在业内涌动,抓住IPO尾巴在造富游戏中显得尤为紧迫。A股上市公司今年“扩招”变得笃定,根据统计,去年下半年证监会才核准了79家IPO,而今年仅仅两个月,就已经有66家获批。截至2015年2月12日,证监会已受理627家企业申请,以当前进度,一年或有300家发行上市。剩下的则将接受注册制的洗礼。在2月份首发上市的21家企业中,至少有28位亿万富翁浮出水面。最新上市的中文在线已经连续走出21个涨停板,直逼当年的兰石重装。

消费·理财(827)2“推绳子”

《巴伦周刊》写道:降息正在变成2015年各国央行的“冰桶挑战”。中国央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做两次冰桶挑战,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抑制通胀下降,不过结果可能是面对令人痛苦的“推绳子”现象:在经济疲弱时降息的作用不如在经济繁荣时加息那样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但无法让各大银行在担心违约率上升时放贷。经济泡沫似乎正在破灭:中国2月份新建住宅均价同比下跌3.8%,跌幅较1月份的3.1%扩大;资本外流令资金面进一步吃紧;同时,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大多出现上涨,从而催生通缩风险。

消费·理财(827)3“躺着”赚钱

一只名叫Voya Corporate Leaders Trust Fund的“神奇”基金,发起于1935年,80年来没有换过持仓。成立之初,Voya买入了相同数量的30只当时美国的大公司股票,其中一些至今还在,如杜邦、通用电气、保洁、联合太平洋公司等。另外一些则被剥离或收购,还有一些永远消失了。如今,当年的30家公司还剩下21家。过去的5年和10年中,Voya的回报不仅好于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而且超过了98%的竞争对手。分析称,其表现之所以好于股指,是因为不用像股指那样经常根据权重来调整。

消费·理财(827)4热钱涌欧

QE尚未实施,流入欧洲股市和债市的资金已创纪录。投资者关于欧洲央行将购买债券的预期将欧元区国债和企业债券收益率推至负值。德国首次售出了负收益率的五年期国债。丹麦、芬兰、荷兰和奥地利等国的五年期国债均以负收益率交易,连雀巢和壳牌石油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也是如此。负收益率债券是欧洲增长最快的资产类别,30%的欧债主权债券都以负收益率交易。并非人人都对负收益率债券买账,今年前两个月,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大涨14%,同期美股仅涨2.8%。 消费银行金融理财美股

下一篇: 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