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火星”准备着

作者:王鸿谅

为了“火星”准备着0“火星一号”计划中国入选者李大鹏每天都在为去火星做准备,收集大量资讯,买书阅读

全球100人

“火星一号”计划从宣传、报名到全球100人名单出炉,隔了差不多两年。这节奏缓慢得连报名者们偶尔都会忘记它的存在。已经入选了100人名单的李大鹏就是这样。

具体是在哪个媒体上看到“火星一号”的新闻,李大鹏已经记不清了,大约是2013年2月,反正顺着标题点进去,他看到了一个新颖大胆的创想:把人送上火星,开创太空移民新纪元。更惊人的是,这个计划将面向全球接受报名,最终筛选出4名志愿者作为首批宇航员,完成一趟飞往火星的单程旅行,对,单程,只管去,不管回。

这个奇幻又悲壮的火星移民计划,由一个叫作“Mars One”的机构发布,翻译过来就是“火星一号”。这是一个2011年6月在荷兰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发起人巴斯·兰斯卓普(Bas Lansdrop)也是荷兰人,他毕业于荷兰特温特大学,2003年拿到了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作5年之后,创办了一家叫Ampyx Power的小型风能企业。到目前为止,他的履历看起来都特别符合一个优秀理工男的标准格式,也很符合他求学和就业的两所学校的风格。与德国毗邻的特温特大学,一直以技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研究作为方向,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不仅拥有荷兰最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

可是2011年,兰斯卓普有了新目标,他卖掉了Ampyx Power的一部分股份,注册了Mars One。他后来解释说,这源于他幼年时期关于星际旅行的梦想,2011年,当他读了科学记者玛丽·罗琦(Mary Roach)的著作《Packing for Mars》以后,就决定付诸行动。从卖掉风能公司股份到“火星一号”在自己的官网上发布火星移民计划,中间隔了一年多。这期间,兰斯卓普按图索骥,寻访了那本书里提到的部分专家,比如曾经在NASA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克拉夫特(Kraft)博士,以及其他队火星充满兴趣的研究者,组建了一个团队,接下里,才有了李大鹏和其他人2013年初看到的火星移民项目框架。

的确只能用“框架”来形容这个科幻电影般的计划,关于如何登陆火星,以及抵达火星之后如何维持生活,所有的技术细节目前并不清晰。“火星一号”团队,也不打算自己来做登陆太空的技术开发。他们的构想是,技术外包,购买服务,借助那些拥有足够实力的科技公司来完成。按照他们目前的估算,整个项目的花费,大约为60亿美元。钱从哪里来?不要说“火星一号”是个非营利组织,就算它是个营利机构,60亿美元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沿着这个问题,似乎才能切入“火星一号”计划中被表述得最清晰明确的部分,一份全球“海选”时间表:2013年开始接受全球报名申请,从中删选出24人,分为6组,进行8年的严格培训,在2023年最终筛选出4个人,两男两女,成为第一批火星使者。在这场为期10年的全球选秀过程中,“火星一号”将用两个方式来筹措资金,第一是随时开放捐赠通道,接受各种形式的赞助;第二就是出售节目版权,他们设定,人们会愿意为了好奇心付费,志愿者们的筛选和登陆过程,可以成为具有传播价值的节目。为了论证这一点,“火星一号”的官网上,清晰地列出了一个图表,统计了一下奥运会的版权收益,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仅仅出售转播权就赚了40亿美元。

“火星一号”的全球报名,2013年4月正式在网站上开放,2015年2月16日,全球100人名单正式出炉,在它的官网上正式公布。比起一个空洞的火星移民口号,100人名单显然更具有传播力,如果这是一场肩负着筹措资金使命的全球选秀,那么,演出才刚刚开始。

小城生活

到底为什么会被“火星一号”的新闻击中?李大鹏也说不清,他出生于1982年,是邯郸市林业局一名普通科员,事业编制,他的日常工作,是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具体内容,包括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项目、做方案,传播新的栽培技术,请专家去给农民上课、答疑解惑。总之,都是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的事情。下乡是免不了的。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系的毕业生,这工作也算对口。

邯郸距离北京450公里,现在高铁已经可以把时间缩短到单程两个小时。2001年李大鹏考到中国农业大学的时候,还没有动车和高铁,单程要5个多小时。他说自己是一个立了志就一定要兑现的人,说要考出邯郸,就真的到了北京,虽然“学校远在五环外”。生物是他自己选的专业方向,因为他高中就是生物课代表,单科成绩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真的如愿以偿了,他却觉得大学里的生物,跟他爱的不是一回事,那些深入到分子、基因的学问,不是他理解中的具象的生物世界。所以,他的兴趣转移到了羽毛球上,学校里没有标准的室内场馆,也无损他自娱自乐的热情。付出的时间,终于也是有回报的,在百年农大的系列校庆活动中,他斩获了本科生羽毛球赛的冠军,因为农大有两个校区,同时进行比赛,所以冠军有两个,原计划要再来一场对决,决出最后的胜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

除了羽毛球,李大鹏在网络上也很活跃,他是校内BBS生院版的版主。这个论坛并不是他创建的,但是他的参与热情很高,在版内做了很多义务工作,话题维护、论坛管理等等,所以慢慢地就从新手被提升成了新版主。其实,入校的时候,李大鹏也去参选过学生会,他因此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种公众表达型选手。比起现实世界里面对面的交流,网络世界让他更自在一些,“不用做出那么快的反应,有时间慢慢地思考、回答”。

为了“火星”准备着12015年1月,英国伯明翰大学女博士生刘梅姬入选“火星一号”移民计划候选人

这是一个很诚实的答案。在中断联系十几年以后,李大鹏跟初中同学王冰川意外重逢,生活里也有了一点点交集。王冰川很惊讶:“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不管是样子还是性格。”初中时期的李大鹏,在王冰川眼里,就是一个“说话特别一本正经的人”,“像书面语,特别认真、严谨”。李大鹏留给同学们的印象,也有了一个清晰的标签: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人。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好笑,觉得谈话没法继续,王冰川还是认定李大鹏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正直、正义、固执,但是又特别热心、特别为别人着想”。

大学四年里,李大鹏把一幅“敢为天下先”贴在自己的书柜上。不过,他的日常生活里,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除了上课,就是羽毛球。偶尔会和朋友们相约,从五环外进城看一看,或者挨个爬一爬京郊的那些山。他似乎也不是穷游爱好者,并没有背着包到各个地名去打卡的热情。他也知道,自己的专业前途,其实需要读研读博,往科研方向努力。可他还是选择了就业。离开了北京,回了邯郸。这个决定是否艰难,李大鹏很坦白地告诉我,至少在邯郸,人脉和资源都更多一点。2005年,他毕业后进入了林业局系统,最初还是在下面一个县城的林业局。这是一个清净的小空间,他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看电影,然后在豆瓣上一个个标注出来。

真的就要安静地沉寂为一个面目模糊的小城青年了吗?在李大鹏这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07年,为了宣传奥运会,中央电视台选择了小众项目赛艇,搞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奥运舵手选拔赛。以省为单位,每个省先选出10个人,然后再进入电视淘汰赛录制阶段。赛艇是什么?李大鹏一开始也不知道,他只是会游泳而已,他的体育运动生涯,除了大学时的羽毛球,就是高中练习过腹肌、初中练习过跑步。运动习惯,让他一直保持着克制的身材,身高170厘米,这没法变,体重一直控制在110斤左右,这就需要意志。可是,这离专业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有漫长的差距。尽管如此,上网查了资料之后,李大鹏静悄悄地报了名,他的解释是,报名方式很简单,在网上提交表格就可以。然后,他真的入选了河北省的10人名单,对此,他的解释是:“没有面试,对我很有利,我的网络报名能力很强。”

这就是一场真人秀。选出来的这300多人,一起到昆明集训,拍摄也就开始了。这是李大鹏第一次出远门,也是他第一次被摄像机镜头时刻瞄准。随着赛程的进展,他们在不同城市间奔波,随时被记录和访问着。这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全新的经验。他从300多人的淘汰赛开始,一直杀入了前20名。其中有三场单挑比赛。他因此给编导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2008年奥运会开幕,他获得了在赛艇场馆担任志愿者的机会。

火星梦

历经了半个多月的真人秀,再回到县城林业局,李大鹏的生活好像也并没有太大变化,舵手选拔节目的收视率并不算高,随着奥运热过去,就石沉大海没了踪迹。只有本地的一两家媒体找过来做了访问。接下来,结婚、生子,像每一个正常的适龄青年那样。妻子蒋朝杰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2008年跟他谈婚论嫁,才知道这场选拔赛。他们当年结婚,2009年有了儿子浩宇,2009年底,李大鹏终于从县里回到了城市,调到了邯郸市林业局。这个三口之家,已经完全符合了小康的标准,有房、有车、没有贷款。

家庭生活并没有抹杀李大鹏内心的那股劲,这或许得更多地感谢他的母亲和妻子,他们不仅承担了照顾孩子的大多数重任,还给他留出了足够的个人空间和尊重,让他得以继续内心的狂想。娃娃脸的蒋朝杰看起来像个小姑娘,内心却一点也不娇弱。用她自己的话说:“不用老公,我也能养活自己和孩子,他愿意干嘛就干嘛。”连妻子都这么想,一直看着他长大的母亲,自然更加理解和宽容。在父母之间,李大鹏觉得自己跟母亲的关系要更亲密一些,比起父亲的古板,母亲是更好的聆听着,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和宽容度也更高。

孩子还小,日常家庭生活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剩下的时间,李大鹏的热情也只能投注在网络上,他积极参与了百度知道的性知识科普,然后,又担任了百度贴吧里“二胎吧”的吧主。他和妻子都不是独生子女,就算现在政策放宽到了“单独”,他们依然不符合标准。正是这个事情,让王冰川更加认定李大鹏“一点也没变”。他说,李大鹏是个特别正直的人,所以他不会去走那些灰色地带,钻空子生二胎,就算是所有人都觉得徒劳无获,他一定会用这种正大光明的方式。不过李大鹏很清醒,他也不打算做维权斗士,他只是想尽可能地来传播人口生育政策里那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至少是积极正向的努力。

凭着这样的网络交流积极性,李大鹏会看到火星移民的消息再正常不过。和绝大多数人的置之一笑不同,李大鹏选择了很认真地点开“火星一号”的网站,查询相关的火星知识,在网络群里跟同样好奇的人交流,然后做出了报名的决定。报名要求看起来触手可及:年满18岁,全球范围。故事从这里开始,已经被媒体轮番轰炸式地追问过了。李大鹏按照“火星一号”官网的要求,完成了邮箱报名、提交报名费、提交一分钟视频、提交调查问卷等详细步骤。

报名费因地区而已,中国是11美元,美国是38美元。这是一个对城市居民生活不会构成任何影响的费用。在这一点上,李大鹏和百人入选名单里的另一个中国人——林晓霞的反应一模一样的,11美元没有什么好多想的,如果是110美元、1100美元,“或许就不会考虑了”。这场全球报名,提供9种语言选择,其中包括中文。这也让最初英语并不算太好的李大鹏安心不少。报名需要的1分钟视频,他就是用中文完成的。这段视频是请哥哥帮忙完成的。哥哥大他5岁,对于弟弟的奇思妙想,已经习以为常。李大鹏精心构思过,把场地挑选在哥哥家的客厅里,“空间比较大”,方便他挂出用来演示的PPT。他穿了一件Kappa的T恤,讲述自己的想法,结尾是他在小区花园做单手俯卧撑和跑酷的镜头。

这段三步跑上一块石头再跳下来的几秒钟跑酷镜头,李大鹏练习了一个月。石头就在小区花园,从他家窗户看出去的地方。没有老师,全靠自己摸索,当然也扭伤过,不得不歇上两周。放着报名视频的画面,是妻子用手机帮他拍的,当时是夏天,石头旁边还坐了纳凉的人,反应很淡定。虽然网站上说接受中文报名材料,李大鹏还自学了如何做字幕,给这段1分钟视频配上了英文字幕。他想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时刻准备着

“火星一号”第一次引发关注,应该是2013年4月,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BBC和《纽约时报》都分别对名不见经传的创始人兰斯卓普做了访问。相对于国内媒体对于火星计划是不是骗局的定性式讨论,外媒保持着相对轻松的观望态度,并不急于给这个创始人扣上骗子的帽子,甚至连火星都不是重点——那些复杂的科学术语,足以让大部分读者丧失阅读的欲望,而是讨论这个基于真人秀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能。

当这一轮关注开始消退的时候,2014年1月,“火星一号”在网站上公布了入选的1058人名单。具体如何筛选的,网站并没有详述,接下来,入选的这千余人收到邮件,要提交私人医生或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李大鹏说:“要符合一些基础要求,比如不喝酒、不抽烟、没有药物依赖、视力5.0以上。”接下来,是更为漫长的等待。网站再一次跟他们邮件联系,是2014年下半年,通知他们会进行面试,告知了一些提问范围。面试将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

为了“火星”准备着2描绘人类登陆火星及火星定居点的想象画面

不过这期间李大鹏并没有闲着,他决定做更多准备,就像他少年时代留给同学的印象一样,要特别一本正经地做些事情。这一年,他因为一个线下同城书友会,跟王冰川重逢。王冰川结束了加拿大6年的留学和工作,回到邯郸后创业,开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把兴趣变成了职业。王冰川还记得书友会上李大鹏讲述火星移民的场景:“他讲完以后,大家的反应是‘没有反应’,然后有几个人问了几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到火星后怎么生活之类,李大鹏特别认真地回答了,然后这个话题就过去了,下一个人开始讲述别的话题。”

后来,“我爱科幻网”找上门来,希望李大鹏能拍一个纪录片。王冰川就接到李大鹏的求助电话,场景、脚本、台词李大鹏自己都想好了,摄影师只需要拍就可以。这个宣传视频最后剪辑出来,有18分钟,换了几个场景,李大鹏特别认真地介绍着他是谁、为什么要去火星、符合什么条件,以及去火星的科学可行性。我问王冰川拍摄的时候有没有笑场,他想了一下告诉我:“如果是别人,一定会笑,可是因为是李大鹏,你看到他一个人特别认真正经在讲这些,就一点也不会想笑。”

素材拍出来,发过去,对方提了很多意见,李大鹏想了想,决定不再麻烦王冰川,他说:“人家是义务帮忙,没有收费,老麻烦人不好。”他花800块买了一个国产摄影机,自己补拍了一些生活镜头,最后剪辑出来,还是不符合网站的要求。那时候刚好一个国产手机品牌推出了一款以“火星一号”命名的手机,网站方拿着这些素材想去拉些赞助,对方看完片子后就迅速拒绝了。李大鹏也笑,“拍得可能确实达不到人家厂商心中的要求”。后来,李大鹏自己完成了视频的后期制作,用免费软件做的,“18分钟的视频,必须截成两段来做,到底是免费的软件”,他把视频传到了网上,也把网址放到了自己的微博上。

这还不是全部。他已经在诸多生活细节上开始像一个宇航员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包括吃完东西马上刷牙,“因为宇航员不能有任何炎症”。2014年底,李大鹏看到一个视频网站的真人秀报名,这是一档要把15个人放在一个隔绝空间里的生存类节目,他觉得非常合适,因为“火星旅行也是一个封闭空间”。按照科学家的估算,去火星的单程旅行,路上就需要6个月。俄罗斯曾经进行过一个名叫“火星500”的科学实验,在全球范围选了6名科学家,进行了500天与世隔绝的观察。李大鹏当然知道。自从报名之后,他收集了大量关于火星的资讯,花在买书上的钱也超过了5000块。不过,他觉得自己没有科学家们那么难熬,“因为路上只需要200天”。

入选者

李大鹏把面试时间选择在2015年1月19日上午,他说:“面试1月31日截止,万一发生什么问题,我还有时间补救。”他把40多页英文面试材料打印出来,反复诵读,还按照官方给的链接,详细研究了视屏面试的注意事项,并总结出了6条心得。现在,这些心得也更新在了他的媒体通稿里,这些细节包括:升级网络到20M;背景朴素,突出个人,穿白衬衣、西裤、皮鞋;购买两盏LDE灯作为补光;戴耳机预防回声;把摄像头放在屏幕中间,以便在画面中能与对方有目光交流;最后,准备一块白板,防止万一有不会说的英文单词可以直接画出来示意。

1月19日上午,他请了个假,一个人在家打开电脑,在一个美国招聘网站Sparkhire上,见到了他的面试官诺伯特·克拉夫特,他的身份是NASA前科研人员、“火星一号”项目的医疗负责人。问题一共7个,时间是15分钟,都在复习大纲之内。结束之后,李大鹏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觉得,自己回答完每一个问题,面试官的表情看起来都“很疑惑”。

其实,面试结果的邮件,2月13日已经传到了他们的邮箱。在此之前,李大鹏收到了一位外籍摄影师的邮件,大意是他要做一个纪录片,希望李大鹏能拍一段视频,记录下他第一眼看到邮件的全过程。如果这个素材最后在纪录片中使用,将支付相应费用。这段视频李大鹏没法自己拍,因为摄影师提出了包括“使用三角光源,大光圈背景虚化”等一系列专业要求。李大鹏只能再次求助王冰川。李大鹏自己推算了一下时差,觉得邮件将在北京时间8点左右发过来,其实,邮件中午就已经躺在他的信箱里。李大鹏并不打算设计一场演出,所以他一直等到王冰川过来,支好了设备,才打开了邮箱——为了防止收不到邮件,他甚至把原来的Gmail邮箱改成了163邮箱。没有!没有邮件!他愣住了。还是摄影师提醒了一句:“看看垃圾邮件。”点进去,果然在垃圾邮件里。打开,李大鹏笑:“看到Congradulations我就明白我成功了!”

王冰川回忆当时的场景:“他其实是没有太多表情的人,也许内心在狂喜,可是表情上看不出来,后来他还是对着镜头努力笑得更开了一点。”整个过程里,蒋朝杰坐在旁边的沙发上,一直在虚化了的背景里。“她在看着手机,特别淡定,不管是开始没有邮件,还是后来成功入选,这边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她那都没有什么反应。”

不过,“火星一号”的邮件里,也要求入围的100名候选者保守秘密,在2月16日官网正式公布之前,不得私自对外界宣布。所以,李大鹏一直耐心地等到2月17日,看到官网上出现了正式名单,才开始了他的“运作”。加上他,一共4名华裔入选,其中,中国本土的只有两名,他和广东女孩林晓霞。李大鹏花了一点钱,找了一个网络推广公司,把他写好的文案发了出去,因为临近春节,他的文稿2月18日凌晨1点才正式出现在网站上,他很满意自己取的标题:“两位中国人入选‘火星一号’宇航员。”2月18日已经是除夕。传统的新闻淡季,阖家团圆的时间里,新奇有趣的事情,才更具有传播力。果然,2月18日18点,李大鹏就从凤凰卫视的整点播报里看到了这条新闻。“用的就是我的标题。”

比起来,林晓霞要安静很多,她比李大鹏小两岁,汕头人,离家早,一个人到广州读了外贸中专,然后就留在广州工作、生活。她学的是英语,工作于小型的外贸公司,后来弟弟、妹妹们陆续到广州念书、工作,她就跟弟弟、弟媳住在一起。在家人眼里,她跟李大鹏一样,也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总会做些奇怪的事情。按照传统的潮汕观点,她实在早就应该结婚生子,可她毫无兴趣,她也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她的面试视频也是自己写的,英文,像一首优美的诗歌。加入“火星一号”的讨论群以后,她其实并不觉得自己特别有优势,因为群里有很多“看起来很厉害的人”。她记得李大鹏的名字,“因为他在群里特别热心,提供了很多资料”,比起来,她觉得自己差很远。李大鹏已经可以很自然地面对各路媒体,也不排斥家人在一旁聆听他的讲述,可是林晓霞还不行,我们电话的中途,她的姐姐按门铃进来了,林晓霞就出去换了一个地方。李大鹏对于这个计划未来的真人秀部分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这对林晓霞来说,还是一个从没想过的新课题。对于同一位外籍摄影师的纪录片素材邀约,林晓霞选择的是直接忽略掉,不回复。

李大鹏和林晓霞都特别认真地按照“火星一号”的时间表做了推算:“如果要2024年启程,候选人又要完成8年的学习训练,那就必须在2016年之前从100人里选出24人。”所以,他们的目的,是接下来的100进24。

“火星一号”会是骗局吗?对于这些参与其中的普通人来说,除了11美元的报名费,它到底又能骗取什么?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王冰川突然很认真地反问我:“你觉得这些常规问题,李大鹏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吗?他们可能想得比局外人更清楚。”李大鹏最初录制1分钟面试视频的那件绿色Kappa上衣,早就穿旧了,被他母亲顺手改成了一条儿童裤,穿在他儿子浩宇的身上。李大鹏说,他一点也不害怕等待,比起快节奏的反应,他可能更喜欢这种“漫长的等待”。如果一切都是真的,或许也可以等到资金全部到位,科技足够发达,再去思考单程旅行那么悲壮的结局,未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足够慢慢想”。 李大鹏计划火星一号火星火星移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