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的白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江苏 一读者
地方“两会”终于闭幕了,但是作为曾经写过优秀建议意见,获评过优秀人大代表的我却轻松不起来。在本届人大的最后一年,我交了白卷,没有提交任何议案或建议意见。翻阅这一年来我通过坐公交车、下乡调研、走访选民汇总的情况,老百姓的呼声其实不少:有出租车司机抱怨出租车公司年费高的问题,有农村居民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额低的问题,有拆迁户要求拆迁评估补偿公开透明的问题,有工业园区附近居民的环保呼声,还有一起乘公交车的机关干部“吐槽”公交车站台建设等等。
回想三年前刚当选代表那阵子,三十而立当选县、市人大代表,自豪感和责任感爆棚。我不放过任何一次调研和下乡慰问的机会,连给孩子开家长会时,都不忘记录家长们的合理化建议意见,当年一个人就向县级人大提交事关民生的建议意见6条,向市级人大提交建议意见4条,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交通、安全等领域。信心满满的我期待着问题的解决,也天真地期望着选民的赞许。足足等了大半年,却等来了方方面面的电话邀约。认真一点的单位主要领导打电话来,约个时间就某问题面谈,有的单位科室负责人约着上门让我签字,有的索性到最后来个电话念一下办理情况。总结起来,就是感谢、解释、希望:感谢代表对该事业的关心,解释说明解决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后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希望代表一定要在“满意栏”打钩。对最终圆满解决的问题,代表自然满意,况且,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城市公交体系的完善,校舍安全的强化,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明显“打太极”敷衍了事的答复意见,在“不满意”里打钩的话,会招来更多的电话,更高层面部门长的邀约甚至亲戚朋友的招呼,最后也只好违心填个“基本满意”。
在当选人大代表前,每每列席地方“两会”,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政协提案工作报告时,对政府部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的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99%的成绩总是欢欣鼓舞,当选后才明白其中的无奈,尽管有些问题确实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在与老代表的交流中,我发现有这些无奈的并不止我一个,一些本身来自职能部门的代表也不会提涉及本部门职能的建议意见,比如,教师代表不会提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因为最后这会成为“自问自答”的工作。细细想来,人大代表要替人民行使权利,但是作为政府公务人员也要理解政府的办事程序和兄弟部门的苦衷。作为人大代表,平衡好人民代表和公务人员两个角色定位至关重要。今年“两会”前,一个兄弟部门负责人当面打招呼:“有啥问题咱们当面聊,又不是不认识嘛!”一个职能科室的朋友向我抱怨:“答复你们代表意见费死脑筋啦!”其实,代表们不需要职能部门费多少口舌,只要一句“已办妥”就会真心满意啦!
总之,问题提多了招人厌,答复不满意得罪人,问题没解决不好意思再面对选民——苦恼的我只好以白卷结束我的代表履职生涯。但是初心不改的我针对2015年起取消死囚器官供体的问题,请一个省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鼓励器官捐献、规范器官移植的建议意见”,期待满意的答复。 读者来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