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时吃年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过大年时吃年糕0文 / 王敦煌

说过年的食俗,就要说起吃年糕了。实际上,年糕也是个口彩,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同样是年糕,北方的风味和南方的风味还有所不同。以北京为例,从制作年糕的食材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还常能见着的用糯米粉蒸制的年糕;另一类市面上基本看不见了,菜市场、超市、食品店、饭馆都不卖,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才出现在市场上,不定在哪个便民菜市场的门口,有人卖这种用黄米面制作的年糕。黄米面也叫黏小米,以前它多产于张家口外,故此早年间北京管它叫“口小米”。此物实则就是黍,用黍粉制作的年糕,中空,尖圆形,缀以红枣蒸制而成。现在这样的年糕并不多见,卖的黄米面年糕也可能不带枣,但从整个颜色来看,和糯米年糕有根本的不同,也容易认。

过大年时吃年糕1用糯米粉蒸制的北方年糕,在北京也有两种,分别是年糕坨和小枣年糕。年糕坨为圆饼状,底盘比芝麻烧饼要大上不少,一个坨子一个坨子的,故名。小枣年糕也跟年糕坨一样,只是里头多了些小枣。此物在凉的时候,乍一看模样和小枣切糕还挺像,就有一样,切糕是如此之软,这东西却是硬梆梆的。这两种年糕在做的时候里头都没搁糖,但还都是甜吃的玩意儿,讲究在吃的时候现加糖,吃法无非两样,或是蒸,或是炸,弄得了撒上糖吃。

在北京的南方年糕就不是这样了。首先,全部都是用糯米粉蒸制的,不讲究甜吃。南来的这种年糕,当年堪称江南名产,它用上等糯米制作,要经过洗米、浸米、磨粉、榨粉、擦粉、蒸粉、舂粉、揉粉、制糕等多道工序制成。因其磨制时,米、水同时入磨,故名水磨年糕。

过大年时吃年糕2水磨年糕扁条状,模样有点像糕点中牛舌饼的拉长版,只不过比它长多了,约摸有个十五六厘米吧。此物蒸食也未尝不可,但都是把它买来切成片,或是配以大白菜,或是配以冬笋、腌雪里蕻,当作入菜的食材炒食。我们家各种菜都用,就连最后成菜的菜名都很平实,用大白菜的,做得了就叫大白菜炒年糕,用冬笋雪菜的叫冬笋雪菜炒年糕。

此外还有用韭黄炒的,用油菜炒的,等等吧,爱用哪样用哪样。荤做、素做也随便,添的是肉丝,还是肉片,或是根本不搁肉也随便,怎么顺口怎么来。

过大年时吃年糕3只是第一回做还得注点意,那就是加水,做这款菜和做别的菜不同,就是因为里头有年糕。炒的时候加的水必须合适,加少不成,加多也不成。加的少不熟,里头有硬芯,加多了极易巴锅,弄得软烂一团,盛都盛不出来。加多少水合适,最主要是看用什么样的食材去配那些年糕片。若是大白菜、菠菜炒时易出汤的鲜蔬,就少加点水,配伍用的是冬笋、雪菜、韭黄出汤少的鲜蔬,适当就得多加点水。

水磨年糕还有种吃法,改刀把它切成小丁,加糖,加糖桂花,加甜酒酿,入锅煮,煮得了就是酒酿小圆子,一款热气腾腾、软软乎乎、甜甜糯糯的南味小吃。这种吃法似乎和吃年糕远点儿了,但是,它却是那些客居北京的南方人老家庭,在过年期间待客常见的吃食。比如我们家就是如此,不少亲戚朋友的家里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说,它也是种年俗。

过大年时吃年糕4过去的南方客居家庭,到老了,都会回到家乡去养老,并不以长留北京为自豪。所以门口挂的是某地某府,外头人一看就知道这家老家是哪里的,有种南货挑子,上面放着些南方食品,走过这些大院,就会吆喝声高点,大宅里的人一听,也会出来买点南味食品,彼此有个照顾的意思,不过这种场景早就不见了,现在哪里还有告老还乡一说。

当年在北京,南来的年糕不止这一种,还有甜吃的脂油年糕和百果年糕。这两样不仅是吃口儿不同于水磨年糕,卖的地方还挺局限,只能是在专营南味食品的店铺才会有售,像稻香村、桂香村、森春阳等这类的字号。南来的这两款甜吃的年糕,做的时候都搁了不少糖,也搁了不少猪油。脂油年糕里还有切成丁的脂油丁,糖桂花,外面粘着芝麻。百果年糕里有不少的果料,什么核桃仁、瓜子仁、青梅、瓜条等等吧。由于这两款在制作时多有油糖,故此在蒸后,口感相当油润甜糯,现在是没人能接受的了,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最受人们欢迎的还就是这一口儿。尤其是脂油年糕,也确实是北京市场上品质最高的优质年糕,和北京的小枣年糕、年糕坨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美食笋过年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