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财(82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消费·理财(823)0北上的“聪明钱”

1月19日“股灾”以及其后两天的上涨,让沪股通的短线玩家展示了绝技。1月16日,即“1·19”大跌前一个交易日,沪股通净买入萎缩至1.26亿元,较12月日均约14亿元的净买入相去甚远。大反弹中的20日和21日沪股通则共买入A股约40亿元。上涨前加仓,下跌前减仓,暴跌时抄底,反弹时高抛,来自香港的北上资金颇为“聪明”。在参与A股投资的港资中,大部分都是成熟市场培养出来的精明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按照固有的节奏预估风险,判断买卖点,精准逃顶抄底。

消费·理财(823)1欧版QE

万众瞩目的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在1月22日召开。欧洲央行决定从3月起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国债,到2016年9月。如需要,央行将一直购债,直到通胀持续改善。“放水”总规模达1.14万亿欧元,金融市场带来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欧元区通胀率跌至负值,陷入了技术性通缩的境地,这迫使欧洲央行提前采取行动以避免经济的进一步下滑。不过与此前实施QE(量化宽松)的美国和日本不同,欧版QE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19个成员国,买哪国债券,购买多少,讨价还价刚刚开始。

消费·理财(823)2“杠杆之王”归零

在一夜之间,福汇(FXCM)的市值蒸发殆尽。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欧元与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瑞士法郎汇率当天涨幅超过20%,此前押注瑞士法郎下跌的多家外汇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日内外汇交易量最大的经纪商福汇遭遇重创。“杠杆是敌人,市场巨震时,它会将你推向深渊。”创始人鲁德·尼夫(Drew Niv)曾说道。福汇给客户提供了超高的杠杆,但客户的损失只限于保证金,这就把不可控的市场风险转嫁给自己。通过福汇这样的交易平台做交易是“傻子的游戏”,根据美国全国期货协会的数据,72%的客户是亏钱的。

消费·理财(823)35年期存款利率

韩亚银行在武汉推出利率高达8%的零存整取活动,每月5元起存、3000元封顶,1人办理6%,2人同时办理8%,一售而空。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5年期定存利率已从去年降息最初的4.25%一并涨至5.1%,与股份制银行的5.225%相差无几,利率战日渐火热。央行不再公布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后,不少银行都在此作利率市场化“试点”,陆续曝出有地方小银行为了拉存款,给出了5.5%~5.7%的存款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同银行之间的存款差异会更加明显。

消费·理财(823)4期权将启

股票期权将于2月9日推出,管理层给券商预留两周左右时间开户。期权门槛与港股通门槛同为50万元,但是股票期权要求更高,尤其是知识测试难度较高,开户数将少于港股通开户数。三类受益股有望爆发:一是券商,因为券商的资本金更雄厚,抗风险能力优于期货公司;二是以期货业务为核心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中期、厦门国贸、弘业股份和浙江东方等;三是ETF期权试点启动后,将提升市场对个股期权推出的时点预期,前期进行了仿真交易的中国平安和上汽集团或很快推出个股期权。 经济消费银行期权理财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