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系正在通往顶峰的道路上

作者:丘濂

中法关系正在通往顶峰的道路上0法国驻华大使顾山

1987年5月,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顾山随同当时的法国外长见到了邓小平。“虽然没有交流,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个子不高,眼神却很坚毅,有种能够看透你灵魂深处的感觉。”顾山告诉本刊。从此他和中国结下缘分,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希拉克担任法国总统时期,顾山曾经是中法战略对话的顾问。在历任了法国驻日本、英国、德国大使后,这位资深的外交官再次来到中国。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的特殊时刻,顾山成为新一届法国驻华大使。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2014年8月20日正式到任的,你为自己任期之内设定了怎样的目标?

顾山:我的工作重心是进一步深化两国的经济关系,加强在投资、商务、贸易以及各个方面的合作。法中贸易存在逆差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法国经济持续低迷的结果。我们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改善这个局面。比如,接下来3年我们计划减少5亿欧元的政府开支,对企业还会有个300亿欧元的减税计划,不仅针对法国企业,还针对在法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法中两国在投资领域也存在不平衡的状态,法国对中国的投资大约是中国对法国投资的4倍,我们需要中国企业家更多地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来投资,所以法国政府也在创造对中国企业家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加强中法之间的人文交流是另一个方面。2014年9月,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共同主持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仪式暨首次会议。“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两国关系中,人民的参与程度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程度更深。在这种机制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交流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留学生是法国第一大外国学生群体,人数已达到4万左右,我们还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法国教育部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达到8万人。为此,我们正尝试针对学生推出“人才签证”(Visa for Talents),并且签证发放速度将会加快,流程和渠道也将被简化,以鼓励和方便更多中国学生去法国学习。另外,在针对普通人发放旅游签证方面,法国现在可能是最快、最便利的国家之一。自2014年1月起,旅游签证申请者,自提交申请起两个工作日内就可以获得赴法签证。

三联生活周刊:在希拉克总统任职期间,中法关系达到了顶峰。之后两国关系曾经出现了曲折和倒退。现在中法关系又进入了新的时期。你怎样评价现在的中法关系?你认为两国关系会回到希拉克任期时的亲密程度吗?

顾山:现在的中法关系的状态是非常成熟和积极的,我们正在那条通往顶峰的道路上。奥朗德总统2013年访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前些时候中国的两位副总理访问巴黎,在若干个领域签订了中长期合作协议,这都给中法关系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习近平主席在法国期间出席了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称中法关系是“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建交之时东西方世界正处于“冷战”当中,中法两国都是多极化世界的开创者,我们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两国建交是基于一种长远的考虑,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我们在未来将继续展开不同层级、领域的对话和合作,尊重彼此的观点,这样两国关系就能避免出现起伏和波折,这种“特殊关系”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三联生活周刊:你能否介绍一下中法两国未来将在哪些具体的领域展开合作?

顾山:核能和航空航天业是两国合作的传统领域,与健康卫生相关的行业——疾病防治、疫苗研发、人口老龄化和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质量把控、联合生产等则是新兴的合作领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国也比较有经验。法国和中国一样,历史上的根是来自农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市。智能城市规划、公共交通设计、提高能效和节水建筑、工业垃圾处理也都属于可以合作的新领域,比如法国波尔多和南特就有先进的雨水收集和净化处理经验。

在国际舞台上,尽管法国不是与中国在所有问题上保持一致立场,但在以下四个领域,我认为两国有利益共享的空间:第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5年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巴黎召开,法国和中国正在此领域展开积极对话;第二是抗击传染性疾病,中法共建的一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即将在武汉落成,双方将共同研究埃博拉等病毒防治;第三是双方反恐合作,不仅因为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恐怖袭击也是两国都面临的威胁和共同打击的对象;第四,中法在非洲大陆的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受到非洲国家欢迎,而法国因历史原因在非洲有很重要的地位,中法在非洲的角色是互补的,非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

三联生活周刊:我注意到你到任之后相继访问了中国的两个城市,一个是武汉,一个是重庆。为什么会对这两个二线城市感兴趣呢?

顾山:武汉是法中关系和法中合作的一个核心部分。在法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来自湖北武汉的最多;在中国学法语的大学生中,10%来自湖北武汉;到法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也有很多来自湖北武汉。在法国人心中,武汉是他们很容易接近的城市。在武汉,有近2000名法国人定居,100多家法国企业在这里有业务,我们在汽车、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合作紧密、成果丰硕。我这次去武汉,是去出席中法可持续发展论坛。我们在武汉有一个长期项目“中法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城”,这是法国经验和中国需求结合的典范。未来的这座示范城,将是一座“和谐”之城,规划将综合考虑建筑、建设、交通、垃圾处理、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重庆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以前就去过。它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经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和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充分利用渝新欧大通道拓展物流合作,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友好交流,推动合作交流取得更丰硕成果。中法之间的城市合作,不仅局限在一线、二线城市,将来还会逐步扩大到三线城市。 中欧关系驻华大使中国法国中法关系中法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