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关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作者:李菁中国驻法大使翟隽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在2014年1月被任命为驻法大使的,而这一年正好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出任驻法大使,你有什么感想?任期内担负着哪些特殊的使命?
翟隽:从时间上说,这算是一个巧合。我很荣幸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使法国。古人讲“五十而知天命”。中法关系发展到今天,经历过时代变迁,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现实的广度。中法关系50年走过的历史给我很多思考,也让我在回顾与展望中,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我愿在前任工作的良好基础上,推动两个大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友好交往,在政治和国际事务中加强战略协作,在经济上把握住彼此发展阶段,实现优势互补,在人文领域加大交流和融合力度,为中法两大文明的对话创造出更多空间。简而言之,我希望能为开启中法关系的下一个50年,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三联生活周刊:1964年1月27日承认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正式外交关系的起点。法国由此而成为向北京派驻大使的第一个西方大国。习近平主席在谈到法国时,形容其为“特殊的朋友”,怎么理解这句话?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上,法国有什么特殊地位和意义?
翟隽:说到法国,确实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法国是文化大国,是世界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巨大,法国先哲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中国广为流传。
“一战”后兴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更是将法国与中国的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近2000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有周恩来、邓小平以及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新中国老一代领导人,有科学大师钱三强,有文学泰斗巴金、钱锺书,还有著名画家徐悲鸿、吴冠中,音乐家冼星海等。2014年,我陪同刘延东副总理出席蒙塔尔纪市“邓小平广场”命名仪式时,还专门去了蔡和森等人当年经常集会的“杜吉公园”。
邓小平同志对他在法国这一段的经历有很多回忆。他说,法国的生活使他的思想开始变化,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上世纪70年代,他出访途经法国时还专门给当年留法老友们购买回了两箱法国牛角面包。法国对他们那一代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当然,法国的特殊性还在于其自身。法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气质的大国,勇于创新,崇尚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说,由法国率先同中国建交并不偶然,也不奇怪。当年中法建交对国际格局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半个世纪以来,中法关系在中欧关系、南北关系、东西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创造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许多第一,中法关系的这种开创性、先导性是独一无二的。5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两国因为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有独立自主精神。在对外关系中,可以说“中法组合”融合了战略需要与文化认同,使得中法关系长风破浪,历久弥新。
三联生活周刊:1964年两国建交时,戴高乐将军曾说:“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如今,中法建交已整50年,你对两国关系整体现状有何评价?
翟隽:两国关系的发展应该是正在进行时,不是已经完成时。所以两国关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中法关系确实也经历过一些插曲和波折,就像朋友之间也难免有些矛盾,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综观中法关系的发展历史,友好发展始终是中法关系的主流。
2014年是中法关系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会在中法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对法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他上任以来对欧洲的首次访问,开启了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在一年之内,两国举行了新一轮战略对话、第二次高级别经济对话,启动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法关系三个支柱第一次全面运转,对两国关系是一个极大的推进。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精彩纷呈,两国民众参与的热情很高,好点子、好项目层出不穷,很多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我在外地参加活动时经常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我深为法国民间的这种对华友好而感动。应该说,中法关系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习近平主席曾经讲过,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发展合作中,共同培育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合作共赢的精神。我相信在这一精神指引下,中法友好关系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法利益契合点多。在中法双边经济关系中,在核能、运输、航空航天等都有深度合作,而且获得成功。中法未来经济合作的战略部署是什么?将重点开拓哪些领域?
翟隽:历史会告诉我们未来。过去,我们与法国在核能、高铁、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开展了很多互利合作,堪称典范。50年来,双方在投资规模、合作领域和层次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国已经互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我可以举几个例子,目前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
在新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和奥朗德总统都有强烈的共同意愿,那就是,中法要继续做优先战略伙伴,相互支持,深化合作,走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间合作共赢之路。双方决定在进一步提升核能、航空等传统领域合作水平的基础上,加强联合研发、联合投资和联合生产,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目前,双方已经在英国欣克利角开创了核能领域合作的成功先例。同时开挖新潜力,把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和农食加工、工业节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确定为合作开拓的重点新领域。我相信,中法经贸合作必将迎来新的春天,逐步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也有众多法国企业以合资方式落户中国,如阿尔斯通、米其林、威立雅、雪铁龙、拉法基等。法国企业在华投资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看待法国企业开展对华合作的前景?
翟隽:1964年两国建交时,中法在对方国家的投资均为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国对华投资踊跃,积极参与了中国能源、汽车、医药、化工、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发展,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根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4630个,累计实际投资129.2亿美元。但法国在华实际投资金额占比仅为中国吸引外资总额比重的0.97%。2013年7.5亿美元的投资额,也只占当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0.6%。看得出来,法方对华投资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也具有良好前景。2014年中国东风集团注资8亿欧元,入股法国汽车工业巨头标致雪铁龙集团,与法国政府、标志家族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是一个受到各方认可的共赢的好例子。
当前,中国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多样化,对商品档次的要求更高,这些都为法方扩大投资奠定了市场基础。法方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具有领先水平,也符合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转型升级需要。中国未来数年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将在医疗、养老、电子商务等领域为法国企业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法国企业对华投资已经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三联生活周刊:在建交后的第五十个年头,中法年度贸易额超过400亿欧元,法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进口国。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双方签署了70个经济合同,总额超过400亿欧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同法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逐渐扩大。但也有人担忧,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会使得中法和中欧关系中的竞争一面加剧。在你看来,怎么平衡未来中法和中欧之间的关系?
翟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是世界的红利,也是各类跨国企业、外资企业的大蛋糕。这里面包括积极参与对华合作的空客、法电、施耐德、家乐福等法国和欧洲企业,它们从中切实受益,而且受益良多。
中法、中欧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但双方的合作面远远大于竞争面,这才是主流。道理很简单,双方经济是互补型的,合作潜力巨大。法国农食产品在中国很受欢迎。去年以来,法国火腿、奶制品也逐渐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游客来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投资兴业、旅游消费。此外,双方工业合作日益深入,不断开拓新的思路,思路一变天地宽,通过联合研发、联合生产和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进一步密切双方利益融合,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强强联手,共同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法国依然是中国游客到欧洲的首选,也有很多中国投资商和企业家在法国做生意。为了更好地了解法国,促进两国合作,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翟隽:法国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国游客前来观光。法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外交部长法比尤斯亲自主持,2013年将签证时间缩减到48小时,同时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中国游客安全的保护措施。2013年,到法国的中国游客达到了170万,2014年上半年已同比增长56%,而且空间依然广阔。中国每年出境游人数已达1亿,5%的人来法国就将是500万。我们提醒同胞们注意出行安全,如果遇到什么意外事件,可以随时拨打使馆的领事保护电话。
在投资方面,法国将中国列入了拟吸引外资的5个重点国家之一,这为中国企业对法投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我认为,中国企业来法开展投资合作,要及时把握合作机遇,着眼长远,稳扎稳打,注意规避经营风险。我们建议企业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对实施项目进行细致考察和可行性论证。如果可能,尽量开展属地化经营,同时履行好必要社会责任,注意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沟通。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经济之外,中法还在其他一些领域,如教育、文化、科技等开展哪些合作?
翟隽: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中法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一直活跃抢眼。从开创先河的互办文化年,到披上“中国红”的埃菲尔铁塔和染上“三色旗”的北京正阳门,多年来,中法两国打造了许多亮点。
2014年,得益于两国合作的第三大支柱——刘延东副总理与法比尤斯外长共同开启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两国人文合作将被纳入统一框架,中法文明的融合互鉴有了更加丰厚的土壤。伴随着这一机制的启动,两国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媒体、体育、旅游和地方合作等八大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深入,更具创意。
目前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200万人次,一天的数量远远超过建交初期的一年。汉语成为法国第五大外语,5万名法国大中小学生正在学习汉语。中国有10万人在学习法语,法语联盟新增注册人数每年增长约15%。两国领导人也在互派留学生方面确立了更高的努力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中法最高领导人将两国关系定义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体怎么理解?在你的任期内,将如何为实现这一点而努力?
翟隽:对于中法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首先,双方是伙伴。中法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其次,这种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性。50年前的中法建交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决断。今天,两国关系的战略性依然十分突出。中法关系超越双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第三,中法之间的合作是全方位的,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我到任还不到一年,但深切感受到两国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普通民众,都对发展中法关系充满热情。我讲个小故事,我来法国不久应邀到一位外国朋友家做客,主人用红色玫瑰花组成长方形,在左上角摆上五颗黄五角星,以一面玫瑰组成的中国国旗欢迎我,极好地体现了法国人民的创意、浪漫和友好。作为大使,我的努力方向是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使得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持久。继续推动两国高层往来,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打造新亮点;密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让中法关系的这趟列车继续高速向前。 驻法大使中法关系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