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时代

作者:魏一平

买时代0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马云成为中国首富

2014年,一个或许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时刻,是美国时间9月19日。这一天,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创造史上最大规模IPO,募集资金250亿美元。阿里巴巴由此超越脸书(Facebook),成为继谷歌之后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马云的传奇故事,让全球资本市场都沉浸在兴奋之中,算得上是金融危机之后令人鼓舞的一刻。

阿里上市,马云超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荣登中国新首富,其财富比2013年增长了5倍。仅仅3个月后,根据彭博新闻社公布的最新亿万富豪排行榜,马云以286亿美元(约2230亿港元)的身家财富,成功超越李嘉诚的283亿美元(约2207.4亿港元),再进一步,成为亚洲新首富。

做网络购物起家的马云,超越长期占据富豪榜前列的房地产大佬王健林和李嘉诚,意味着什么?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一种明朗的官方表述,阐明了这背后的逻辑关系——会议提出九大方面的趋势性变化,以此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值得注意的是,这九大趋势性变化中,消费排在首位。传统提法,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与消费,现在,出口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而增长乏力,投资趋于低迷,消费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其角色——将来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马云的传奇就是淘宝的故事,淘宝的故事就是中国消费的故事。以此来看,官方文件中平静克制的叙述,与现实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始有了呼应。马云的财富超越王健林和李嘉诚,正是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变的印证。

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大船的结构性变化——所谓“新常态”,即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新的增长点何在?提振消费义不容辞。在对消费形态做进一步阐释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用了一个颇为专业性的描述:“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何为“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给出了一个通俗解释,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你有我有大家有”,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件”,比如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买房买车热潮。这是物质匮乏年代遗留下来的消费习惯,但由此造成的经济发展弊端也很明显,当大家一起买的时候供不应求,产能一窝蜂上来之后,大家的需求又开始转向下一波消费热潮,由此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何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简而言之,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有了更大自主权,开始追求自己明确的喜好。针对这种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应对之策——“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如何“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这是我们操作这一期封面专题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思考数字科技时代消费问题的逻辑起点。

于是,我们看到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渗透至上游生产环节,推出更符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我们看到,在电子竞技、服装设计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消费驱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情怀买单;我们看到,伴随移动互联的深入发展,打通线上与线下的O2O模式正成为新的创业领域,一大批五花八门的消费模式涌现,开始深刻地冲击传统的生活方式。服务业面临变革,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

更便宜的价格,更简单的操作,更丰富的信息,更快捷的物流,所有这些,都从整体上改善了我们的消费体验,也改变着我们对消费的认识。消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购买东西以满足实用需求,它还要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和体验需求。由此而观,消费当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不唯经济与增长,在宽泛的意义上,消费正在创造新世界。

(实习记者 / 刘谊珊) 淘宝经济消费马云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