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被公交挤扁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河北廊坊 顾春雨)

眼下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了》很流行,唱者动听,听者动情——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如果有人在2013年我辞职之前问我,你的时间都去哪了,我肯定脱口而出:我的时间都被公交挤扁了。北京是个巨大的城市,虽然轨道交通是全国最发达的,但北京人消耗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成本仍然是全国最高的之一。

在北京,花费两小时上班,再花费两小时下班的人,不在少数。2010年,由于女儿出生,我不得不住到在燕郊买的房子里。燕郊行政区划隶属于河北省,但其实与北京通州区只有一河之隔,燕郊人沿河建了很多住宅。据说工作在北京,住宿在燕郊的北漂一族有50万人之多。还没考虑等车的时间,每天就有四五个小时在公交车、地铁里熬过。不光是时间的煎熬,还有长途车站前人山人海的长队,以及勉强挤上车后脸贴着车门那般令人窒息的拥挤——那些日子,每天都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如今,北漂的辛苦早已人尽皆知,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青年人从四面八方涌进来。可能他们刚刚看过报纸上天通苑、回龙观等地铁站人满为患排起长龙的照片,可能他们也知道北京买车买房要限购,可能他们很清楚北京买一个鸡蛋要一元钱,但他们还是加入到北漂的队伍之中,没办法,少年的梦想总在远方。可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就是在消耗生命,我保持这种状态的时间是三年,其间有过无数次辞职的打算,但这家单位其实各方面福利待遇还不错。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辞职,还要从一个朋友说起。张哥,大我五六岁,和我同住在燕郊的小区,由于等车时经常遇见,就认识了,没事就在公交车上聊天。真是不聊不知道,聊了吓一跳,张哥竟然在西五环上班,要横跨一个大北京,我在北三环,上下班已经是4个小时了,那么张哥呢?想想都可怕。张哥和我一样,每天一脸疲惫,整天为在公交车上挤出个立足之地而与人争抢。一起挤了两年公交,2012年有一天早上,张哥和我说,以后再也不用挤公交了,他今天就要去买车了。我说了一些祝福的话,想想张哥已经熬出了头,而我还不知要猴年马月才能有个车,又有些失落。偶尔在小区里见到开着车进出的张哥,车里坐着老婆孩子,每次摇开车窗和我说话,脸上多了笑容。后来大概有半年时间,竟然再也没见到。有一天我无意间说起张哥,我爱人说,你还不知道吗?张哥要不行了。我听完脑袋“嗡”的一声,我说怎么可能,张哥也就40岁。我爱人说,是真的,张哥得了癌,前几天看见张嫂,说他瘦得不成样子了。没过多久,传来张哥去世的消息,这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

2013年春节过后,我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了从单位辞职。我固执地认为张哥之所以如此短命,是因为他太辛苦了,他工作多拼命我不清楚,但他每天挤公交的情形我是看在眼里的。仍然在北漂的,或者想来北漂的孩子,想想吧,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金子不一定非要到“北上广”才能发光,省下挤公交的那四五个小时,我们可以在小城市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时间公交挤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