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柯达布阵“车型攻势”
作者:李三(3月4日,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左四)及董事会成员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与VisionC概念车合影)
在日内瓦帕莱克斯宝(Palexpo)2号展厅,位于2160展位的斯柯达占据了两层共2000多平方米展示空间,作为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车型攻势的一部分,斯柯达正在不断更新和扩大其车型矩阵。
在展台前,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主动向中国记者发问:斯柯达展示的汽车各位喜欢吗?大家认为我们的VisionC概念车适合中国市场吗?
范安德是斯柯达进入中国的见证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其中一位关键的操盘手。2005到2009年,他曾经担任大众中国董事长兼CEO,在任期内带领大众汽车驶上中国市场快行道,迅速成长为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2006年,范安德直接参与了与上海大众的谈判,最终确定了斯柯达在上海大众合作生产。
在正确的时间推出正确的产品,这是被市场无数次证明过的成功定律,范安德深知其中内涵,作为斯柯达在欧洲以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对斯柯达产品的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一个后进入的品牌,2007年斯柯达第一款国产车——明锐上市时,率先引进了当时最新技术的TFSI发动机,在产品推广中,刻意强调了明锐的技术“源于欧洲、高于欧洲”,这使得明锐成为该级别车中第一款在真正意义上超越了国际同步原型车的国产轿车,斯柯达也因此在中国市场迅速打开局面。2013年,中国再次成为斯柯达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全年共向客户交付新车超过22.1万辆。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目标为50万辆左右,目标如何实现?
范安德:首先,我们在中国的产品线会更靠近欧洲的产品线,斯柯达汽车不断融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令我们非常开心。我本人亲身参与了将斯柯达品牌引入中国的过程,之后我又调到了斯柯达,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将斯柯达品牌进一步调整、向前推进。通常,这个过程需要3年时间。
2014年,斯柯达汽车将继续全力以赴推进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车型攻势。新车型已经成为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增长新动力,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在中国推出全新明锐,作为公司史上最畅销车型,明锐第三代车型是Octavia问世以来空间最大、重量最轻、安全系数最大、实用性最强、舒适系统最佳及最环保的一款斯柯达Octavia,这款车型将推动斯柯达在中国市场实现更快更大的发展。未来,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车型的时间将与欧洲市场更加同步,下半年斯柯达在中国市场一定会有很多新的亮点。
三联生活周刊:VisionC概念车是否标志着斯柯达汽车的发展方向?
范安德:斯柯达VisionC被认为是斯柯达品牌的未来之星,它引领斯柯达汽车设计语言发展步入下一阶段。我个人感觉这款概念车方案是适合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在晶锐与速派的后续车型中都会看到相关的设计元素。
我们推出的VisionC概念车可以满足最为严苛的2020年欧洲法定排放标准,搭载了1.4TSI发动机,兼容汽油与压缩天然气两种燃料,目前在中国尚没有类似科技。当然,这需要考虑中国未来基础设施的具体走向,未来发展方向究竟会趋向于电动车型,还是会趋向于压缩天然气?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可能性都需要纳入考虑范畴。
三联生活周刊:在未来新能源等一系列的环保技术上,斯柯达有哪些具体计划?
范安德: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关于环保这一系列课题目前在中国备受关注,我对中国的情况也比较了解。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协调用户的行为、需求与汽车技术。在欧洲,汽车厂家受法律约束,生产的车辆必须要满足每公里碳排量95克以下,但用户仍希望继续购买大排量的车型,我想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对于厂家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课题,推出先进技术,既要吻合法定标准,同时还需满足用户需求。
在电动车方面,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当初料想的成功局面。四五年前,大家满怀激情地讨论电动车的发展前景,那时大多数人认为尽管这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这一天终将会来到。这是正常的发展曲线,从一开始的充满激情到慢慢走向理智。
混合动力是斯柯达的前进发展方向之一。产品既包含SUV,也包含轿车,比如明锐和速派,这样的技术也可以与集团的模块式平台兼容。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用户反馈。在欧洲,一般说,新技术都是首先通过高端车引入,例如奥迪、奔驰、宝马,当然也有在中国市场领跑的大众汽车。
三联生活周刊:电动车在欧洲的情况怎样?今年日内瓦车展上看到诸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出,后者会不会重蹈纯电动车的覆辙?
范安德:我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过渡型的技术,它是通向纯电动车的一个过渡。消费者的心理总是倾向于操作简单的使用,人们目前对电动车持保守态度是因为150公里或者160公里的续航里程不够长,或者是它充电比较麻烦。我个人认为,电池容量在10年之后可能是今天的3倍,那时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00到400公里。当然,届时成本也需要降低至少50%。电动车的时代会到来,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插电式混合动力仍然是一个过渡的技术。
三联生活周刊:在品牌建设上,斯柯达如何有更大的作为?
范安德:在欧洲,大众品牌在整个业界享有很好的口碑。在中国,斯柯达以合资企业形式来展开业务,斯柯达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地位与话语权,才能够做到完全的成熟。在欧洲已经形成了全面完善的斯柯达品牌建设体系,在中国,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则需要在合资企业里完成。我本人深信斯柯达品牌将在中国有长远的发展。
品牌定位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斯柯达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依托上海大众获得了成功;当斯柯达建功立业后,则要有更加独立的形象。我认为斯柯达品牌有自己的潜力,应该更富激情,声音要更强烈,我希望在中国合作伙伴那里看到这样的战略勇气。斯柯达不同于大众,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我们是独立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地位,需要有更多的勇气。我们应该更年轻化、更富有激情、更明确阐明自己的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是否满意?
范安德: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希望能达到3%~4%,目前中国市场的表现超过了预期,很快我们在中国就将拥有6款产品。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推出一款大型SUV,估计2016年底进入欧洲市场,2017年初进入中国市场,我坚信这个车将非常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算上这款大型SUV,斯柯达共有7个产品,我觉得应该能够完成50万辆以上的销售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此次日内瓦车展除了新车型,大家也很关注智能车型与智能手机间功能的互联。斯柯达在这方面有何计划?
范安德:我们也非常关注。人们在车中逗留时间越来越长,遇到堵车,不仅可以抓紧时间处理一些公务,也可以进行社交。推出新晶锐时,我们就关注了这样的课题,我们的设想是把智能手机的信息体现在一个相应的大屏幕上,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这当然不同于大型车辆,大型车辆的用户需要在车内了解到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比如在速派上我们就将采用这种方式。 斯柯达范安德明锐斯柯达速派车型攻势德国汽车大众汽车电动汽车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