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新CEO纳德拉:守成与进取之间

作者:蒲实

微软新CEO纳德拉:守成与进取之间0( 萨提亚·纳德拉 )

纳德拉的任命,既有些出人意料,又略微波澜不惊。自斯蒂夫·鲍尔默正式提出辞职,微软的继任者遴选长达5个多月,董事会会议室的硝烟屡见报端,悬念长得足以令人期待黑马腾空出世。最终,服务微软20多年的“局内人”纳德拉成为包括福特CEO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诺基亚前CEO斯蒂芬·埃洛普、Skype前主席托尼·贝茨的候选人榜单中被选定的那个。对处于危机时期和亟待变革的微软来说,这一任命,略显得四平八稳,更像是颇受争议的微软官僚气息浓厚的企业文化内制度化的晋升结果,延续性大于变革性。这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印度裔工程师在微软的互联网服务器部门、企业部门和Bing搜索引擎部门都待过,在微软从传统的服务型计算向构建包括Windows Azure在内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受命之时,他的工作专注于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上推出Bing搜索、SkyDrive、XboX Live和Skype等产品;而在未来几个月,他必须着手处理微软对诺基亚设备及服务部门的巨额收购和由此带来的微软重组,将员工人数达到10万的新微软统一起来。虽然近20年微软在开拓互联网新领域上无所建树,但其核心仍建立在传统的商业软件和服务上,哪怕挣扎于个人电脑数量放缓的增速中,传统业务仍不断为微软产生可观的收入。与消费类硬件设备追求“酷”不同,这个市场稳重、看重安全和服务的效率,微软作为老牌的科技公司,依然有它的口碑,在医疗、能源、金融等很多领域,牢牢把握着市场主导地位。未来将向消费类硬件设备和移动设备推进的微软,需要一位能够在变革中平衡开拓新疆土与守成传统软件和服务业务的舵手。

有“老好人”之称、在微软之外不为人知的纳德拉,其最鲜明的烙印,还在于他工程师出身的技术背景,这与销售出身的前任鲍尔默对比鲜明。过去10年里,曾拥有全世界最雄厚财力的微软,几乎没有什么举世瞩目的创新,与搜索引擎、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和社交网络等一系列科技大潮失之交臂,优势地位不断受到苹果、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的挑战,虽多次尝试转型,却从未真正爆发出创新与变革的力量。开发者出身的纳德拉,其在不断亏损的Bing搜索的资历,还不足以支撑他的CEO地位;而他领导下的云业务,则有着很不错的增长:从2011财年他介入时的166亿美元,上升至最近一个财年的203亿美元。纳德拉是一名支持微软向互联网转型的技术型高管,且有将软件互联网化的经验。但他在移动消费硬件这块,涉足甚少。由诺基亚前CEO埃洛普接手的手机、平板和游戏机Xbox业务,是否会在纳德拉任内被剥离或转售,人们诸多猜想。乔布斯曾批评微软说,它的问题在于:“开始重用出色的销售人员,因为他们能撬动营业额图标上的图钉,而不是产品工程师与设计师。最后,这个公司是由销售人员来主导的,生产产品的人被搁到一边⋯⋯我不认为微软会有任何变革,只要鲍尔默还在主宰它。”他甚至指责比尔·盖茨说:“比尔喜欢把他自己说成一个产品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一个生意人。对他来讲,赢得生意比生产伟大的产品更重要,所以微软的DNA里永远都没有人文和艺术气质。”也许在这个意义上,纳德拉的任命,又孕育着变革。

2013年,曾被微软寄予厚望的平板电脑Surface遭遇市场惨败。2012年,鲍尔默隆重发布的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8(简称WP8)亦发展迟缓,黯淡无光。近10年,微软在消费类产品硬件领域从无胜绩,被《名利场》特约撰稿人库尔特·艾肯沃尔德称为微软“失去的10年”。2012年年中,微软的营收为737.23亿美元,净利润169.78亿美元,尚保持着对谷歌的领先优势。但2012年7月20日,微软公布的2012财年第四季财报,爆出了自198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净亏损达4.92亿美元。虽然这是在为5年前的一桩数字广告公司的收购案买单,但在媒体与资本眼中,微软已成“明日黄花”。资本市场上,微软的市值虽保持着3000亿美元的高市值,却已被谷歌以市值3900亿美元、苹果4600亿美元高高在上地超越。在企业级的云市场争夺,劲敌亚马逊亦虎视眈眈。

盖茨时代,微软从初创到称霸所形成的基因先天就是罗马帝国式的,与苹果富有文化、艺术气质的希腊式基因很不相同。谷歌研究员吴军在《浪潮之巅》里写道,微软和苹果争霸操作系统时,盖茨就是靠最保守的做法,靠落后的DOS和数十年的持久战取胜的。他既有通过控制操作系统来垄断微机行业的雄心和远见,办起事来,又非常脚踏实地。在管理上,微软比硅谷的公司严格得多,人事关系基本上是严格的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和硅谷公司松散的结构完全不同。在经营上,微软很少花钱做没用的东西,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虽然微软的很多产品并不成功,但是,这些产品在开发时,其商业前景都经过严格论证,从不会像苹果那样即兴。鲍尔默继承了盖茨的守成和务实,把业绩报表总是做得很漂亮,与华尔街非常默契。但这种罗马帝国式的守成基因,在成就微软的同时,也为它的一系列失误埋下了伏笔,不仅在互联网领域举步迟缓,在平板、手机等一系列消费硬件,也失去城池。据《名利场》特约撰稿人艾肯沃尔德的采访,早在1998年,微软内部就开发出了采用触摸屏的电子书产品,但盖茨不喜欢它,因为它的界面“不像Windows”,而Office是为键盘输入设计的,“Windows就是上帝,一切都必须兼容Windows”。艾肯沃尔德对微软内部人士的大量采访表明,是否脱离Windows和Office的既定技术路线、是否立即赚钱这两条“罗马式”标准,扼杀了微软内部许多代表未来的创新项目。罗马帝国的做派称雄于微机时代,但到了网络时代,这一套显得不受用了。

乔布斯曾很刻薄地说:“比尔基本上缺乏想象力,也从没创造过什么东西⋯⋯没有品位,没有独到的见解,也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但微软绝不应被小视。就像它1995年发布的粗制滥造、缺乏麦金塔界面优雅设计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被评论家嘲笑,被消费者唾弃,但却像微软的其他产品一样,靠着不懈努力,后来主宰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完美和最有灵性的文化、艺术创造,却从希腊不断学习,建造了强大的帝国和坚固的城市。正如鲍尔默回应所有对微软激烈的抨击所说的一样:“微软没有失去过所谓的10年。我们有13亿个人电脑用户,每年售出3.7亿台。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坚信全世界不会有超过1亿台个人电脑。”是的,鲍尔默的谈话显得老旧又过时,但微软的守成,正是它的基业所在,它仍是它所开启的个人电脑和软件领域的主宰者。它并不谋求激进的颠覆和变革,哪怕回归和退守企业传统市场,巩固基业,也未尝不是选择。只是现在,需要像纳德拉这样有技术直觉的工程师,来引领微软在新的科技浪潮中进取了。(文 / 记者 蒲实) 守成进取萨提亚·纳德拉纳德CEO微软苹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