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国:中东进入“后美国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基地”建国:中东进入“后美国时代”0( 伊拉克重镇费卢杰的逊尼派反政府武装人员正在加紧完成对该地区的控制 )

1月4日,“基地”组织在伊拉克重镇费卢杰宣布建立“伊斯兰酋长国”(ISIS)。数月来,该组织正在稳步收紧对费卢杰所在的安巴尔省的控制,目的是建立一个横跨伊拉克、叙利亚边境的逊尼派穆斯林国家。该省首府拉马迪受此影响也发生激战。

目标为何锁定安巴尔?因为这是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省份。萨达姆倒台后,因感到被以什叶派为主的马利基政府排除在了权力之外,逊尼派十分不满。同时,由于与叙利亚、约旦和沙特接壤,当地不仅聚集了大量与“基地”组织相关的恐怖分子,还成为他们深入伊拉克腹地的通道。过去的一年里,逊尼派民众与政府争端不休,“基地”组织便利用这种情绪在这里建立了分支组织。去年的12月30日,在伊政府拆除拉马迪附近的逊尼派反政府抗议营地后,他们大举入驻安巴尔,趁势扩大影响。

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布特(Max Boot)看来,马利基应对此承担重要责任,他说:“马利基对付逊尼派穆斯林的做法十分短视,他对‘安巴尔觉醒运动’(自发对抗‘基地’的当地民间组织)置之不理,也增加了乱局形成的可能性。”

第二次伊战期间,安巴尔曾是美军的重要战场。2006年,美军曾说服甚至收买当地的逊尼部落去对付其派别内的强硬分子,结果非常成功。但逊尼派的命运却从此急转直下。2011年,随着美军撤离,伊拉克教派矛盾立刻凸显:逊尼派官员被逮捕,时任副总统的逊尼派领导人哈希米因此流亡海外。可美国却没有设法阻止事态恶化,反而开始向新政府提供军事援助。“2011年后,奥巴马并未下工夫保持在伊驻军,也就无法左右伊拉克的局面。尤其是美国驻巴格达大使希尔,他对伊拉克的政治变化持袖手旁观的态度。”布特说。

加拿大全球研究中心的纳赞罗亚(Mahdi Nazemroaya)告诉本刊:“眼下,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那些占领费卢杰的民兵在叙利亚境内也得到了来自美国的武器和经济援助。其力量的壮大,其实离不开美方的支持与纵容,但伊拉克的安保和军事能力却在上一场伊战中已经被美国破坏了。”这恰如《波士顿环球报》的评论:“一个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出现了,在这里,没有任何一方有权力或者有意愿来遏制该地区的宗派仇恨。”

(文 /  邹珊) 进入基地中东局势建国美国时代中东逊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