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曼谷”:冲突调解机制何时建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封锁曼谷”:冲突调解机制何时建立0( 1月19日,泰国反政府示威者在首都曼谷发动的“封城”行动进入第七天,当天集会现场接连发生两起爆炸, 导致至少28人受伤。图为泰国反政府集会领导人素贴(右)在示威游行现场 )

1月13日,由泰国反政府组织领导的“封锁曼谷”行动正式拉开序幕。反对派瞄准了该市主要交通枢纽以及国家通信、卫星和广播总部,试图以阻断交通和掐断通信的方式致使政府瘫痪、阻止选举,最终实现让总理英拉下台的目的。

据泰国商会大学预测,若“封城”再持续两周,泰国经济将因此遭受约400亿泰铢(约合12亿美元)的直接损失,约为泰国GDP的0.2%。泰铢持续贬值,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但反对派领袖素贴却丝毫没有收手之意。他宣称,就算英拉辞职或解散下议院也不会善罢甘休,并发誓要根除“他信体制”。泰国舆论对其态度充满狐疑。泰国《民族报》和《曼谷邮报》认为素贴“毫无章法”,不知他究竟要怎样才会满意。“素贴非常强硬。他有‘保皇派’撑腰,一直寄希望于法庭和军队都支持他。我认为他不会接受2月大选。”泰国清迈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钱伯斯(Paul Chambers)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示威者越发暴力且具进攻性的手段体现了他们的强硬本质,这并非好兆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库兰齐克(Joshua Kurlantzick)分析说。“示威的目标在于破坏民主进程。反对派旨在创造一个牺牲大多数人来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政治系统。两个党派极端对立,这预示着更多的政治暴行即将出现,并有可能酝酿为下一场政变的理由。但政变并不能弥合社会的基本分裂或解决政治危机。2006年就是如此,这次能有什么不同?”美国西蒙斯学院东南亚政治学教授阿布扎(Zachary Abuza)这样对本刊说。其实,许多国家在民主转型期间都有过相似经历。那么,为何泰国的政治冲突会频频发生,且军事政变也多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

“泰国虽为君主立宪制,但运作方式却名不副实,君主的权限定义并不清晰。”库兰齐克告诉本刊,泰国政治矛盾的干预向来是由一两个顶级政治人物所操控的。这意味着,该国在政治运作中缺少一种有力的“冲突调解机制”。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起可靠的司法系统以及用于监督选举、解决潜在选举舞弊的信任体制,使这套稳定且理性的系统成为国家政治的依托。“不过,日前军方拒绝了素贴要求与其合力向英拉政府施压的请求,这是个积极的信号。”库兰齐克说。

(文 / 邹珊) 曼谷封锁调解机制冲突建立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