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政坛僵局:命悬一线的欧债危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珊)
( 2月26日,意大利中左翼联盟领导人贝尔萨尼在议会选举获胜后出席新闻发布会 )
但在参议院,该联盟却以4个席位之差位居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中右联盟之下。并且,由于一部分关键选票被投给了喜剧演员格里洛组建的抗议性党派“五星运动”,中左、中右两个联盟均未能获得绝对多数。
此外,前总理蒙蒂所领导的中间党派在参议院仅获得18个议席,也无法通过结盟达成多数。参选的四派政治力量都未能在参议院拿到绝对多数的席位,新政府组阁因此陷入了僵局。选举结果出炉后,欧洲乃至世界主要市场均受到牵累,全球多国股市集体下跌。更有多方评论指出,本已平息的欧债危机如今阴霾重现。
意大利的议会选举何以牵动欧元区的敏感神经?“蒙蒂的技术型政府所实施的紧缩政策与增税政策是如今‘欧债危机再起预言’的根源。”英国萨尔福大学政治学教授、欧盟与政治研究系主任布尔(Martin Bull)向本刊指出。2011年11月,为了解救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意大利,经济学家蒙蒂在担任过渡政府总理之初便放出了“财政紧缩方案”这一把火。该方案包括削减高达30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对社会福利和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以及恢复征收财产税等内容,意在通过刺激经济的增长来降低的借债成本。在蒙蒂的领导下,意大利在恢复债务可持续性、稳定银行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今早已逃离了欧债危机的风口浪尖。
“蒙蒂作为一名政党领袖进入大选,这意味着,若其政党不能在参议院保住多数席位,或出现组阁僵局,他的政策也将失去继续实施的保证。”布尔说。但是,选前民调已显示出蒙蒂获胜不易。分析指出,大选后,一个由政治家而非技术官僚领导的新政府虽然可能不会立即冲击金融市场,但仍有削弱市场对该国信心的风险。
如今,这场由政治动荡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已因蒙蒂的名落孙山而呼之欲出。如何演变,赌注似乎全部压在了“紧缩政策”这张牌上。目前,虽然分析认为蒙蒂政策的延续对于保持投资者对意大利经济的信心十分关键,但观察家们并不看好这一前景。因为财政紧缩政策给低收入群体和中产阶级带来的沉重负担,已使蒙蒂在国内毁誉参半。牛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海恩(David Hine)向本刊指出,“平局”结果出现的原因之一即选民对于紧缩政策的否定:“60%的选民将票投给了反对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的政党(贝卢斯科尼和格里洛),蒙蒂也只赢得了不到10%的选票,这说明,即使不拒绝欧元区成员身份,紧缩政策也已为选民所反感。”布尔也指出:“贝卢斯科尼联盟打的是‘反紧缩’牌,他不会继续执行蒙蒂的政策。而黑马赢家‘五星运动’也是以‘反紧缩’政策为选战宣言的。中右翼联盟在参议院的领先,以及四分之一的选票都投向了抗议性政党这两个事实,均展现了选民的‘怀疑式的抗议’——对于紧缩政策的抗议及对当前政党的怀疑。”
“但从欧盟传来的信号却是:除了紧缩政策,意大利别无他选。它被逼进了一个死胡同。”布尔进而指出,“与希腊非常不同的是,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持有可观的欧债份额。所以,紧缩政策的任何动摇都会对欧元区造成直接冲击。”2011年,意大利债务危机就曾让欧元区濒临崩溃。如今若危机再次恶化,将根本无法救助。“对于意大利可能拒绝执行欧盟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的前景,市场早已发出警告。欧元区若再次出现问题,将会引发欧洲债券市场和股市连锁反应。对于欧元区而言,意大利是‘输不起’的一个国家。”海恩指出,“如果意大利拒付债务,欧元世界将分崩离析。”
于是,意大利政坛的排列组合吸引了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焦灼目光。27日,格里洛拒绝了贝尔萨尼的结盟试探,中左阵营的联盟伙伴文多拉也排除了与中右翼组成执政联盟的可能性,这场僵局彻底丧失了回旋余地。“前路一片迷茫。”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乔瓦尼(Cordini Giovanni)告诉本刊,“除了不断增长的社会抗议和可能出现的经济恶化,这场危机也来源于不能组成同时赢得两院信任的政府的无力之感。” 僵局政坛意大利意大利经济一线欧债危机命悬危机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