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慈善一起跑
作者:张斌(文 / 张斌)
( 伦敦马拉松赛3/4的参赛者有鲜明的公益目标 )
时下,说到慈善,五味杂陈。通过奔跑达成慈善心愿也不太容易,并非脚下沉重,而是大家似乎还都不知道如何应和才好,特别是在一个微妙兼有苦涩的所谓蓬勃时代。
何为慈善?个人、群体和时代都有答案,难以苛求一致,也没有完全一致的必要。依稀记得有位学者曾经回忆剑桥小镇上的慈善大多是,门前那一只只布袋子,你只需将自己不穿的衣服和多余的食物安放其中也就好了,一辆沉默的车子会在你不曾知晓的时刻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心愿送抵需要的人手中,这就是文明时代与社会最日常的慈善土壤吧,不喧嚣,不急切。
在如此土壤里生长出来的马拉松赛会是怎样的生命样态呢?是天性之中就有强烈的慈善基因吗?春日里,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赛盎然起来。说说4月21日即将开跑的伦敦马拉松赛吧,对这项赛事的认知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
伦敦马拉松赛一般会在4月下旬的某个周日主宰这座城市,其能量巨大。到了转年2月,公众可以从媒体报道中知晓,这个有着32年历史的赛事每年可以达成怎样的公益慈善心愿。远在北京,我们也能读到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报道,文字不多,也很浅白,任何人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登录相关的网站看个通通透透。
去年,伦敦马拉松赛组织机构总计实现了350万英镑的慈善公益款项的募集,而其上级主管机构——这种描述也许太中国化、太行政化了,其实也就是顶层设计时,控制伦敦马拉松赛组织机构的是伦敦马拉松慈善信托机构——的法定负责人是安德鲁王子。因此,赛事组织机构募集的慈善公益款并非是这项赛事所有的官方慈善成果,最终还是要由慈善信托机构进行汇总。2012年,最终为440万英镑,这意味着30年间,一个最初不起眼的伦敦马拉松赛从组织者一方已经向社会贡献了近5000万英镑,这成就了一项纪录,世界上马拉松赛事官方慈善募集的最高数额,伦敦人会自豪地说,那在街头上奔跑的3万多人中,大多数人是为慈善而跑的,这是何等美妙的城市特征啊。数字告诉我们,有3/4的参赛者是有鲜明的慈善目标,有1/3的参赛者是从慈善机构获得宝贵的参赛资格。
孕育马拉松赛这个生命体时,英国人是有自己的别样设计的。1980年,创建者雄心万丈希望自己缔造的伦敦马拉松赛日后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这一夙愿常怀在每一位马拉松赛的组织者心中,但其实难以找到一个硬性指标衡量出谁是最伟大的。马拉松赛在自己城市中孕育成长,最初使命自然是让城市以及居民从中受益,伦敦人的初始心愿是要长久依靠马拉松赛唤醒社会对于伦敦人健身和娱乐设施的关注,不断建设更新,伦敦马拉松赛慈善信托机构由此诞生,30年间,机构不断调整策略,让更多的周边区域可以从中受益,目前公益募集的款项已经可以惠及伦敦之外的南安普顿市了。
伦敦人虽然初始设计中有着城市受益和慈善公益两大理念,但最初几年,并不完全得法,还是依赖于主赞助商的资金,因此每一位跑者都被要求努力体现主赞助商的商业元素。1984年开始,组织者开始设立每一年的公益项目主题,第一年是朴素的“体育资助项目”。此后,每年的主题各具特色,针对疾病研究与救助以及特殊群体居多,比如去年就是为乳腺癌患者而奔跑。2013年,则是引入了两大组织联合推出了“青年网络以及老年英伦活动”。据统计,全英国目前有超过100万老人常常超过一周见不到自己的亲人朋友。青年网络组织希望派出志愿者深入空巢家庭,教会老人亲近网络,找回社会和家庭归属感,这项行动预计花销为100万英镑。为父母而奔跑,动力十足,区区100万英镑应该可以轻松实现的。
有了公益目标,如何才能让每个个体的涓涓细流顺畅地汇集在一起呢?伦敦马拉松赛有自己成熟的操作机制,整整20年前,他们推出了“金色团结计划”,组织者将每一个参赛资格以300英镑的代价“批发”给慈善组织,这些组织再将资格“零售”给那些愿意为慈善公益目标而参赛的人们,长期以来,慈善组织与参赛者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一位凭此渠道获得参赛资格的人至少要为慈善公益项目募得超过1000英镑的善款,可以自掏腰包,也可以联合他人。目前,共有1.5万个参赛资格是以这样的逻辑来面对750个各色公益慈善组织,这一模式我们何时能完全模仿使用呢?需要等待我们的慈善土壤正常起来吧。
一说到慈善,我们大多会内心之中泛起“救急、救困”的调子,伦敦马拉松赛中也有很多这个方向,但是他们本性中始终在坚持运动和体育生活建设为根本基石。在慈善公益报告中,你可以看到,2012年不少社区体育俱乐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自助,其金额大多不过10万英镑左右。还有另外一个方向值得我们关注,伦敦是奥运城市,遗产主题非常鲜明,伦敦马拉松赛不甘人后,将不断为奥运场馆建设再立新功,比如他们向伦敦水上中心捐建了一个弹子房,价值24万英镑。你说,伦敦人为此能不爱他们城市的马拉松赛吗? 慈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