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鱼岛杠杆”出来了?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2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右)在华盛顿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
北京时间2月23日凌晨,日本首相安倍终于完成了很多国内媒体“期待已久”的与奥巴马的会晤。因为前一天有媒体记者约好就这个问题采访,所以一大早我就在《朝日新闻》中文微博上有关安倍与奥巴马会晤新闻的后面留了言:下一步是释放集体自卫权交换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吗?随后,一位看到了这条留言的国内媒体记者马上问我:为什么是这样呢?我说:你没有看到新闻内容中没有提到“集体自卫权”吗?
我之所以对2月23日安倍与奥巴马的会晤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两天前看到英文版的《日本时报》上美国俄亥俄州安提阿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维多利亚(Brian A.Victoria)的一篇评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用意的文章。在这篇题为《提高尖阁(钓鱼岛)的赌注?》的文章中,维多利亚教授认为日本除了指责中国为了“攫取”海底资源推行军事扩张主义、民族主义外,日本是否还隐藏着一个动机?他在列举了澳大利亚学者有关日本民主党人炒作钓鱼岛是为了缓解民众对冲绳基地压力的观点后,引出了安倍在今年对NHK电视台提到的有关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问题。他认为,解禁“集体自卫权”一直是日本自民党的目标,而加大在钓鱼岛的赌注会有利于“中国威胁论”而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他又引用了美国半军方的《星条旗报》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以及奥巴马2011年11月在澳大利亚的讲话和奥巴马政府急于推动TPP的意愿。
当时我就认为,梳理这一系列信息的相互联系,首先还是要从所谓的“集体自卫权”入手。我手头刚好有一本最新版《日本安全保障学概论》,是春节期间一位国内1979年出生的军事迷刚刚翻译出版送给我的。其中有关“集体自卫权”的近万字解释的作者,是2007年5月首相安倍亲自指示建立的“关于重新构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中的成员——日本防卫大学名誉教授佐涞昌盛。他在说明日本在日美同盟中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的原因时,用了“集体自卫权是展开此类行动的基础”这句话。那么“此类行动”又指的是什么呢?他的解释是:“所谓‘集体防御’,是指在外来势利对‘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最常见的就是同盟国)发动攻击时,本国将对其视为对自己的攻击,并联合他国以实力阻止攻击。”如果用通俗比喻理解这其中的前后关系,就是若日本不再解释宪法时强调放弃《联合国宪章》赋予每个成员国的“集体自卫权”,同时日本又与美国是盟国,那么谁打了美国,日本就必须要出手相助。这样,在“冷战”期间日本就必须要准备与中国和苏联作战。而这对“冷战”期间还惦记将产品打入中国与苏联市场的日本来说,显然是不明智的。“冷战”结束后,日本反而对解禁“集体自卫权”来了劲儿,尤其是在安倍第一次当首相的2007年。表面上是为协助美国反恐和对朝鲜作战,而实际上却是协助美国遵照“与台湾关系法”武力干涉台湾,进而为成为“正常国家”迈出第一步。
现在安倍二次“登基”,按照前面维多利亚教授的分析,他又要以提高钓鱼岛的“赌注”去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对于美国来说,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个“碴儿”,确实是在小布什政府时期通过所谓的“第一次阿米蒂奇报告”抻出来的。因为当时美国确实考虑要在中东和台湾“两线作战”,所以需要日本助一臂之力。但是到了奥巴马政府,所谓重返亚太更看重的却是TPP。因此,这次安倍访美与奥巴马会谈主要是看两个关键词:一是“集体自卫权”;二就是TPP。至于钓鱼岛,那不过是双方给自己在国内政治“刷人品”的一个杠杆。
接下来,美日双方在声明中果然提到了TPP。并强调了日本无须做出事先单方面取消一切关税的承诺就可以加入TPP谈判,结果取决于谈判过程。日本媒体还特别提到了大米和牛肉这些关系到自民党选票票仓的农产品将不用零关税进入谈判。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日本被拉入TPP,美国会同时给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权力和武力保卫钓鱼岛的承诺吗?在美日分别利用“钓鱼岛杠杆”完成政权间的政治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了能让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舰船和飞机巡逻、巡航常态化之外,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讨价还价和他们之间的历史恩怨上吗? 杠杆出来钓鱼岛集体自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