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莱尔珍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清康熙 白釉纸槌瓶 六字楷书款
瓶盘口,细长颈,折肩,长直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圈足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纸槌瓶形如造纸打浆时所用槌具,故名。此器造型轻巧简练,胎体致密坚硬,釉色白而莹润,应仿明代甜白釉而作。康熙窑烧制的白釉种类繁多,均坚而薄,形成了康熙时期特有的风格。此器源自J.P.摩根之旧藏,后由贝莱尔收藏。 )
( 清康熙 豆青釉菊瓣瓶
瓶撇口,长颈,丰肩,肩下敛收,圈足。通体施豆青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伪款。明成化官窑瓷器成绩卓越,备受后世追捧,自明正德起一直延续至民国均有仿制,也形成了一种时代的特色,展示了制作的水平,此乃康熙仿成化瓷的一例。 )
(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六字楷书款
瓶撇口,长颈,丰肩,肩下敛收,圈足。通体施豇豆红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一面菊瓣纹上有绿色苔点。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清康熙朝瓷器烧制技术承前启后,不断创新,纯熟掌握了豇豆红釉的烧制技术。豇豆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烧成气氛的变化很容易使红釉产生窑变,烧制难度极大。因此,豇豆红釉并无大器,主要有瓶、太白尊、洗等文房用具。 )
(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六字楷书款
尊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圈足。器内施白釉。外壁满施豇豆红釉,腹部刻夔龙团花暗纹三组。圈足内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太白尊因形似唐代诗人李太白饮酒的酒坛而得名。豇豆红是康熙朝特有的釉色,非常名贵。外壁铜红釉分若干次吹釉而成,烧制难度比郎窑红更高,所以产量很少,多为文房用具,供皇帝内廷赏用。康熙以后,豇豆红釉烧制技艺失传。 )
( 清康熙
釉里红螭龙纹长颈瓶
六字楷书款
瓶小口,细长颈,丰肩,腹下敛收,圈足。通体以留白的装饰技法,在颈至肩部饰釉里红螭龙,曲体上仰,龙身缠绕颈肩处,龙眼以青花点睛。圈足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此瓶器形古朴端庄,胎体坚致,纹饰简洁但充满动力,具康熙时代的特色。釉里红始于元代,清康熙朝已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所烧制之器无论大小均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淡分明,纹饰描绘精细。此器源自19世纪英国著名收藏家理查德·贝内特(Richard Bennett,生于1849年),后由贝莱尔收藏。 )
( 清乾隆
粉青釉觯式花插一对 六字篆书刻款
瓶撇口,长颈,垂腹,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颈饰两道弦纹,中间环刻回纹。圈足内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器造型系仿周邢觯而作,釉色莹润,纹饰简洁。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西清古鉴》记载了周邢觯的原形,本花插的两道弦纹和回纹,甚有原器的韵味,但淡雅的粉青釉更添俊美。觯形似尊,用以饮酒或盛酒。 )
( 清雍正 天蓝釉长颈瓶 六字篆书款
瓶细长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内凹不露胎。通体施天蓝釉,口沿白釉。圈足内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此瓶轻巧俊秀,釉色均匀纯净,莹润坚密。天蓝釉创烧于康熙朝,至雍正烧造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雍正时期天蓝釉有深、浅两种,深者如雨后晴空,浅如月白。此瓶为前者,有晴空疏朗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一件与此器相似的天蓝釉长颈瓶,1913年由奥特曼捐赠,他与贝莱尔为同时期的收藏家。 ) 中国古代史清朝珍藏康熙文化白釉釉色贝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