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尔与中国瓷器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0( 清康熙 月白釉柳叶尊 )

贝莱尔先生领着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家中一处不起眼的屋内。这里长时间没有人进来过,四处落满了灰尘。“东西都在这儿了。”贝莱尔先生漫不经心地说道。眼前景象让工作人员难掩内心激动,这里堆放着中国明清两代的官窑瓷器,有些更是不可多见的品种。“我们是否可以有幸拍卖其中一些藏品?”工作人员试探性地问道。贝莱尔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就连藏品的估价也完全交由拍卖公司自行安排。

贝莱尔先生是位银行家,有着丰厚的薪酬,早年继承过父母的一笔不小的遗产,银行账户数目的增加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兴趣,他似乎更热爱摇滚乐。贝莱尔先生交由佳士得拍卖的藏品皆为祖辈英斯利·贝莱尔(Insley Blair)的收藏。英斯利·贝莱尔属于最早一批鉴藏中国艺术品的美国收藏家,同辈者包括沃尔特(W.T.Walters)、艾弗里(S.P.Avery)、安德鲁斯(W.L.Andrews)、洛克菲勒(William Rockefeller)、拉凡(William M.Laffan)、哈夫迈耶(H.O.Havemeyer)、沃伦(George P.Warren)、奥特曼(Benjamin Altman)、摩根(J.P.Morgan)。

英斯利·贝莱尔的祖父是约翰·英斯利·贝莱尔(John Insley Blair,1802~1899),第一代美国出生的苏格兰人。他是铁路大亨及企业家,是19世纪最富有的商人及慷慨的慈善家。他最大的捐献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捐建了贝莱尔堂。约翰·英斯利·贝莱尔的次子克林顿·贝莱尔(1833~1915)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及慈善事业,并加建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贝莱尔堂。1915年他去世的时候,《纽约时报》于6月17日发表文章,称他为“老银行家”,并提到他的儿子莱迪亚·贝莱尔及英斯利·贝莱尔继承了他们父亲5000万美元的财产。

1901年,英斯利·贝莱尔在橘郡的燕尾服公园(Texudo Park)邂逅刚刚获得女子网球赛冠军的纳塔莉,经过漫长的追求,于1912年终成眷属。1913年他们在燕尾服公园买下了一大片土地,请了当时最著名的Carrère and Hastings建筑公司为他们建造一间英国新詹姆斯风格的大宅,命名为“Blairhame”,这是一间完全适合他们生活方式的庄园。庄园里他们享受体育活动,举办小型晚宴或大型派对。他们热爱旅游,曾游历欧洲数次。他们到古巴,会租借游艇出海,还定时出访加拿大。他们在纽约有一间公寓,但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Blairhame度过。

观看英斯利·贝莱尔伉俪的家庭相册,他们过着户外社交生活。相片中有贝莱尔夫人纳塔莉打网球、高尔夫球,玩独木舟、钓鱼、滑雪、溜冰等身影。她像所有同阶层、同年龄的女士一样,穿着长裙、戴着宽边帽进行各类户外活动,在当今社会来说这些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照片中英斯利·贝莱尔同样迷恋各类户外活动,他狩猎,射鹿和美洲狮,捕鳟鱼、骑马、玩冰上曲棍球等。男士们在衣着上较随意,有时他也没有西装革履,反而穿着牛仔皮裤。相册中除了显示他们活跃的户外生活,也有表现他们文静的一面,有一张相片是他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在帐篷外写字,也有一张他阅读的相片。一张他在全身镜前自拍的相片中可以看到他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1(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盖罐 )

英斯利·贝莱尔伉俪的生活丰富,收藏的艺术品中表现出他们对艺术品收藏的奉献和敏锐的鉴别能力,大部分的收藏品都在Blairhame。纳塔莉·贝莱尔夫人更偏爱美国艺术,1919年买了一幅1779年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es Willson Peale,1741~1827)所作的乔治·华盛顿画像,他于1772年创作的乔治·华盛顿当殖民地自卫队官员时的肖像画是已知最早的华盛顿肖像画。纳塔莉还钟情于美国家具,1916年已开始收藏。她追求完美,为了建立最好的私人收藏,她还特意去学习。纳塔莉捐献了部分的藏品给美国各博物馆及美术馆,留在家族里的藏品于2006年1月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包括皮尔所作乔治·华盛顿画像。也正是因为此次拍卖,让佳士得了解到英斯利·贝莱尔还收藏有大量中国艺术品,这也为开头的一幕埋下了伏笔。

中国瓷器是英斯利·贝莱尔所好。在他的大宅Blairhame的相片中,他的瓷器藏品都陈设在壁炉台或玻璃柜中。这些不是大件的陈设器,而是造型、釉色都经过精心挑选的精品。在他1925年出版的藏品目录的前言中,收藏家克拉克(Thomas B.Clarke)写道:“从一开始藏家决定他将搜罗和购买真的,并且是完美无瑕的,贝莱尔先生从来没有违背他的决定,他决定收集精巧的器物,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2( 清雍正 天蓝釉弦纹盘口瓶一对 )

为目录撰写前言的克拉克是美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他是纽约蕾丝和亚麻布制造商,1872年开始收藏艺术品,10年之内他已成为最重要的美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家。他曾任国家艺术协会司库、纽约应用规划女子学校主席,是国家雕塑协会及国家艺术俱乐部的创办人。除了美国当代艺术,他对中国瓷器也有浓厚的兴趣,与贝莱尔可谓志趣相同。

1925年纳塔莉为了纪念丈夫的收藏,编印了藏品目录《贝莱尔藏中国瓷器》,共出4册,每册编号。1号目录专为丈夫而做,用英国手工纸,图版均人工上色;2号目录用意大利手工纸,黑白图版;3号及4号目录用英国手工纸,黑白图版。此目录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3( 清雍正/乾隆 珐琅彩题诗尧山观景图摇铃尊 )

1931年为目录撰写前言的克拉克去世,同年6月29日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给纳塔莉,言语令人感动。信中写道:“家父经常提起这本目录,它的美丽、个性风格、品位以及你对目录的精心编排。克拉伦斯迪尔登告诉我你打电话给他,想知道您题字后送给家父那本目录的下落,我是否还要留着……这是一本我从未见过的精美目录,我视为珍宝。这是您亲笔题字予家父,家父并在前言处签名,这是一件包含了一位亲爱的朋友所赠送的、领受者是我亲爱的父亲的无价之宝。”

贝莱尔谨慎挑选他的藏品,大部分来源显赫,其中一件料胎画四老图笔筒及两件珐琅彩题诗摇铃尊均源自希普斯理(Alfred E.Hippisley)。希普斯理是英国人,生于布里斯托。1867加入大清皇家海关,任职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他曾任多个重要职位,1901年他奉旨出任助理条约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代表,1904年获光绪皇帝御赐双龙宝星。希普斯理和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一起构思当时的外交概念“门户开放政策”,让所有的国家在中国都享有平等的商业和工业贸易权。1910年希普斯理辞去海关要职。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4( 清雍正/乾隆 珐琅彩题诗寻隐者不遇摇铃尊 )

希普斯理的文件数据(Catalogue of the papers of Alfred E.Hippisley,1842~1940)现藏英国牛津博德莱安图书馆。文件中指出,虽然希普斯理的兴趣广泛,但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更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和收集方面。他是最早一批鉴赏中国清朝瓷器之美的欧洲藏家,其中包括收集珐琅彩器,晚清时期在中国不难找到。他的藏品日渐增加,1887年希普斯理将他所藏300多件中国瓷器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院展出,并著录于1887~1888学院年刊中。1925年纽约安德逊画廊拍卖了他的部分藏品,1935年伦敦苏富比也拍卖了他的一些藏品。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的清雍正珐琅彩梅花题诗盌、清乾隆珐琅彩开光西洋风景杯、山水人物杯等一批珍贵的珐琅彩藏品就来自他的私人收藏。

贝莱尔所收藏的料胎画四老图笔筒及两件珐琅彩题诗摇铃尊,于1925年纽约安德逊画廊希普斯理专拍中获得,这两件摇铃尊没有著录于《贝莱尔藏中国瓷器》目录中,这本全手工造的藏品目录制作耗时较长,因此未能及时收纳。清雍正/乾隆珐琅彩题诗尧山观景图摇铃尊绘高士抬头远眺,侍童俯首抱书。题诗中的“尧山”,为桂林的最高山脉,位置在东部,唐代时山巅建尧帝祠,因而得名。尧山居高可俯瞰四周风景,举目四季景色灿烂多彩。春天杜鹃遍野,嫣红姹紫。夏天竹叶婆娑,翠绿延绵。秋天枫树开片,漫山红海。冬天白雪纷飞,晶莹奇绝。尊上所绘正是尧山迷人的景色,高士立于山岬观景,高耸入云的群峦即是桂林特有的石灰岩山脉。当地著名的竹林亦逸然入画,雄伟的松树伸长颈部,攀生其上的彩花增添了柔和感。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5( 清乾隆 料胎画珐琅四老图小笔筒 双方框“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

另一件清雍正/乾隆珐琅彩题诗寻隐者不遇摇铃尊的图案描绘高士持杖问于童子,童子遥指远方回应。画面呼应了所题唐代贾岛(779~843)《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器纹饰描绘细腻,人物生动,把高峻的山峦、深杳的云霞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对神逸潇洒的隐者留有无限的遐想。

英斯利·贝莱尔除了珐琅彩器,还收藏了各类单色釉瓷器。其中有一件精美的清康熙月白釉柳叶尊,此尊造型纤巧俊美,釉色匀净,盈润如玉,为康熙单色釉瓷器中之佳作。此尊下承精美的龙首银座,座上有Tiffany & Co.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一件与此器相似的柳叶尊,下承相同的Tiffany银座。此器原为著名芝加哥收藏家帕摩夫人(Mrs.Potter Palmer,1849~1918)之旧藏,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于19世纪末入藏亚洲艺术品,帕摩伉俪的捐赠功不可没。这件清康熙月白釉柳叶尊于1913年由贝莱尔收藏。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6( 英斯利·贝莱尔的户外生活 )

英斯利·贝莱尔的这批藏品清新雅致,可见收藏家的品位以及对选择艺术品时的谨慎态度。在刚过去的2012年秋季,贝莱尔的这批藏品于香港佳士得上拍,15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额高达2.089亿港元,这也是对收藏家的致敬。英斯利·贝莱尔的后人将本次拍卖的部分收益捐赠给美国缅因州山漠岛生物学实验室。该所为非盈利性的研究及教育机构,专门研究冷水海洋生物的基本生理机制。

贝莱尔与中国瓷器7( 英斯利·贝莱尔伉俪 ) 唐代瓷器中国瓷器瓷器艺术文化中国贝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