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毛之路”开始的地方
作者:何潇(文 / 何潇)
( 厄科勒·博托·鲍拉(右一)及其家族成员 )
厄科勒·博托·鲍拉(Ercole Botto Poala)的工厂建在比耶拉(Biella)的山上。隔窗看去,便是美妙的山景。若遇到晴朗的天气,还可望见山上鳞次栉比的小房屋,其中一些,正是厄科勒竞争对手的工厂,比如杰尼亚。
“我们离得不远。我们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但也相互联系。因为我们知道,个体是有限的,集体才更有力。通过联合,我们可以给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在杰尼亚,你可以找到西服;在Loro Piana,可以找到上好的羊绒;在REDA,可以找到最佳的西服面料。在整个比耶拉地区,你可以找到所有与羊毛相关的东西。”
厄科勒·博托·鲍拉是REDA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也是其持有者,博托·鲍拉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他今年42岁,自少年时,就开始在家族所有的工厂里与羊毛打交道了。厄科勒是对故土难舍眷恋的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小城里生活,做着与父辈相同的工作。问他可曾产生过厌倦,他摇头:“家族没有强求我接手生意。我很幸运,所做的是最令人兴奋的工作。我无意寻求不同的生活。”
如果你了解意大利的服装产业,或者了解男装西服,都不会对REDA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个拥有近150年历史的意大利面料品牌,是许多著名男装背后的名字: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波士(Hugo Boss)、康纳利(Canali)……话是这么说的:“选一件一线的男装品牌,就可能穿上了REDA。”
在意大利男装领域,尤其是与面料相关的男装领域,做得出色的多为家族企业。Loro Piana、Canali如是,REDA也如是。但鲍拉家族并非REDA的创立者。其最早的创立者,是一个叫卡洛·瑞达(Carlo Reda)的人。在1865年,他收购了一家旧纺织厂,这便是REDA毛纺厂的原型。博托·鲍拉家族接管REDA,是在1919年。“当时欧洲流行病盛行,REDA家族继承人染病过世了,家族里没有成年的继承人。我们就从他们的家族买下了工厂,并保留了这个原有的名字。”厄科勒·博托·鲍拉告诉本刊。
( 从羊毛到西服面料,需要经历挑选、整理、精梳、编织等多道工序 )
除了名字和看不见的家族传承,祖上还留下了一些可见的东西,比如“Villa Reda”。这栋老房子是厄科勒·博托·鲍拉的祖父在世时建造的,当时供一大家子居住。现在,别墅已经被改造成了办公室,却依然让人感到当年的生活气息。在别墅的一楼,立着一个老妇人雕像,这是厄科勒的曾曾曾祖母。她身边陈列的几件艺术品则让人感到了家族的发展:每一年,REDA都会赞助一些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会回赠作品作为回馈。
“人们寻找‘意大利制造’,其实就是为了寻找美,而美的最好代表是艺术。我们在全世界销售,因为背后带着意大利制造的印记。顾客们寻找的正是‘意大利制造’。‘意大利制造’代表的是优雅、风格和美。”厄科勒·博托·鲍拉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别忘记,意大利不仅以时尚闻名,也因艺术闻名。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推广艺术,其实也就是推广‘意大利制造’。”
( REDA意大利总部 )
如他所言,作为一个生活在比耶拉城的意大利人,是非常幸运的。这里美丽却不喧嚣,且位置适宜。如果你有心想去看看城里的热闹,可以花上三个小时,去到威尼斯、罗马或者佛罗伦萨。尽管相较于佛罗伦萨与威尼斯,比耶拉在旅游版图上名声寂寂。可在意大利的服装制造版图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若画出一张意大利的时尚地图来,米兰、佛罗伦萨和罗马为三大枢纽,周遭分布着几大服装区域:托斯卡纳大区以生产皮革著称,科莫湖区(Como)以丝绸制品闻名,而比耶拉地区最有名的出产是羊毛织物。这里是杰尼亚、Loro Piana、REDA等许多著名羊毛面料生产商的诞生地,也被视为是“意大利的羊毛纺织机”。
在意大利,有一条存在了几个世纪之久的“羊毛之路”。如同中国的“丝绸之路”一样,这条道路因关联的物什而得名,只是相较于前者,它要短小精悍得多。“羊毛之路”不过50公里,从Strona山谷绵延至Sessera,在这段不算长的路途之上,可以看到独一无二的“羊毛风景线”:古老的磨坊、烟囱、水道……“羊毛之路”通往Borgosesia,这里是一个古老羊毛市场的所在地,其起点,正是作为意大利羊毛产业诞生地的比耶拉。
( 从最初的羊毛加工到成品面料制成,REDA在其意大利的毛纺厂直接管控生产的全过程 )
比耶拉的羊毛制造业有着几百年的传统。这与此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关系,比耶拉是一个绿色的城市,依山傍水,别有风致。“一些原来居住在海边的人移居到此处,开始发展新的产业。他们认为这里水草丰美,非常合适养绵羊,所以开始制造羊毛。”厄科勒·博托·鲍拉半开玩笑地说。早在13世纪,比耶拉的名字就被意大利的羊毛工及纺织工协会提及,因为这里丰富的水源十分适合清洗羊毛。到了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羊毛工厂的建立,比耶拉作为行业前沿的地位逐步建立起来。
“水是比耶拉成功的秘密之源。服装制造业分布在意大利的各处,我们的长处在于此。相较于其他地区,我们的面料显得更为优质。比耶拉拥有大自然赐予的幸运。”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比耶拉的水质非常好,对于纺织业而言,这是极大的优势。因为水质的原因,用这里的水清洗过的面料,较之别处更为柔软。因此,比耶拉的面料在一开始便成名了。面料制造业的成功,让他们可以发展更高级的产品。
( 比耶拉的羊毛制造业有着悠久的传统,许多人以此为生 )
从比耶拉驾车,不过几小时便可到达意大利的时尚中心米兰,那里是乔治·阿玛尼、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等品牌的总部。“如今,本地化也成了集团化。你们看到的许多品牌,乔治·阿玛尼、杜嘉班纳、杰尼亚,他们有所区别,但也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与客户分享信息,交流意见,所以我们能了解未来的趋势。每一天我都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也在教一些东西。这是一种融合。我们相互了解,非常紧密。”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
因为与这些品牌的密切联系,REDA总能把握到流行的脉搏,每一季,他们都会发布新的面料。“我们现在谈论得最多的是面料的功能性。我们会试验一些新面料,但在这个过程中会与客户沟通。比如说刚看到的牛仔的面料,面料的感觉与其风格不一致,所以我们会再三考虑。”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而面料的研发工作是一个需要时间的工作,有些时候,一种新面料的研发长达10年,对于男装市场而言,这个周期无疑太长。“每6个月,我们都会去了解趋势。但有些时候,你也需要一些与趋势无关、全然新鲜的东西,所以我们拥有两个实验室。”
直到今天,厄科勒·博托·鲍拉说起自己的发源地依然非常自豪。“为了保证地道的‘意大利制造’,所有工作都在Valle Mosso的工厂进行。”在这里,可以看到羊毛是如何蜕变的:经过挑选、整理并收集,羊毛成了被称为“毛条”的软性条子,再进行精梳,随后首次上色。待完全干燥后,上色完成的毛条进入到整个流程中的首道重要工序:分离与加工。此后,纱线制成经纱,与纬纱织合。编织结束之后是整理,即精加工,以使其更为坚韧、紧密和柔软。到此阶段,便需要对面料的手感进行检验了。但一切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还有压平、缝补、缩绒、洗毛、植绒、蒸呢等工序,全部完成后,才能生产出质地轻盈、柔软及强度都恰到好处的面料,最终成为男士身上的西服。
鲍拉家的精梳工厂依着河,环境十分静谧。厄科勒·博托·鲍拉的祖辈在这条河边工作,如今,他也在这条河边工作。一个世纪过去了,工厂还矗立在原来的地方,桥上的石狮子比原来老旧了些,门口的柿子树一到季节就结满红色的果实。厄科勒说,他们早已不再使用河水来进行工业生产,而使用更为环保的措施。
“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有责任保护这里的环境。”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我想到的是未来。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
他们推行“绿色哲学”,举措包括安装最大发电能力在20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和对生产过程进行能源效率优化,这样每年可减少上千吨二氧化碳排放。为了保护比耶拉地区的自然资源,REDA主动加入了欧盟生态管理和审核系统计划(EMAS)认证。作为一项生态管理系统,EMAS对公司战略及公司选择进行评估,并对公司环境表现的能效进行日常跟踪和调查。只有在完全符合了所有安全和质量举措,并进行员工调访合格后,才能更新EMAS认证。REDA是全球唯一获此认证的羊毛工厂。
因为投资大,且不具备立竿见影的市场效果,这样做的同行并不多。“我们或许是唯一的一个。公司出售的是产品,他们不出售问题。买一双鞋,他们不会跟你谈论环保的问题。顾客也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是奢侈品。”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但我想我这么做是对的。当你谈论产品质量,你谈的也是生活的质量。如果不在意周围的环境,又何言生活质量?现今,人们可能看不到这样做的区别,但在未来,大家一定会看到,会有更多的人这么做。”
但比耶拉并不如它的青山碧水那般安宁。在其引为标志的羊毛制造行业,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进入21世纪后,比耶拉的羊毛生产商数目锐减。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因为更廉价的原料生产商——比如中国——带来的市场冲击。“欧洲顾客在选择面料的时候更看重价格。这与中国顾客不同,中国顾客看重‘意大利制造’。”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一项新产业开始之际,许多人会跟着起来做,如果这个产业被证明是有前景的,人数会更多。然而市场会进行选择。在这些年中,一些工厂死掉了。这因为市场的流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下来,这是自然的选择。”
生存下来的秘诀是什么?“说起来,是非常细小的事情。如果你留意过那些在市场上活下来的企业,他们注重的都是细节。每个细节都遵循某个原则,最终才会得到最好的产品。”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我们的标签是‘意大利制造’,它意味着‘美’,所有细节上都完美。不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客户服务,都需要考虑得很周全。这就是我们生存下来的原因,细节、决心,当然还有运气。”
“所有人心中都希望进步。但如果情形一直是非常好的,就不可能有进步。生命不会一直在向上,而是有起有落。”厄科勒·博托·鲍拉对本刊说。大环境的变化并不曾让他感到焦虑,或对未来产生疑惑。“我是积极的。你只能生活一次,没有时间用来消极。” 科勒家族杰尼亚羊毛面料意大利制造羊毛开始意大利生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