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困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蒋平)

因为需要查阅地方资料,出门在外,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泡当地的图书馆。慢慢地,我发现,很多地方的图书馆,尤其是一些新建的综合馆,虽然外表看上去高大气派,里面却没什么内容。有一家地级市图书馆,上下五层的钢架结构,外观富丽堂皇,“××图书馆”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际上里面只有第二层开放了两间阅览室,而且大部分时间闲着,没几个读者。其余各层要么成了台球馆,要么是超市或电游厅,最上层还成了仓库。

就图书馆如此萧条的原因,我问过一些当地的读者,他们反映:新馆的位置距离市中心区较远,读者往来看书很不方便是原因之一;这些年馆里的报刊越订越少,又长期不添置新书,是不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原因。对此,馆方的解释则是:受网络媒体的冲击,报刊和书籍越来越贵,政府每年拨给馆里的经费一直没有增长,所以只能靠不停地压缩报刊订阅数量维持;同时,现在网络阅读很普及,读者习惯了用电脑和手机读书看报,来图书馆的也就少了。

对于馆方抱怨的经费不足,一些老读者多有微词,他们反映:图书馆没必要建得那么豪华高档,节约资金充实馆藏才是切合实际的;图书馆每年都在“读书日”上街举行活动,每次活动又是挂彩球横幅,又是搭拱门,还要邀请一些领导来讲话,“吃喝是免不了的,要是将这些作秀的钱添置一些书报,怎么着也比搞排场有意义啊”。

对于书报经费的欠缺,还有读者出过不少好主意:图书馆完全可以跟一些本地经济条件好的行业部门联系,请他们每年订阅专业报刊时,也为图书馆订上一份;或者专业报刊过期后,不要卖给废品店,给图书馆留着,这样就会大大丰富馆藏。藏书方面,一些私人的藏书资源远比图书馆丰富,有人亲眼看到一位已故的藏书爱好者,近万余册藏书全部被儿女们请进了废品店,非常可惜。他们建议: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图书,一个办法是成立藏书家协会,动员藏家们将图书资源拿出来与读者共享,对贡献大的,政府或图书馆可以聘请当名誉馆员,授予荣誉称号等等;当地作者和出版机构出书,可以鼓励他们向图书馆捐赠样书等等。这些做法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能避免浪费。

上述种种想法是否可行,皆可尝试。我想说的是,只要热爱图书馆这项事业,即使缺经费和人手,也是有办法可想的。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图书馆是一个清水衙门,来当领导的多半是将这儿当跳板,能进来工作的多是些关系户,多数人不是把这件事当成事业对待,最终导致了这项惠及民众的公益事业日渐衰落。 图书馆困惑

上一篇: 姨妈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