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民以食为天》系列组画(李津 绘)
我生长在南洋,但过年依足中国人传统,大热天也得吃火锅。
从厨房架子上拿出家父由国内带来的大铜炉,洗净一年的灰尘,来个团圆菜。
家母和奶妈一早准备,把鱼和肉切成双飞,再用个大师傅烧菜的大勺子,倒入蛋浆,在火炭上烤出一张张黄色的簿皮来。我们小孩学着大人,把肉馅包在皮中,做成一个个的金元宝。
各种蔬菜也洗好,就连豆芽也派上用场,一条条整齐排好,塞进红辣椒圈中,或把芹菜浸了,撕成长条,用来包扎,才不会散开。小朵的夜香花,将猪肉剁了,另加田鸡当馅,才香甜。幼细功夫由我们小孩负责,小心地把花一朵朵填满。
炉中生了炭,葵扇催猛,火花四散,这时可以摆到饭桌上了。鸡汤一滚,即刻投入夜香花,一下子灼熟,即刻开饭。
( 2011年2月6日春节期间,在伦敦的唐人街,中餐馆面食师傅现场表演包饺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
接着将所有材料放进去,怎么吃也吃不完。不要紧,加粉丝进汤中,又可多吃一碗。
饱到不能弹动,我们得等,为父母添寿,这个年怎么都得守,待钟敲十二下,大放鞭炮,就这么过了一年。
长大了出国、念书、四处流浪、工作,一直离家生活。过年当然也有友人邀请:来我们家过年吧!
不会迂腐到触景伤情,只是不想打扰人家,从此就没有吃过什么年夜饭,要我写过年的食物和习俗,真是不知如何谈起。
那么多年来,我们聚集了一群没有子女的好友,一遇到过年过节,就南征北讨,哪个地方有美食,就往哪个地方跑。
过年切记不能去中国人的国家,因为你过年,人家也过年,除了大酒店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西餐之外,没什么好吃。
最好是去日本,他们不过农历年,大把好食肆开放,不然躲进高级的旅馆中,泡个温泉,再出来享受大餐,一乐也。
法国碧绿歌,意大利比尔蒙特的美食美酒无数,如果有朋友相聚,何处不能过年?
忘记了是什么原因,有一年没有和大伙儿旅行,去了台湾老丈人家。
地道的台湾料理极为丰富,首吃乌鱼子、绿竹荀和生鱼片。大块的肥猪肉,煮熟了,就那么上桌。承继了闽南传统,台湾菜中有很多汤类的菜,非常鲜甜。
记得有一道,用一个深底的锅,把食材一层层铺上去。最下面摆的是大蛤蜊,接着是芋头,过山放养大公鸡肉、白菜、海参、芥蓝、小鲍鱼、豆苗、肥肠、菜心、豆腐、大虾、芹菜、贡丸等等,整锅清炖个数小时,放凉,加鱼翅,淋绍兴酒再翻煮上桌。
吃完,弄个大碗公,三颗骰子,就开起赌来。
“干你老母!”“操你妈!”投骰子时必须大声吆喝胜数才高,由平时不苟言笑的老丈人带头。
粗口,在这个快乐的时节是允许的,也教不坏儿童,本刊读者的水准亦高,请编辑大爷也甭忌讳了。过年,才有气氛!
文 / 蔡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