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出兵马里的背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珊)
( 1月19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前往法国中部城市蒂勒慰问将赴马里作战的士兵 )
1月10日,马里政府军与北部伊斯兰武装分子在位于首都巴马科600公里的重镇科纳发生了激烈交火,首都安全受到威胁。应马里政府请求,法国派遣军队进驻该国向军政府提供援助。八国集团和欧盟主要各国则先后承诺将为马里提供军事及后勤援助,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也宣布派出共计3000余人的部队赴马里北部支援法军空袭行动。
位于西非内陆地区的马里曾为法属殖民地,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并无原油储备,不但与国际经济几乎脱节,甚至连“地区强国”都算不上。虽然是西非面积第二大国,但因为北部地区为广袤的撒哈拉沙漠,生存条件恶劣,多数人口只能集中在南部。由于与周边接壤国家无明确分界线,这片长期处于无政府管辖状态的北部沙漠如今已经成为了各色伊斯兰极端组织的聚集地。而这就是该国的内部动乱能够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原因所在。
去年3月,马里政府被推翻,直至8月才正式组建“民族联合政府”。利用此政权真空期,多个极端宗教组织占领了北部的基达尔、加奥和通布图这三个地区。之后,北部的大部分区域逐渐变成了包括“伊斯兰捍卫者”和“伊斯兰北非盖达组织”在内的各色极端势力的大本营。“这些伊斯兰组织与世界各地的极端组织都有联系。他们装备精良,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许多尖端武器也流落到了他们手中。通过人质抵押和毒品贸易,他们还筹集了相当充沛的资金。”荷兰莱顿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埃利斯(Stephen Ellis)告诉本刊。
这些组织中,“伊斯兰捍卫者”是马里北部新的“掌控者”,这一反政府组织目前控制着撒哈拉沙漠一处面积可观的狭长地带,其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严格的伊斯兰教法。该组织不仅破坏了马里境内的“濒危世界遗产”通布图古城,还以严格的沙利亚教法管理民众,手段残忍,目前已造成将近42万人流离失所。“任何一个恐怖主义滋生的国家都会备受世界瞩目。”哈佛学院非洲政治学教授苏珊娜·文(Susanna Wing)告诉本刊,“伊斯兰叛军的当众截肢、石刑和招募童子军等行为使人道主义危机在马里北部泛滥。如今他们正在攻占越来越多的领土,而马里政府却无力抵抗。这起动乱事件理应受到国际重视。”而“反恐”既为全球性话题,为何唯独法国冲上前线当起了领头军?据法国总统奥朗德称,出兵马里的主要意图有三:扼制该国北部猖獗的恐怖主义、保卫巴马科及当地法国侨民安全、协助马里恢复领土完整。但分析家们纷纷指出,法国的算盘不止于此。
“法国领导马里军事干预的目的不应被单纯地理解为‘与恐怖主义作战’。”哈佛大学非洲政治学博士沃纳(Jason Warner)告诉本刊,“除了法国和马里的历史联系外,将西非控制在法国影响范围之内,以及在国际社会展示其具有决断性的有效领导能力,也是法国做此决定的原因。”
沃纳说,法国对马里的兴趣虽然有限,但与它有殖民联系的不只马里,还有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等其他国家。这一历史根源使得法国在该地区出现安全危机时必须首当其冲出面。其次,若“伊斯兰捍卫者”与其联盟占领了整个马里,法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也将面对严重的安全威胁。因为撒哈拉地带不仅是众所周知的恐怖主义滋生地,还是毒品走私船只的通道,这些毒品中有很多都运往了法国。最后,法国做此决定也是出于“地缘政治名誉”的考虑:面对超级大国美国和地位日益上升的中国,法国认为自己的国际重要性在与日俱减。
法国的行为立刻引发了阿尔及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的报复。1月16日,武装人员袭击并占领了阿尔及利亚东南部一座天然气站,劫持了大批人质。奥朗德表示,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证明了在马里采取干预行动的合理性,不会对法军产生影响。但沃纳却认为,不仅作战局势艰难异常,此次干预于奥朗德而言也实在“冒险”:“除了与国家安全有关,马里之于法国的战略意义并不重要。若在马里遭遇失败,不仅奥朗德和其社会党在国内将面临政治灾难,法国与西非国家本来就淡薄的关系则会受到更多打击。” 背后法国中东局势国际社会马里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