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农药“不害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孙风强)

现在的农药更新换代频率很高,一种新农药大张旗鼓地热销一两年就消失了,随之另一种新农药又神乎其神地出现在市场上。我家在山东德州农村,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可是棉铃虫等虫害一年比一年猖獗,一遍遍喷洒农药也治不住,农民们还以为是虫害产生了抗药性。

村里有一同族叔婶老两口供儿子上大学,种地是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不得不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仔细。前年棉铃虫高发期,几乎隔一天就得喷一遍药。这天叔进城买农药,正巧遇到宣传一种新产品,药效提高数倍,药到虫光,没有抗药性且持续时间久。叔狠狠心花120元钱买了一瓶。回到家婶看到买4大瓶农药的钱只买了一小瓶,就大吵大闹起来,哭天抹泪地说叔是不过日子的“败家子”。怎么解释也不管用,叔一气之下打开新买的农药一口气喝下半瓶。这一下子婶吓坏了,马上找到有三轮车的邻居拉着叔送往县医院抢救。一直不见叔口吐白沫翻白眼,大家还以为这种高科技的药有后劲。谁知道急火火赶到医院急诊,却被告知并无中毒症状,化验结果那瓶农药人可以“放心饮用”。悔恨不已的叔婶一家转忧为喜,写了一张大红感谢信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农药商店。

现在市场上效显价低的品牌农药越来越少,这也许是减少残留的需要。但是一些农药真的大幅度减少了对作物、虫害的“残留”,药过无痕,甚至标示剧毒对人畜也不能“残留”害命。农药是真是假,农民识别不出来,为一瓶农药承担巨额检验费去鉴定更承受不了,只有花了钱费了力心到虫知了。一位张姓村民买了一种控疯长多坐桃的“一试灵”农药,按照说明喷洒在棉花上,结果棉花停止生长,株高只有正常的1/3,“密密麻麻”结了几个桃子,减产70%以上。找农药商询问,一句“用药不当”就推了出来。现在农民都知道农药按照说明书配兑喷洒“不管事”,加大一倍甚至二三倍浓度药量已成规矩,大大增加了用药成本。药企药商坚信用药“安全”,所以面对频发的纠纷就能以“用药不当”而金蝉脱壳。 农药三农害人农资

上一篇: 渐行渐远乡村梦
下一篇: 改个名字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