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DW激发城市能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香港“设计营商周”运营总监陶威廉 )
三联生活周刊:你每年负责组织庞大的“设计营商周”活动,大致是怎样的工作程序?
陶威廉:首先是提前两到三年接触未来的合作伙伴国家,到他们的国家去认识政府机构、设计团体、设计师等。一般是同时接触两到三个国家,从中选择一个签约对象,所以我现在已经在谈2014和2015年的合作伙伴了。签约以后,香港政府官员、我们的所有合作机构、香港设计中心主席等组成一个考察团,去那个国家做一周的考察和推广。然后我需要和合作伙伴国家进行更频繁的洽谈,决定营商周的具体内容。我把这些内容建议介绍给营商周的评审会,最终的选择是由这个评审会决定的。内容定好之后,就是整个执行上的事情了。
三联生活周刊:伙伴国家提供的内容占营商周整个内容的比例是多少?
陶威廉:每年伙伴国家担当了整个项目1/3的内容,要把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加入进去,才能成为一个国际活动。所以我还会邀请一些以前伙伴国家的设计师,平衡整个日程中的国家分类和内容分类。去年开始,我们有一个新环节是让大中华的设计师亮相。
三联生活周刊:一般来说,选择签约国家的标准是什么?
陶威廉:有几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他们国家可以带怎样的好内容到香港,值得我们亚洲学习的好的品牌、设计师和展览等。第二就是看他们的准备情况,整个“设计营商周”十几个项目涉及知识产权、品牌、教育等,需要考察他们在这些方面是否全面。还有一点是,和伙伴国家之后有没有继续互惠合作的可能。我们一直觉得BODW应该是长远合作的基础,而不是放一次烟火而已。
三联生活周刊:合作伙伴国家是否需要向香港设计中心交纳费用?
陶威廉:不需要,我们香港设计中心是非营利机构,我们和合作伙伴国家的合作完全没有金钱的因素。不过,伙伴国家需要找到资金负担自己的展览,像香港会展中心的场租、人员的差旅费用等。但我们邀请的演讲者,费用是由我们承担的。
三联生活周刊:香港设计中心主要靠政府拨款运营?
陶威廉:我们算半政府、半民间的推广设计机构,资金的大部分来自香港政府,但是我们是独立于政府的,所有的项目和内容政府不会参与。政府给我们的拨款分两部分,一是整个设计中心的日常运营,还有就是设计中心所主办的项目的资金。
三联生活周刊:像“设计营商周”这样的活动每年大概需要多少预算?
陶威廉:我不能透露具体数字,只能说目前政府的拨款承担了整个活动50%左右的费用,其他50%靠企业和私人的赞助、出售门票和广告收入等。以前政府拨款可以占90%的支出,但因为我们每年的活动规模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两个项目变成14个项目,整体支出越来越高。总的来说,现在我们每年都收支平衡,没有亏损。
三联生活周刊:历年“设计营商周”之后,在长远合作和加强设计与商界联系方面有哪些成果?
陶威廉:主要是在设计教育方面,像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设计学院与以前的伙伴国家产生很多合作项目,由设计师主持的工作室等,带给学生很多机会。另外,香港理工大学找到扎哈·哈迪德设计教学楼,城市大学找到丹尼尔·李伯斯金,未来西九会有更多的建设。每一年,营商周活动都激发出香港这座城市更多的能量。 能量城市激发BO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