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珑锟)

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0( 布日敦嘎查的牧民莲花忧心地抱着两个月大的羊羔。雪灾后,母羊吃不上草,不下奶,许多羔羊被饿死 )

羊群被埋

因为饲草被冰雪深埋,牛羊掉膘严重,加上交通困难与不景气的收购市场,布日敦嘎查的牧民在雪灾之后,经历着一个寒冷、难挨的冬季。11月初的暴风雪分为两场,先是两天两宿的鹅毛大雪,停了一天之后又连下三天。

当时赤峰市翁牛特旗布日敦嘎查(村)的牧民套高和两个羊倌正在牧场里。“羊圈大棚周围的雪有两米深,像窑洞一样。”59岁的套高向本刊记者回忆,“600多只羊站在二三十厘米深的雪窝里,肚子下面挂着冰溜子,丁零当啷地响。”本刊记者看到,套高家的羊圈有20米长、5米宽,虽然面积很大,但吹进羊圈的积雪使得羊挤在一处,动弹不得,“羊挤得互相踩,趴下一个就是死”。

牧场的土坯房在山脚下,周边积雪深至膝盖。土坯房和羊圈中间有600米长的平坦草甸,因为没有遮挡物,草甸上的雪被吹到羊圈,所以这里积雪才这么深。这两场雪,致使套高家冻死、饿死、踩死的羊有130多只,是西布日敦村组受损失最大的牧户。

西布日敦牧民损失的牲畜不仅是羊,牧民彤拉嘎告诉本刊记者,她家里养了70头牛,5头被冻死了。村里副主任敖云代来家的牛棚被大雪压塌,钢筋、砖头、塑料布散在雪地里。他只好腾出一半的羊圈暂作牛棚。有的牛踩进冰窝崴了脚,有的被冻得拉稀,800斤的牛已经掉了300斤的膘,100斤的羊也只剩了60多斤。

( 牧民斯琴巴图正在背草喂羊,他家的草料只能撑半个月了 )

套高家养的羊一半是绒山羊,一半是黑头大尾绵羊,死的主要是山羊。雪后两天,牧场的干草垛被冻上了。“雪到羊脖子这么高,羊踩进雪窝就走不动,除非有的羊能跳出来。”山羊被冻得不行,黑头羊还能跳上草垛吃点草,这种来自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的绵羊耐寒,除了小羊羔,嘎查里大部分牧户家的黑头羊没有损失。“大羊吃不上草,不下奶,羔子都给糟践了。”套高叹了口气。

“下完雪四五天都进不去车,我打电话找铲车来了两趟都没开进牧场。”心焦的套高说他一直打电话找人帮忙,直到手机没电。虽然旁边不到1公里就有东布日敦村组的住户,但雪深难行。最后,他家里花1100块钱找来了一辆东方红链轨车,才推开一条道。链轨车拖着拉羊的三轮车,不论死羊活羊,都拉回了家。

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2( 狂风裹挟着浮雪在内蒙古的道路上肆虐,这辆运草车行进艰难 )

那存孟合是套高的弟弟,两兄弟的牧场紧邻,他也损失了几十只羊。花钱雇来的铲车推了15个小时,才把羊圈和牧场周边铲出一条走人的路。他家的羊倌萨仁其木格告诉本刊记者,大的死羊一只能卖50块钱,但那存孟合的牧场这边路不好走,就没把死羊拉回家。

敖云代来家有500多只黑头羊和40头牛。下雪两个星期后,到他牧场的路才通车,但要进到牧场里仍然得换成马车、驴车等。他赶紧找人开车把瘦弱的羊拉回家,自己赶着80多只健壮羊从牧场走回来。狂风刮着积雪聚集到植被密集的地方,深处能有1米半。有的羊就掉到坑里,深坑很快被其他羊踩落的冰雪覆盖上,看不出痕迹。几百只的羊群走过后,少数能被发现的羊可以拽上来,无迹可寻的也就冻死了。因为家里的羊圈装不下,现在还有300多只大羊留在牧场里,由羊倌苏合巴特夫妇照料着。

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3( 萨仁其木格赶着瘦弱的羊群回羊圈。原来100斤重的黑头绵羊因饲草短缺已经掉膘30斤以上 )

饲草之困

眼下,从牧场运回家的牛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饲草。

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4( 白音孟合正在抢挖埋在冰雪里的玉米秸秆,他和鲍秀文俩人每天只能挖一亩地 )

“一头牛一天至少吃15斤草,现在每天只喂不到5斤,羊只喂2斤草,也就是度命。”敖云代来的邻居哈达朝鲁告诉本刊记者,“牲口光叫唤,吃不饱啊。”如今,羊一天只喂两顿,牛一天一顿。每逢吃食,牛棚羊圈里都乱作一团,壮实的牛拿角赶走瘦弱的,大羊则跳起用蹄子踢。羊群的吃食秩序迅速固定后,就发出齐刷刷的啃食声。有的羊吃得太猛,还会抬起头,上下伸探着脖子吞咽。没抢到食槽位置的羊也不再听羊倌号令,冲到玉米堆前啃起半个棒子就逃,在冰面上滑了个趔趄。

有些牧民会把牛赶出去,吃点山上的锦鸡儿、塔狼草籽(当地人称之为“雪里洼”、“山珠子”)等灌木。这些灌木枝上带刺儿,但是牛饿极了,也都吞咽下去。村里有些牛就是胡乱啃食,吞了包着铁丝的冰疙瘩,导致死亡。一般早上九点来钟,牛群被赶上山,它们自己边吃边踱,到下午一两点钟就自己回家。这天,敖云代来从山上回家,望见别人家的牛闯到自家外院来,啃食他给黑头羊准备的干草。敖云代来边大声驱赶着,边向我们解释,忙不过来的农户就直接把牲口赶进玉米地,看它们能啃多少是多少。但是大多数没有刨出来的秸秆已被冻住,牛羊吃不到。

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5( 哈斯其木格说,她家的800只羊已经卖掉了200多只 )

“往年的雪不会压住草,牛羊冬天也到牧场吃草,母牛产牛犊的时候会喂秋季里收割的干草。”敖云代来说,“今年的雨水大,牧草长得旺,大伙儿觉得牧场里的草吃一冬天都吃不完,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雪,把草都盖住了。”

如今,布日敦嘎查的牛羊赖以维生的饲草只有秋季收割的干草、玉米粒和各种农作物秸秆。

内蒙古雪灾:布日敦牧民饲草之困6( 因为牧场尚未通车,那存孟合家冻死的黑头绵羊就扔在地里,还来不及处理 )

因为每年3月到6月是禁牧期,牧民会在秋季收割干草,作为禁牧期的储备饲草。但现在草料紧缺,只好先拿这批草救急了。那存孟合的妻子鲍秀文告诉我们,她家2万斤的干草只剩下3000斤了,没办法,不能再喂了,得留着喂羊羔子。那存孟合就住在牧场照料羊群,他每天9点半出门,顶着大风把羊赶上山吃点“雪里洼”之类的。“一开始羊冻得不愿意走,站一会儿就要回来,也嚼不动那些,慢慢的嘴巴嚼热乎了,也愿意吃点了。”

玉米热量高,雪灾后适合给牛羊当饲料。“不过玉米粒虽然吃着香,但我们这里的牛羊吃多了还不适应,不好消化。”现在牧草紧张,旗里的牧草补给又暂时没运来,敖云代来开始为未来3个月做准备。他把玉米磨成粉,拌在草里让小牛犊也学着吃。尽管现在买1斤玉米,只有6两的纯玉米,水分太大,都包着冰块,但短时间内玉米还是要比牧草多些。

各家的情况迥异,饲草能够维持的时间从一天、半个月到3个月不等。套高在家旁的地里种了50亩玉米,他和老伴每天都去刨一点秸秆回来,俩人刨3小时,够400只羊吃一天。“这有一天算一天吧。”

布日敦嘎查有22.8万亩草场,160多户人家。如果按照食草量,把牛换算成羊,这里的牲畜有4万只羊单位。地里的冰雪融化要等到3月初,而正常状态下每只羊一天吃5斤草,这样算来饲草缺口是1200万斤草。目前,整个翁牛特旗的饲草缺口是10万吨。

救急的秸秆

正常年份里,玉米秸秆很少成为牛羊的正餐,但现在,秸秆叶是缓解饲草困局的首选。

往年,这里的村民在国庆节以后收玉米,但今年10月就下了一场雪,扎成捆的玉米放在地里还没来得及搬到家,就被大雪盖住了。接连的寒潮天气后,11月初又来了暴风雪,现在多数秸秆都被冻住,用铁锹剜也剜不动。

1961年出生的敖云代来告诉本刊记者:“我从小到大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敖云代来”,蒙语的意思是“大海里的珊瑚”。我们拜访他时适逢冬至,几位邻居在他家喝茶聊天,商量办法。村外的公路冰厚溜滑,汽车开过一会儿颠簸跳起,一会儿侧向打滑。虽然大雪已过去一个半月,道旁农田里的积雪依然有50厘米厚。

敖云代来打算到自家外院把玉米秸秆挖出来。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下午,寒风刺骨,他只穿了红色衬衫和羽绒服,没戴手套和帽子。玉米秸秆是在下雪前捆扎好的,敖云代来手持铁锹先把表面的积雪铲去,再把因为冰块而连接在一处的秸秆斩断,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他抱着秸秆往牛圈走,一些粘连的冰疙瘩掉落下来,冰疙瘩冻得紧实,用脚跺都跺不碎。

赛音今年25岁,是敖云代来的儿子。他把一捆捆秸秆均匀撒在百十米长的牛圈里,从面向阿拉古庙山的圈头撒到靠近农田的圈尾。因为湿气太重,一捆秸秆有四五十斤,一团团热气从赛音的口鼻中喷出。40头左右的牛挪动着嘴巴,大口吞嚼,硕大的牛头来回甩动,试图扯下来玉米秸秆上仅存的几片玉米叶。地上剩着吃完的玉米秸秆,光溜溜的,已经被啃得仅剩硬秆。

“今年这场雪真是折腾人!”鲍秀文告诉本刊记者,“就算把地里的玉米秸秆全剜出来,最多也只够两个月的。”鲍秀文家有30多亩玉米地,她请布里严村的白音孟合来帮忙五六天了,天太冷,一天的工钱100块钱。两人一天下来只挖出一亩地里埋的玉米秸秆。

雪灾后,各家农户各自想办法。套高买到了一批葵花秕子,15块钱1袋,每袋有27斤,可以喂羊。我们到西布日敦的第三天,敖云代来家的玉米秸秆也消耗完了,只好把牛啃过一遍的、光滑的秸秆回收起来再轧成粉。

53岁的哈达朝鲁说,玉米秸秆一般是3毛8一斤,现在5毛一斤在周边村庄都没处买。宝音道格套和宝音度仁兄弟俩年轻,每天出门找秸秆已经有两星期了。他俩开着农用车几乎把周边100公里内的农户找遍了。秸秆成本加上人工、运输,差不多要5毛钱一斤,而且需要买者自己先扛着铁锹到地里把秸秆刨出来。宝音道格套在40公里外的农户那买到了谷子秸秆。虽然带着冰雪的秸秆是湿的,水分很大,也得3毛钱一斤。“这家50斤,那家100斤收来了不到2万斤谷子秸秆,花了1.5万块钱。”宝音道格套满面愁容,“这些能不能撑到春节还是个大问题。”

目前,翁牛特旗已经开放粮食储备库向牧民出售玉米。翁牛特旗畜牧兽医局局长鲍国展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正从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和宁城往翁牛特旗运饲草,全旗60%到70%的饲草问题已经解决。”工作人员周雨非也说,目前饲草运输存在较大困难,主要原因是当地不通火车,而汽车运输公司又嫌饲草太轻太大,不赚钱,若想从饲草较多的黑龙江、山西、安徽等地运输,则难度更大。

布日敦牧人

布日敦嘎查位于草原的“祖母河”西拉木伦河以南,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往北20公里处。该村由东、西、南、北布日敦和五家村这5个自然村组成,这些村组围着布日敦诺尔(湖)而建。环湖公路外侧遍布白雪皑皑的牧场和种着玉米、土豆、向日葵的土地。“布日敦诺尔”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湖”,而这里的牛羊在暴风雪过后却无草可吃。

西布日敦村是布日敦嘎查牧户最集中的村组。该村与红山文化遗址、曾出土“C”字形“碧玉龙”的三星塔拉村毗邻。西布日敦的蒙族牧民定居生活,以耕种为辅,放牧为主,基本上都会说汉语。

这里养的黑头大尾羊是一种优质肉羊,没有膻味,肉质紧密,营养价值高。前两年羊肉价格高企,1月到10月羊贩子就把嘎查的羊收光。牧户家的牛多是西门塔尔牛和夏如来牛。西门塔尔牛通体是红色白花或者黄色白花的毛皮,额头上长着白毛,十分漂亮。这种牛胯骨大,脊骨平,身段长。只不过现在布日敦的牛忍饥挨饿,见不到它们肉满外鼓的姿态。因为这里的牧场属于科尔沁沙地,加上前十几年的干旱,布日敦诺尔的面积每年缩小,原先有1.5万亩,现在也就1000多亩。因此,牧草数量也跟着减少,而牛的食草量大,养牛的牧户慢慢地告别牧民身份,开始搬到乌丹镇、赤峰市和北京市居住。

斯琴巴图和哈斯其木格夫妇养了20多年羊,还种着50亩地,每天4点半起床干活。两口子供着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大的学行政管理马上要毕业了,小的学动物医学。按照去年的价钱,数百只黑头羊本可以有20万元的收入,但一场暴雪让一年的辛勤劳作化为泡影。所幸的是,他们在雪灾后一周就卖掉了200多只,价钱10.5元一斤,比卖得晚的、掉膘厉害的黑头羊每斤多卖1块钱。

头几天有河南的羊贩子来村里收山羊,卖去广东。套高原本打算卖掉300只,但羊贩子挑来拣去,只收了80多只膘情较好的山羊,还全在60斤以下,比往年的重量少了三成。套高有糖尿病,他家墙上正中摆着成吉思汗像,左边挂着孙女的童年照,右边则是翁牛特旗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挂历。他坐在椅子上感叹,还好找到了链轨车推出路,否则他所有的羊可能毁于一旦。

“瘦弱羊一天最多4两玉米,大羊一天2两。”敖云代来告诉本刊记者,按现在的喂法,一只羊一天的成本达到1.5元到2块多钱,而往常是几毛钱一天。鲍秀文家掉膘厉害的那部分羊群一天吃30捆草,还有一顿玉米。牧民就等着这些羊能回膘长肥,赶快卖掉止损,再留一部分养到来年,卖个好价钱。

为了保持草畜平衡,牧民卖得最多的是当年的羔羊。尽管多数布日敦牧民所养羊的品种是与锡林郭勒盟相同的黑头大尾羊,但因为地理环境不同,这里的羔羊会比锡盟晚卖将近3个月。锡盟的羊7月底就卖得差不多了。因为到了8月以后,乌珠穆沁草原上的“狼针草”变硬,会刺破本来值百十块钱的羊皮。而翁牛特旗不存在这种情况,牧民想着羊羔多长几个月的肉,到10月份再卖。而正是由于今年大雪的提前到来,导致他们蒙受了巨大损失。雪灾发生后,虽然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士纷纷打电话给当地畜牧部门愿意提供帮助,网络商家也与当地经销商合作预售了30万头牲畜,但多数布日敦的牧民觉得价钱不够,心疼不想卖。往年一部分布日敦嘎查的牧民也会送羊到锡林郭勒盟,那边的收购价格要高出不少,达到12.5元一斤。尽管每只羊要花50块钱的运费,他们也愿意拉到东乌珠穆沁旗去卖。鲍国展告诉我们,翁牛特旗有200多个牛羊肉经销组织,500多位销售经纪人,几乎遍布每个嘎查。然而今年的羊贩子少了许多,很可能是大雪阻断了交通的缘故。 之困玉米牧民秸秆饲草内蒙古布日敦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