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元的沉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何润泽)
我想不通他为什么用钱币当名字。他叫银元。他是我见过的最为严肃的一个人。你想找到一个认真听你说话的人并不容易,可银元愿意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认真思索。你数一数他的抬头纹,每增加一道都说明他对你的重视程度增加了一个等级。你再看一看他的眼白。他的眼白比瞳仁宽泛得多。冯梦龙在“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当王安石被交口称赞时,善于相人的李承之指出,宰相“双眼多白”,是奸邪之相。但我敢向你保证,银元不是一个奸邪的人。只不过在他思考时,眼白会吞没大部分瞳仁,因为他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来审视你。
在这个时代,想找一个跟你认真讨论诗歌的人并不容易。银元就愿意这样做,“诗人”对他而言就是好的意思。你要是花一笔大钱请他吃饭,他就说这是诗人的晚餐。他吃东西的时候,嘴唇和鼻子之间的肉向前突出再收拢回来,口腔中发出响亮的咀嚼声。但这样的村气不能阻碍你欣赏他。他那严肃得近乎仇恨的目光提醒你必须反省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有意义。
银元看过几千部电影。他看的电影都带有褐红色,这说明了影片来自久远的年代。他看电影的时候缩着下巴,肿大的眼睛像老爷车突出的前灯,眉毛挤在一起。他盯着屏幕,抬头纹一格一格地增多。银元看人的方式也带有镜头感,有时他长时间盯着你,那就是个长镜头。有时他机械而迅速地转动脖子,进行镜头切换。但不论何时,他的眼睛总是聚焦着什么特定的人或物。
银元不爱说话,可每当他说出什么来,就值得我们仔细掂量。他爱用“内心”、“艺术”、“孤独”这样的词。他曾经问我:“你的艺术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并没有什么艺术生活,但这样的说法还是让我激动。这让我感到自己好像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你也许想问一问银元的职业。他没有职业。他住在一条小巷子里。我每次早晨见到他,他都穿着一件黑外套,背着一个商标被洗得很模糊的李宁牌挎包,摇摇晃晃地走着。你如果问他:“嘿,银元,你到哪里去?”他就瞅着你说:“图书馆!”“你可以给我推荐一部电影吗?”这时,银元就紧紧地合上嘴唇,端详你。“《哈罗德和莫德》,适合今天的天气!”说完,他挥挥手,摇摇晃晃地穿过一条马路,用借来的证件进入图书馆,坐上一整天。
不过,如果考试也算一门职业的话,银元干这一行已经有三年了。“你觉得辛苦吗?”银元坚定地说:“不苦,我有强大的内心。”“如果你一直考不上的话,你打算做什么呢?”如果有人这样问,银元就歪着头呆立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你还是赶紧走开吧!关于这个问题,你是等不到答案的。 银元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