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的作品将承载更大的责任”
作者:陆晴(文 / 陆晴)
( 芝加哥千禧公园露天音乐厅 )
1979年,杰伊·普利兹克和妻子辛迪通过凯悦基金会(The Hyatt Foundation)创立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名单上,有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贝聿铭、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安藤忠雄、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这些最伟大的建筑大师,因此,获得普利兹克奖也被视为建筑界的最高荣誉。
有人说过,站在芝加哥的街头,你就能感受到普利兹克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起家于芝加哥的普利兹克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豪门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三大家族之一,其家族的投资和事业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酒店服务(凯悦酒店集团)、生物制药、工业制造、金融租赁、农林生产、地产投资和开发及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其凯悦基金会也以支持教育、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1967年,普利兹克家族在亚特兰大收购了一座因资金问题未完工的大楼,这本是由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一家高级酒店。被普利兹克家族买下后,这里成了亚特兰大凯悦酒店,约翰·波特曼首创的高耸中庭设计使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凯悦全球酒店集团的重要标志。普利兹克集团及凯悦基金会现任主席、杰伊·普利兹克的长子汤姆士·普利兹克(Thomas J.Pritzker)对本刊说,亚特兰大凯悦酒店的设计不仅让顾客愉悦,也让员工自豪,这让他们认识到了建筑不单作为艺术形式而存在,而是能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1976年的一天,当杰伊·普利兹克接到一通电话,对方希望寻找一个家族来承办一些不在诺贝尔奖之内却又十分重要的学科之后,建筑领域成了普利兹克家族的选择。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奖程序和奖品仿效诺贝尔奖设计,获奖者会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获奖证书和背面印有“坚固、实用、愉悦”(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倡的建筑物三大基本原则)的奖章。在每年的5月至6月,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典礼会选择在世界各地具有非凡意义的地点举办,包括美国华盛顿的白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捷克的布拉格城堡和耶路撒冷考古公园。
去年夏天宣布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办时,很多人都感叹,这个建筑界的最高奖项终于和中国走得近了。“在北京,可以选作颁奖典礼地点的著名建筑太多了。”汤姆士·普利兹克对本刊说,“中国非常适合作为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的举办地,许多获奖者的建筑项目都在中国落成或正在建设中。”其中包括1983年获奖者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1999年获奖者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2000年度获奖者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新办公楼,2001年获奖者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设计的“鸟巢”。
( 俯瞰芝加哥千禧公园 )
“我很高兴普利兹克奖来到中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中国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中国建筑师的获奖说明评审团也关注了这一点。”普利兹克先生向本刊坦言,他感到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中国的感情。“1976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在过去的35年里,每年都会来中国,有时一年还会来好几次。我目睹了中国发生的种种变化,这是我这一生中见到的最深刻的变化。”普利兹克先生喜爱中国历史和文化,他本人是11世纪藏传佛教文明史研究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四川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从1992年起多次资助西藏西部地区的佛教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建筑是能源消耗最多的工业——不是汽车,不是飞机,而是建筑,需要取暖、降温的建筑。一个卓越的建筑师应该创造经历,要有社会责任,他所创造出来的应该是美观而且是高效的,而且他要知道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人们应该了解这一点——建筑师创造的不仅是美感,而是集功能、效率和环保于一体的事物,他们关注的是每天24小时都影响着人类的环境因素。”普利兹克说。
( 傍晚的露天音乐厅 )
三联生活周刊:你来过中国这么多次,有没有发现哪座当代建筑是你觉得还不错的?
普利兹克:我看过许多古典建筑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也看到有一个时期,像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时期的建筑乏善可陈。上世纪90年代以及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又出现了很多让人兴奋的建筑。好的建筑给人带来的愉悦,普通人每天走在大街上就能感受得到,你可以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来。看看“鸟巢”、央视大楼,还有浦东的建筑,再看看早期的那些毫无特色、清一色灰黑的大楼就知道了。我们决定参与建筑设计领域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包含了文化和艺术,并且触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因此,帮助创造伟大的建筑也就成为奉献社会的一种方式。过去10年,中国的当代建筑不输于任何国家,但是基本上都是外国设计师设计的,而这次的颁奖,真正令人激动的是获奖者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为对当代中国文化的突出贡献而得到了表彰。
( 汤姆士·普利兹克 )
三联生活周刊:事先不知道中国的建筑师会获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为何选择在中国举办颁奖典礼?
普利兹克:中国将对建筑业产生深远影响,建筑业也会极大地影响中国;中国的城市化观念将影响建筑业的思路,而建筑业的思维也必将渗透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提升人们对建筑重要性的认识,在我看来,中国是未来建筑业最重要的发展阵地。因此,对于今年能在中国举办这一盛典,我深感幸运,我将它视为中国历史有所改变的一刻,而且中国对我们的未来也至关重要。耐人寻味的是,评委也在中国找到了理想的选择,我们之间并没有讨论过,在去年11月向市长汇报时,还不知道最终结果。
( 王澍代表作品——宁波博物馆 )
三联生活周刊:与其他建筑奖项相比,普利兹克建筑奖有什么不同处?
普利兹克:我认为这个奖没有什么政治色彩,有很强的国际性,也没什么商业气息,是完全独立的,评委的独立性是一大关键,这正是我们的一大秘诀。决定获奖人选的是一个独立的评审团,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挑选出最优秀的候选人,为全世界选出一个堪称典范的优秀人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足以代表各方各面的评委团——让各个看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点也不一样的评委在一起交流讨论,评委本身都是杰出人士,而且热爱建筑,对建筑有相当的理解。你看看评委的身份:有学者、建筑师、作家等等,还有一位是最高法院法官,这种知识结构上的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问我评审团的标准,我真的不知道,评审团的工作是保密的,他们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交流和碰撞,我想这是评选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建筑师王澍 )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每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的获奖原因都略有不同,可见评委的评选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你心里的标准是什么呢?
普利兹克:可能时代不同,标准也不同吧。回顾过去34年,会发现评委思考的问题一直不尽相同:当下建筑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应该走向何方?两年前,我们安排大家去巴黎游玩了几天,我问他们:“你们认为这个奖项的意义何在?”格伦·莫屈特(Glenn Murcutt),他是2002年本奖项的获奖者,现在也是我们的评委之一,他当时这么回答:“从业以来,每次有人获奖,我都会仔细地研究这个人,比如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刘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án)、贝聿铭,我就是想搞清楚,评委们到底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之处。这样一来,我才明白这个奖项对于整个建筑界有什么样的意义,作为一个评委又该做些什么。”评委责任重大,他们是在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挑选模范人物。所以,人们对王澍获奖一事的反应是很值得关注的,他今后还会继续发挥影响力,因为大家都会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他今后的作品将承载相当大的责任。
三联生活周刊:那我们拿王澍来举个例子吧。我们去年在新加坡见过他,他在一场演讲中介绍了这2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水泥石灰建筑,以及他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的,这是他获奖的原因之一吗?
普利兹克:我并不清楚评委的想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位非常值得注意的获奖者,他身上的闪光点之一就是,他看到了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性。无论是过去50年还是过往5000年,你们都有非常不同寻常的历史,不能忽略过去50年,也不能置过去的5000年于不顾,所有东西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但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些积累为下一代创造价值呢?我觉得王澍在这方面的意识非常强。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重点是在寻找建筑界中卓越的品质,我们的评委在早些时候去参观了王澍的作品,印象非常深刻,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卓越的品质,而且他的作品达到了以前奖项所立的标杆和标准。
三联生活周刊:获得普利兹克奖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普利兹克:有一些建筑大师是成名了之后才得奖的,比如贝聿铭,而另外有一些对大众来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得奖之后就有名了,比如说1998年的获奖者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他当时并不是很著名,但得奖后他就造了很多新建筑,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三联生活周刊:王澍曾在接受采访时对我们说,无论建筑的主题是什么,首先要考虑的都是人本,人永远是建筑最首要的因素,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普利兹克:完全同意。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我的三个孩子在十几岁时,有一次我带他们到西班牙毕尔堡参观古根汉姆博物馆,之前他们不停地抱怨,“我们不想去,为什么要去博物馆呢?”但是当孩子们看到博物馆时,他们兴奋起来,冲向博物馆大楼,在博物馆周围跑来跑去,触摸这栋建筑的外墙,你能感受到他们越来越兴奋。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一旦自己住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有一座宏伟的建筑,你的人生观都变了。建筑确实能影响人的感受。
比如芝加哥的千禧公园。大概14年前,芝加哥在一个重要地段修筑了铁轨,但是市长去看了后就说,我们不应该在这个地段修铁轨,我想在这里修个公园。他就在铁轨上方修了停车场,然后利用停车场赚的钱又加盖了一层,并且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公园,有8个街区那么大。随后又决定要在公园里修一座音乐厅,我们说服他让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来做设计,然后从欧洲请了一位艺术家来设计喷泉,请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修建了云门(Cloud Gate)。这座公园把整个芝加哥的灵魂都改变了,突然间,大家就以芝加哥为荣了。这里成为人们见面的地方,周围走着的人脸上都有笑容。这就是我认为伟大的建筑可以带来的东西。就像王澍说的一样,建筑是为人服务,是为日常生活而服务,所以我将建筑看做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并且这种贡献不可或缺。这就意味着建筑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因为一栋建筑落成,其影响就是永久的。 作品更大承载他们责任王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