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了怎么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水欣)
80岁的老公公中风。我们从外地往家赶。一路上电话安慰婆婆,询问状况。她与叔叔、婶婶正在医院办理各种相关手续。现在住院人很多,要找人去订床位——在这期间,先住在走廊。老公公情况严重要做核磁共振,排队到次日下午,又托“熟人”,提前至当天夜里。我们不在身边的时候,跟老公公亲厚的表哥常来探望。出事后他也是第一时间赶到家里等待“120”的到来,帮忙搬抬。老公公80公斤的体重,还真需要几个壮劳力。
在医院的时候,请的男看护每日150元看护费,但他同时还照顾别的4个病人,不是专职。70多岁的婆婆还要担当很多工作,像喂饭、小便、按摩、看着输液管,然后一起帮着看护处理他的大便以及帮忙擦身。她每日早出晚归,因觉得男看护手脚太重。我们在的时候,她可以稍事休息,但我们离开,辛苦的还是她。老公公的中风及时得到治疗,性命无忧,然行动能力基本为零。医院认为这样已经不错,该出院了。姑妈叔婶们先是商量着送康复中心,看了几家,决定去一家收费高的,但老公公有一天哭泣不已,不愿意去,说怕给他罪受。
于是在一个周末,我们再次驱车回家,把老公公接回家。之前,我们在网上买了坐便器、纸尿布、轮椅,又定下护理床——那种医院里用的可以摇起来的。请了住家保姆来,我们不在的话要照顾不能动的老公公。家里的家具大挪移,买行军床给阿姨,添置大功率热水器、浴霸,在卫生间装扶手……一系列适合病人的改革,表哥请了工人,谈价格看设备,叔婶监工。一阵“兵荒马乱”后,老公公终于住回了自己家。我们给他请了按摩师傅,隔天来做一小时全身按摩,算作康复训练。他的房间取暖器、空调日夜开着,保持25摄氏度。老人安稳下来后,情绪好很多,眼神里不再那么凄凄哀哀的样子。
我们跟弟弟商量,每周末都要回家,两个小时车程。这周你回,下周我回。这样,老父每周都能见到我们,毕竟,家里只有两个老人,一个还是病人。表哥说平时他回来看看,有事让婆婆给他电话。表哥后来悄悄说:“我想,我儿子毕业后还是回到我们身边比较好,否则我们老了,没人管啊。”言下之意,很以老公公为前车之鉴,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啊。
这场变故,我们也有心理准备,父母年纪大了,总会有个病呀灾的,我们只是没有充分预料到,一个病人,需要很多人来奔走照顾。这不由得让我们担心起自己的老年来,到我们老了,不一定有子女,也没有那么多子侄,我们怎么办呢?只能期待政府好好发展养老事业,并培养良善的人。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