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困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范静波)

每日乘地铁,入口处总会有两个安检人员会伸手示意乘客,将包或行李进行安检,然而据我长期观察,有八成以上的乘客拒绝安检,视安检人员为不存在,而安检人员也并不强制乘客进行安检。上海地铁进行安检大概开始于世博会期间,当时实行的是强制安检,但世博会结束后,这种强制便在事实上取消了。显然,世博会结束后,安全虽然也重要,但似乎不必那么严格了。当然,导致安检率偏低也有乘客的抵触,对于日日乘地铁的上班族来说,每天安检两次也实在够烦的,而且在上下班高峰期如果人人都进行安检,势必造成入口的拥堵。

上海开通的地铁线有11条,设有270个左右的站点,以每个地铁站2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配3名工作员,每天需2组人员来计算,那么至少需要3200多人从事安检工作,即使以上海最低工资计算,每年雇用这些人员的成本也达6000万元以上。

为了地铁的安全运营,雇用安检人员的成本是必须付出的。但问题是,这些安检人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仅仅是提示、建议乘客安检吗?试想对于一个蓄意制造事端的人,这样的提示、建议有效吗?对于安检程序来说,只要有一个人不进行安检,那么安全就不能说得到了保证,何况现在有80%的人不进行安检。那么问题自然而来,如果出了事故,谁来承担责任,而谁又承担得起责任?

也许到那时,地铁公司会说我们是配备了安检设备和安检人员的,但是在抓落实上没有到位,这样的辩词至少要比什么都没做要好。我们国家每年都有许多安全事故发生,其中常听到的原因是安全措施徒有其表,什么时候地铁安检可以不再是形式主义的,难道要等真的因安检不利出了事故之后,或者等上海举办奥运会或世界杯的时候? 地铁安检安检困局

上一篇: 老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