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攻打伊朗的前提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两个攻打伊朗的前提0( 1月1日,伊朗南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曼海,伊朗海军进行“守卫90”军事演习 )

从龙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国内媒体上有关攻打伊朗的消息,无疑是一个吸引眼球的看点。2月2日,《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伊格内修斯(David Ignatius)在博客上的一篇题为《以色列准备攻打伊朗吗?》的文章,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兴趣。这位写过8本间谍小说的专栏作家引述美国国防部长有关“以色列可能在夏天攻打伊朗”的谈话,让人觉得伊朗可能真是面临着“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命运。但如果仔细研读最近美国和以色列围绕伊朗核问题发出的信息,就会发现,美国和以色列对于攻打伊朗,是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前提。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先看看伊格内修斯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的十几个小时后,一则来自伊朗的消息。2月3日,来自伊朗的消息称,为纪念伊斯兰革命33周年,伊朗刚刚成功发射了一枚重50公斤、轨道高度在250~370公里的观测卫星“先驱者”。同时,伊朗还准备在2012年发射一枚重90公斤、轨道高度在500公里的气象卫星“凯旋”。从卫星与弹道导弹技术的相关性上看,随着伊朗今年1月宣布在福尔多地下铀浓缩厂开始生产浓度在19.75%的浓缩铀后,2月初再发射高度与远程弹道导弹相同的卫星,对以色列而言,就意味着伊朗距离研制出攻打以色列本土的核武器越来越近。接下来,伊朗要解决的就是启动浓缩可制造核弹头的90%浓缩铀的按钮和把弹头装在导弹上(还要解决弹头重返大气层的烧蚀技术瓶颈)。而就在伊格内修斯的文章发表和伊朗发射卫星的消息出来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是表示,相信仍有时间和空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很显然,美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意思,与此前美国高官“尚无法确定伊朗最后决定发展核武”的表态是保持一致的。

由此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目前以色列攻打伊朗的前提,是基于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而美国攻打伊朗的前提,是基于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意愿。也就是说,双方攻打伊朗的前提是南辕北辙的。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按照以色列攻打伊朗的前提,战争恐怕很快就会兑现。因为按照一个有关火箭与弹道导弹的关系所谓“三分之一原则”来简单判断,运载轨道高度为500公里卫星的火箭,最少可以发展为射程1500公里的弹道导弹。同时,目前已经服役的美国最小的核弹头是美国的“和平卫士”(MX)为110公斤。根据这两点,再加上伊朗没有要停止其浓缩铀计划和发展航天及导弹武器的计划的迹象,其结果必然是最近以色列频繁释放出要单独攻打伊朗的信息。接下来,就是以色列实施攻打伊朗的力量和手段,以及使用这种力量和手段的决心及意志了。对于这两项的判断,无论从军事还是从外交的角度看,以色列要想依照预设的前提对伊朗实施攻打,若没有美国的帮助,不仅难以保证能对伊朗核设施造成足够的摧毁,而且也难以独自收拾开战后的种种局面。

可遗憾的是,自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就从来没有改变过美国攻打伊朗的前提,最明确的一次表态是在1月份的国情咨文中。如果认真追究美国攻打伊朗的前提,简单地说,实际上就是“不攻打”。这不仅是因为奥巴马正处于大选之年,而且自从奥巴马以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为条件博得总统宝座后,就决定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无法确保开战后彻底抑制伊朗所有的报复手段。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无法确定伊朗在承受第一轮打击后的剩余力量,能给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造成多大的损害(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2月4日的讲话中,已经为美国算了一笔账,是10倍)。事实上,这正是奥巴马确定并一直坚持的“美国版攻打伊朗前提”的真正原因。这样,在波斯湾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伊朗似乎一直在控制着美国和以色列两个攻打伊朗前提之间的距离,使之不能最终重合。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伊朗的各股政治力量,都在忙着用“强硬”姿态。

最后,在美国和以色列两个攻打伊朗的前提之间,还有一个时间窗口的问题。按伊格内修斯转述美国国防部长的判断,以色列单独攻打伊朗的时间可能是4~6月份,而检验美国攻打伊朗的前提是否科学和可行,却是在7月份西方一系列针对伊朗的制裁生效之后。那么,在这段时间内,那些已经不断用直观的战争画面刺激观众兴趣的媒体,该干点什么呢? 前提两个伊朗攻打

上一篇: 希腊,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