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独好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转过年,2012年全球经济的亮点逐渐明朗:主要经济体中只有美国风景独好。欧洲:各国发债未见起色,欧元对美元跌至3年低点,多有经济学家预言2012年欧洲将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饱受通胀和减速双重折磨,决策者投鼠忌器,前途仍为不确定性笼罩。唯独美国,失业率连续下降,去年12月失业率降至8.5%,3年新低;实体经济获得意外增长,四季度粗估高达3%。大选年到来,一系列被茶党诟病的财政刺激和3年来的定量宽松似“修成正果”。
几个月前,当美国国债评级被下调的时候,几乎没有人预料到即将到来的冬天美国经济能表现出如此的弹性。也的确如此,下半年外部环境随着欧债危机恶化,美国的进出口乏善可陈。又由于政党间围绕国债上限和削减赤字政策的争斗白热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投资推动也难有表现。奥巴马447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在国会未能通过,用于建筑类投资的1450亿美元因此而流产,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依旧在底部徘徊。
但个人消费,这一美国经济历来依凭的支柱,占到美国GDP 70%的部分,在去年第四季度,尤其是圣诞节日季节大放异彩,和欧洲的黯淡节日气氛形成了巨大反差,促使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华丽收尾”。单是11月份感恩节期间,美零售额约便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整个圣诞购物季全美零售业绩同比增长3.7%,通过电子商务的消费额更增长了14%。美国调研机构“消费者成长伙伴”(CGP)统计显示,在11月至12月的长假期间,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的支出为2330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12美元和2007年的2223美元。而据CGP的分析,处于去杠杆化的美国家庭没有通过借贷来消费,而是以现有的收入和现金流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这就更加难能可贵,要知道,正是因为超前消费、恶性透支和资产泡沫断送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也因为去杠杆化导致了随后的衰退。
既然美国人重新拾起了消费信心,足见美国实体经济出现了一些实质性变化。其实早在去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2%中的一大半,超过80%的部分就是由消费贡献。当季消费者花在汽车和家电等工业品上的金钱从二季度的负5.3%上升至5.5%。而工业耐用品不同于农产品和能源等季节性产品,有着颇高的消费弹性。耐用消费品的份额上升,显示了消费者的信心回升。通过美国咨商会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不难发现,虽则8月份国债上限风波和美元评级下调重创了消费者信心,但除去这一“偶然”因素,美国消费者信心一直稳定上升,更在11月份反弹至64.1%。而消费信心增长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就业形势的支持。2011年美国失业率的高点为6月份的9.1%,整个下半年都在稳步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总体水平和2010年9.6%相比已经颇有起色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企业开始重新招募雇员,而曾经被新兴市场“抢”去的职位也开始回流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了多起家具制造商从中国迁回美国的故事,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两国的制造业成本的鸿沟在弥合,“美国制造”变得可行了。
奥巴马政府上台3年时间,面对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刺激就业和促进收入增长的减税计划。与前任共和党政府不同,民主党的减税针对中产阶级和低收入人口,减税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底首次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2011年底,虽然即将到期的薪资税减税和失业救济政策遭遇政治僵局,但奥巴马最终签署了两计划再延长两个月的法案。可以预期的是,2012年大选年奥巴马政府必定使尽浑身解数创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一项调查显示,自从1948年以来,没有执政政府能在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1.75%的情况下获得连任,更没有总统能在失业率超过7%的情况下连任。而以当前的状况,美国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远落后于大选年的平均水平1.6%。2011年4月,奥巴马宣布参加连任竞选,其口号便是“我们才刚刚开始”及“看看我们创造的岗位”。
美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当然不全决定于一任政府的经济政策。美国的意外突围,毋宁说是时间的礼物,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家庭负债状况连续13个季度好转,企业也积累了大量现金。美国的突围,也毋宁说是这个黯淡时期投资者无可奈何情绪的外化。欧洲福利社会积累出的社会矛盾远比美债危机来得猛烈,政府削减福利和个人偿还债务非同等难度级别的问题。同样的,欧元制度的矛盾设计也远比美国金融体系的过度虚拟化复杂难解。投资者不得不先安身于美元。而美国,这个上百年来充当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国家,一向以其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闻名。欧洲资本外流,新兴经济体资本回流正给美国以喘息机会,使其得以靠成长消化顶在头顶的债务炸弹。 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