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防灾意识

作者:丘濂

深入人心的防灾意识0( 3月11日,东京民众使用免费公用电话给家人报平安 )

此次地震中,日本公民表现出的冷静与秩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自小培养的防灾意识。正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仓重拓就告诉本刊记者:“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9级强震,造成14万人死亡。政府于1960年决定将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模拟地震演练。”小学时代的仓重拓,每到9月1日来临,他都会因为不上课而雀跃。不知不觉中,他就掌握了地震来临时的撤退要领。“学校警报拉响,我们先会在桌子下面躲避。等到老师说可以走了,我们便把座位上的椅垫罩在头上准备下楼。椅垫经过了特殊设计,它是由防火材料制成,很有弹性,作为一个安全帽罩,能盖住整个头部以及后背的一部分。老师还会编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帮助孩子们记住地震时要遵守的纪律。比如‘おかし’这个词是‘零食’的意思。按照日文读音的罗马拼音,它应该读作O ka shi,它们也分别代表了另外3个词语:‘押さない’(osanai,不要推拉),‘駆けない’(kakenai,不要跑),和‘しゃべらない’(shaberanai,不要聊天)。”

社区和家庭是普及防灾知识的另外两个场所。仓重拓记得,在一些节庆日子,会有一辆“地震体验车”开进社区,和众多游艺活动、美食品尝并列在一起。“车里布置成了一个房间的样子,有家具以及一些家庭的日常陈设。车子开始摇晃,模拟地震8个烈度中的不同等级,你逐渐感到无法站稳。”地震烈度描述的是地震在某一地点的激烈程度,它是人的感觉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以及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综合在一起的定性描述。“因此这种体验也就帮助我们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平常地震的破坏力,以此来决定是否要进行躲避甚至走出建筑物。”而在仓重拓的家里,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教他怎样用一种特制的支架来固定起笨重的衣柜与天花板,防止地震时砸伤人。“我家在东京,那里小震频繁。我们还会在家里一些玻璃器皿或者电器的下面套上胶皮垫,地震时不至于滑落。我知道有的家庭里有那种发生振动时自动上锁的柜子,里面的东西不会滚出来。”仓重拓说,他家常年备有一个地震时的急救包,里面有水、食物、药品和手电筒,“放入收音机也很重要。一旦通讯瘫痪,只有靠它来了解外部信息。我们有那种摇动手柄,自动充电的收音机,不需要放电池”。

仓重拓的中国朋友韩静(化名)2007年时曾在岩手县盛冈市的岩手大学做交流学习,她很怀念那座小城里的自然景色,还有小城居民之间的浓厚情意。地震发生后,她不断拨打那边朋友的电话,直到3月13日朋友告诉她供电已经恢复,她才稍稍安心。韩静回忆,由于是外国学生,刚到学校的新生欢迎会上,校方就进行了简短的地震防灾教育。“我们拿到一个文件袋,里面有‘遇到火灾、地震时怎么办’的说明,标出学校里紧急避难所的位置。同样,我们在所在街道进行外国人登记时,也会拿到一份类似资料,告诉你这个社区可以在哪里避难,紧急联络员是谁。”

“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对小震也就习惯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便利店里,突然货架响了一下,头顶的灯开始摇晃,店员说地震了,马上跑去把店铺的门全部打开,但店里的人都毫不在意,继续购物。我和店员跑出去一起站在外面。我问她:‘为什么第一件事要去开门?’她说:‘是安全手册要求店员这样来操作,必须确保逃生通道畅通,至于顾客走不走就是他们的个人意愿了。’不过,较大地震她会大声叫客人出去的。”韩静说。每次地震之后,如果感觉稍微强烈,都会打开电视,关注地震消息。“出现了烈度(日本人称震度)在3以上的地区,正在放送的节目上就会浮出一个关于灾情的信息。显示方式是‘震度3,××;震度2,××;震度1,××’。××就是产生这种震度的区域。这是一种烈度速报系统。据各地区强震仪记录到的峰值加速度,结合不同地区场地响应参数计算出来,烈度速报发布的结果是确切的,只能在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才能发布出来。目前日本烈度速报时间是震后3分钟。”■

地震预警系统

深入人心的防灾意识1( 3月11日,日本关东地区,大地震发生后学生们头戴护具撤离 )

相比烈度速报系统,对地震时将损失降到最低更为有利的是地震预警系统。3月11日下午,东京在一场巨大的地震到来前的短时间内,这个系统就为那里的许多居民提供了提前几秒的预告。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警报的人表示,震荡在报警的10秒之后到达东京。该系统的原理简单说来就是“和地震波赛跑”:当地震发生后,其能量会以两种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纵波,速度快但是破坏能力小;另外一种是横波,其传播速度较慢,但破坏力巨大,是造成灾难的最主要原因。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在检测到纵波后会立即传给计算机,在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置后,地震预警系统将抢先在横波到达城市前,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人们可以通过停止高速列车、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系统”的研究者之一的中村洋光所说:“在地震袭来前,10秒对于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是非常充裕的时间。”但预警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 深入人心防灾意识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