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秘密(621)

作者:鲁伊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0( 1954年拍摄的一则可口可乐广告中,反映了一群大学生聚会时饮用可口可乐的场景 )

神秘配方曝光

几乎是一瞬间,“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的网站服务器就因承受不住汹涌而来的访客压力而崩溃了。先到一步的浏览者开始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疯狂转发截屏的网页,从CNN到半岛电视台,各国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节目组的热线电话响成一片。而此时,距离触发围观潮的那集节目播出才不过几分钟。

“这真叫人悲哀。我们做过那么多讨论严肃问题的严肃报道,但它们所获得的关注全都比不上一个关于软饮料的专题。”艾拉·格拉斯(Ira Glass),芝加哥公共电台著名广播节目“美国生活”的执行制片人和主持人,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发牢骚说。

那是可口可乐。

在2月11日播出的这期题为“原始配方”(Original Recipe)的专题节目一开始,格拉斯就严肃地宣布:“我认为我们找到了可口可乐的原始配方,不开玩笑,这个地球上最神秘的配方之一,此刻就在我手中,而我要把它读给你,读给整个世界。”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1( 早期的可口可乐宣传海报 )

几乎每一家现代食品工业巨头都拥有他们引以为傲、秘不宣人的商业机密——肯德基的11种香料,麦当劳的神秘酱汁——但同拥有125年历史的可口可乐配方(尤其是其中最关键的7X香料)相比,它们都显得不够历史悠久,不够神圣不可侵犯。

为了保护这个机密不致外泄,1977年,当印度政府坚决要求交出配方时,可口可乐公司宁可撤出印度市场也不屈服。而据《可口可乐帝国》(For God,Country and Coca-Cola)一书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Mark Pendergrast)介绍,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无论何时只有两个人知道7X香料的精确配比;这两个人从来不乘坐同一架飞机旅行,以免飞机坠毁;他们要频繁地在全世界飞来飞去,采集原料并为浓缩液工厂配置所需香料;可口可乐的原始配方被封存在佐治亚州信托公司银行的保险柜中,几乎从没有人去打开它,秘方的传授只能以口头完成。能够获知秘方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是一种殊荣。1974年,当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1981到1997年的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因为前一位秘方掌管者突然心脏病发作失去知觉而被选为新的掌管者时,他给退休后依然掌握可口可乐公司大权的伍德罗夫写信说:“我将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不辜负您给予我的信任。对这一信任,我将感激终生。”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2( 阿萨·坎德勒 )

那么,格拉斯又是从哪里搞到的这份配方呢?答案或许会令你大跌眼镜: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

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刊于1868年的《亚特兰大宪政报》(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总部所在地——地区最大的日报。就在1979年2月18日的那一期报纸上,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提到,佐治亚州的一名药剂师艾维特·比尔(Everett Beal)拥有一个年代悠久的笔记本。这个本子最早的主人是可口可乐发明者约翰·彭伯顿(John Pemberton)的密友。在这个写满各种药方的本子里,第188页到第189页上,《改进的可口可乐配方》标题下,列着三组可口可乐的配方。为了证明真实不虚,这篇报道还配了一幅笔记本的照片。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3( 伍德罗夫 )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可口可乐秘方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早在上世纪60年代,《纽约客》作家伊莱·卡恩(E.J.Kahn,Jr.)就在《大饮料:可口可乐的故事》(The Big Drink:The Story of Coca-Cola)一书中列出了可口可乐的部分原料。此后,当马克·彭德格拉斯特为《可口可乐帝国》一书进行采访时,他意外地从可口可乐档案保管处得到了一份配方手册。这份手册来自晚年担任过彭伯顿学徒的约翰·特纳,在彭伯顿去世后,他将配方手册带回老家,然后在那里从事了多年药剂师工作。1943年时,特纳的儿子将这本手册交给了可口可乐公司。据彭德格拉斯特分析,这个出自彭伯顿本人之手的配方手册中记载的可口可乐配方,很可能是1888年的改进版本。

有趣的是,尽管源自两处的可口可乐配方在糖浆成分的比例上略有不同,但决定可口可乐风味的最关键元素,也即最神秘的“商品7X”的成分和比例却完全相同。这是否意味着,它,便是可口可乐公司保守了125年的绝对机密?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4( 约翰·彭伯顿 )

确信自己找到“真东西”的格拉斯在节目中兴致勃勃地邀请听众一道在家中尝试自制可口可乐,然后将心得和照片发送给节目组。“几乎所有原料都能在亚马逊或别的网站上找到,只要当心一定要买食品级的就可以了。”格拉斯提醒道,“将糖浆制好后,按照1比5的比例兑入苏打水,就成了地道的可口可乐。”事实上,就在他发出这一邀请后的48小时中,谷歌的搜索排行显示,古柯叶、芫荽子油、橙花油这些生僻化学名词的搜索量,骤然间增加了数十倍。

格拉斯还分享了自己的饮用体验:“喝了照这个配方做的可乐之后,所有的人都有点儿脑袋嗡嗡响的感觉。一位饮料专家向我们指出,这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咖啡因是现在市场上可乐的5倍。”然而,格拉斯似乎忘了提及一点——如果真的忠实依照彭伯顿的原始配方,可乐DIY爱好者们可能面对的,不仅是高浓度咖啡因的副作用,还有“制造成瘾药物”的指控。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5( 郭思达  )

可口可乐的“真东西”

“美国生活”可口可乐专题刚刚播出不久,可口可乐公司的发言人凯利·特雷斯勒(Kerry Tressler)便站出来发表官方声明:“包括‘美国生活’在内的许多第三方都曾试图破解我们的秘密配方,尽管他们很努力,却从未成功。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真东西’。”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6( 1930年,可口可乐灌装厂的工人将成箱的可乐装在货车上 )

格拉斯和特雷斯勒所反复引用的,都是可口可乐市场推广历史上的一个经典广告——“It's the real thing。”这个“真东西”是什么?在可口可乐公司的官方版本中,它是1886年春天,约翰·彭伯顿,一个亚特兰大医生在自家后院的简陋水壶里凭着一点运气偶然发现的一种神奇饮料配方。因为它是如此天衣无缝、精妙绝伦,所以可以在125年的时间里睥睨饮料江湖,令一代又一代的后起挑战者纷纷落马败归。正因如此,那个古老的原始秘方,才会变得如此珍贵。

然而,在《可口可乐帝国》一书中,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却用细致的考据证明,广为流传的故事原来不过是美妙动听但深富欺骗性的神话而已。彭伯顿是一个极其聪明、极具商业头脑的高明的药剂师,他发明的可口可乐,“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一种饮料,相反,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地域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正因如此,这个饮料的配方,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根据外界的客观情况和生产者及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做着种种不为人知的微调。而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年不倒、历久弥新的老牌子,正是因为它的历代掌门人都拥有超众的与时俱进的应变能力。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7

在接受格拉斯采访时,可口可乐公司的档案管理员菲尔·穆尼(Phil Mooney)对格拉斯提供的配方发表了一段饶有趣味的评论:“它是(现有可口可乐配方的)前身吗?是的,绝对没错。它是市场上销售的可口可乐的配方吗?我不这么认为。”

事实上,从1886年5月29日,可口可乐的第一则广告刊登在《亚特兰大日报》药品广告版上的那天起,125年里,可口可乐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倘若起彭伯顿于地下,递给他一瓶可口可乐,他恐怕已经难以确定,这是自己的发明了。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8

也许你每天都会看到Coca-Cola那经典的手写体字母,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叫Coca-Cola?答案其实就藏在可口可乐最早的广告中——虽然它已经少有人知。

“可口可乐。美味可口!清新爽洁!舒心提神!壮体强身!一种全新的大众化汽水饮料,含有神奇的古柯叶和驰名的可乐果的成分。由威利斯·维纳布尔和农纳利·罗森经销。”

​可口可乐的秘密(621)9

Coca,是古柯叶,Cola,是可乐果,两种当时人们视为神丹妙药的原料连在一起,和中药里的川贝枇杷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你可以在药店里买到七八种牌子的川贝枇杷膏,可口可乐却是独一无二。

是什么让可口可乐拥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无法用其他的东西取代,只要品尝过便无法忘记?早在1891年,《亚特兰大宪政报》上的一篇文章就号称找到了其中的秘密:“可口可乐里面有什么?可能让人染上可卡因毒瘾的一种畅销饮料。”“使可口可乐如此风行的成分正是可卡因。”

如果你今天拿这个问题问任何一个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得到的答复一定是激烈的否定。事实上,今天的可口可乐中也的确不含可卡因,即使你使用最精密的气态光谱成像仪来检测,也很难找到这种提取自古柯叶的成瘾物质的痕迹。但是,回到可口可乐诞生之时,可卡因却不但不是恶魔,还是救人于苦痛之中的神药。可口可乐问世前两年,西格蒙德·弗洛依德出版了《论古柯》一书,并向自己的未婚妻宣称“本书是送给这种奇妙物质的赞歌”。而在美国,1885年,罹患喉癌的总统格兰特正是在含有可卡因成分的古柯酒的帮助下,疼痛才得以减轻。

这种名人的示范作用令古柯在那个时代风靡一时,从中看到机会的彭伯顿在法国马利安尼古柯酒的配方基础上,制造出了“含有秘鲁和美国南方古柯树的古柯碱、非洲可乐果(真正的壮阳药)的医学功效以及纯正葡萄酒的美味”的古柯酒,并因此一度暴富。但随着亚特兰大在1885年12月25日通过次年7月1日开始全面禁酒的地方法案,彭伯顿的财源刚开便面临着被截断的危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他开始着手在古柯酒的基础上配制一种“符合禁酒法令的饮料”,这便是后来的可口可乐。

“早期的可口可乐中含有可卡因是确凿无疑的事情,问题是有多少。”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在他的书中指出。根据他找到的一份彭伯顿合作者弗兰克·鲁滨逊的曾孙提供的配方,配制36加仑可口可乐糖浆需要10磅古柯叶,这意味着每杯早期的可口可乐中即含有8.45毫克可卡因——分量的确不多,但因为当时的可口可乐咖啡因含量相当高,而咖啡因有增强可卡因效果的作用,如果连喝数杯可乐,的确会对人产生影响。

不过,这种情形并未持续很久。由于可卡因成瘾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并引发全国性的讨论,当可口可乐公司被彭伯顿转手卖给阿萨·坎德勒(Asa Griggs Candler)之后,为了规避风险,坎德勒和鲁滨逊开始着手改变彭伯顿的原有配方。当1891年那篇控诉可口可乐中含有可卡因的文章发表时,坎德勒在反击时表示,“每加仑可口可乐糖浆中只含有半盎司古柯叶”,而当初彭伯顿使用的分量足足是此时的10倍。到了1903年8月,当坎德勒与新泽西州的谢菲尔生物碱工厂签订合同采购5号商品(为了保密的需要,坎德勒与鲁滨逊约定,提及可口可乐配方成分时不再使用具体名称,而是代之以“商品”:一号商品是蔗糖,二号商品是焦糖,三号为咖啡因,四号为碳酸,五号是古柯精华和可乐精,六号是丙三醇,7X商品则是绝密的混合香料)时,便已提出要求,务必去除古柯叶里的可卡因。当此之时,尽管仍有人不断就可卡因问题向可口可乐公司提出挑战,但它的含量已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了。有趣的是,对待可卡因,早期的可口可乐公司立场相当尴尬——承认,等于暗示可口可乐不是纯净而健康的饮料;否认,又可能会减少饮料中的诱惑性。好在,人们是健忘的,而时间总会过去。事实上,在美国通过法令禁止销售未经去除可卡因成分的古柯叶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反而因此松了口气——虽然,这意味着1886年版的彭氏可口可乐理论上永远成为无法复制的经典,即使拥有他的原始配方。

除了逐渐消除原有配方中的可卡因成分,在坎德勒时代,他还对可口可乐的成分做了多项改进。在《一瓶神奇饮料的非凡故事》(Secret Formula)中,弗雷德里克·阿伦指出,由于缺少必要的防腐剂,早期的可口可乐糖浆不耐久存,经常发臭变坏,经销商对此意见很大。此外,由于也使用马口铁罐灌装饮料,在与可乐中的酸产生化学反应后,味道变得很差劲。基于此种原因,坎德勒在可口可乐糖浆中加入了起到防腐和醇和口味作用的丙三醇,并取消了马口铁罐的使用。据马克·彭德格拉斯特考证,彭伯顿配方中的柠檬酸,也大约在此期间被替换成了使用至今的磷酸。

然而,所有这些改变,都不及那个叫郭思达的古巴人对可口可乐的颠覆大。祖上靠投资糖厂而发家的郭思达,自进入可口可乐公司管理层之后,仿佛便一直在与可口可乐中最主要的成分——糖——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甜蜜的原罪

63.6克糖。这是一瓶600毫升装可口可乐汽水中所含的糖分。

通常而言,一袋咖啡调糖的标准重量是5克,如果你习惯一杯咖啡只加一袋糖,你得喝下12杯半咖啡才能摄入这么多的糖——或者,换成一杯咖啡放12袋半砂糖怎么样?

如此多的糖,倒在手里,足以盈握,吃到嘴里,甜得腻人,可当你仰起头把一瓶冰凉爽口的可口可乐一饮而尽时,却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甜,从一开始就是可口可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源自为可口可乐赋名的另一种主要成分——可乐精(cola)——的苦。

1886年春天,当彭伯顿医生尝试配置可口可乐糖浆时,原产于西非加纳的可乐果是5年前刚刚被一名伦敦药材商推广到美国市场的时髦玩意儿。人们相信它拥有可以与可卡因相媲美的神奇药效,而且可以缓解酒后宿醉和壮阳。在一本1883到1884年的药材产品目录中,可乐果更是与古柯并排放在第一页,被冠以“健脑良药”的称号。虽然没过多久,药剂师们便发现,赋予可乐果神力的不过是在咖啡和茶中都能找到、浓度略高的咖啡因而已。

然而,彭伯顿显然不想揭穿笼罩在可乐果上的这层神秘面纱。他坚持在自己的配方中使用可乐精,虽然它苦涩至极,“哪怕是一丁点儿都会让人舌头打战”——一位合伙人后来回忆道。这种苦味在彭伯顿此前配制的古柯酒中尚能令人接受,但在“符合禁酒法令的饮料”中却格外突出。最后,彭伯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将可乐精的用量减少到极少的一滴,以不那么苦的合成咖啡因作为替代。而为了掩盖这种苦味,彭伯顿在配方中使用了大量的糖。此后,为了平衡糖的甜度,他又加上了酸橙汁和柠檬酸。直到今日,这种甜酸搭配的秘诀,仍然是令高含糖量食品和饮料尝起来不那么甜腻的不二法门。

回到125年前,这是可口可乐让饮用者一杯入口顿时精神焕发、能量百倍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不说咖啡因和可卡因,大量的糖本身就是一种兴奋剂。人处于高血糖状态时,大脑中的“奖励中枢”十分活跃,便会表现得愉快而亢奋,工作效率也会显著提高——虽然,这种兴奋作用并不持久,会随着血糖降低迅速消散。

然而,时至今日,当糖随处可见、在现代化的加工食品和饮料中泛滥成灾,当它成为导致现代人尤其是儿童超重、肥胖、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急剧升高的“甜蜜杀手”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留心一下可口可乐经典的红色商标,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黑色标志——“每250毫升,能量450kJ,5%NRV”,紧接其下,是对NRV这个英文缩写的解释:“营养素参考值。”你或许会认为,这代表着喝250毫升可乐就可以满足一个人每日营养需求的5%——听起来挺不错的,不是吗?但事实上,这5%,却是能量摄入的5%。而在摄取这5%的热量时,你没有获取到一丁点儿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你得到的,只是26.5克糖(每日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9%),还有30毫克过多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的钠(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2%)。营养学家口中所谓的“空热量”(Empty Calories)食物——单位能量极高而营养成分极为单一且主要集中于糖或脂肪——可口可乐便是最经典的例子。此外,不要忘了,一瓶可口可乐的容量是600毫升而不是250毫升。这便意味着,如果你将这一瓶喝光,摄入的能量,便是1080千焦,相当于2斤西瓜或3斤西红柿的热量。

大约10年前,美国人仍在习惯性地大喝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之时,非政府组织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便曾引用哈佛公共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儿童平均每天多喝一罐碳酸饮料或果汁饮料,超重的风险就会增加60%。而与70年代相比,当时的美国儿童平均每日摄入软饮料的数量是以往的2~3倍,牛奶的摄入量却减少了将近40%。

令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的,是可口可乐配方中的另一项改变。1981年,刚刚出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不久的郭思达成功说服向来保守的伍德罗夫,将可口可乐原料中一半的蔗糖以果葡糖浆替代。到了1985年,借着推出新可乐的契机,美国产可口可乐全部改用果葡糖浆作为甜味剂。

果葡糖浆又称高果糖浆,它由玉米淀粉转化而来,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果糖。在美国,由于政府给予玉米种植者巨额财政补贴,同时对国内食糖生产采取配额制,对进口食糖收取高关税,蔗糖的价格比果葡糖浆高,使用果葡糖浆可以显著降低原料成本。由于糖一直是可口可乐中最贵的成分,即使只替换掉一半的蔗糖,郭思达便因此为可口可乐公司每年节约了1亿美元的成本开支。另一方面,由于果葡糖浆是液态的,省掉了溶化蔗糖这一道工序,也因此大受食品工业的欢迎。更重要的是,与当年彭伯顿使用的高粱糖和甘蔗糖相比,果葡糖浆的甜味更清新,更不易为人察觉,也就更不易产生甜腻感。

然而,这种看似三全齐美的选择在营养学上却可能酿成了一场遗祸深远的灾难。

1981年,初掌大权的郭思达在公司财务委员会会议上略带不安地试图说服大家改用果葡糖浆时,资深董事会成员约翰·西布利的一句话为他扫平了众多障碍:“这不过就是另外一种糖,仅此而已。”但事实上,糖和糖是不同的。

当年彭伯顿使用的很可能是未经精制的蔗糖,里面含有完全工业制造的果葡糖浆所不具备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更重要的是,蔗糖需要借助消化才能转化为可以为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而果葡糖浆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快速进入血液,升高血糖。虽然遭到食品公司的反对,而且也未获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的确认,但以阿德勒·戴维斯为首的一批营养学家坚持认为,使用果葡糖浆为原料的食品及饮料比使用蔗糖或甜菜糖为原料的食品饮料更容易令人发胖,诱发胰岛素分泌紊乱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公共利益科学中心便宣称,美国食品工业普遍采用果葡糖浆的时间曲线,恰好与肥胖、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在人群中大规模爆发的曲线吻合,二者之间很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说郭思达在果葡糖浆的问题上扮演的角色颇具争议的话,却也是在他的一力促成下,不含糖的健怡可乐(diet Coca-Cola)得以在1982年上市,并促成了可口可乐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新辉煌。

健怡可乐的成功,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商学院案例。它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但却深知,口味和时尚——而非健康诉求——才是诱惑一个人选择饮料这种非必需品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全新的产品,“绝对不是用人工甜味剂代替传统可乐中的糖,而是每一种成分都有所变化,迎合新一代人类追求更清新口感的需求”,但却冠以经典的可口可乐之名,也保留了那种对口味的高标准——尽管百事可乐等其他竞争对手早已先一步推出无糖可乐,但由于健怡可乐使用了当时相对昂贵但却口味更佳的阿斯巴甜,一经推出便迅速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健怡可乐的成本比传统可口可乐要低得多,但价格却卖得更高,于是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据说,这一次,郭思达说服保守的伍德罗夫的理由是,在传统可乐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但无糖可乐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可口可乐公司就要改名为无糖可乐公司了”。

可乐老矣?

变革,而不是固守彭伯顿的老配方,令已经有125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创造辉煌。2010年,可口可乐公司的收入比2009年增加了13%,达到351亿美元。利润则蹿升了73%,达118亿美元。然而,这样的辉煌属于保留着可口可乐之名的企业,却不再属于开创了这一奇迹的饮料。健怡可乐,几乎已经是它的最后一场瞩目之秀。

郭思达在上世纪80年代创造的可乐奇迹,其实绝大部分源自可口可乐海外市场的开拓。1986年,当可口可乐公司迎来百年庆典之时,郭思达曾发表豪言壮语:“到最后,世界排名第一的饮料将不会是茶、咖啡、葡萄酒或者啤酒,而是软饮料——我们的软饮料。”他的自信,源于可口可乐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市场上的遍地开花。它是美国文化和富裕生活的符号,只要很少一点钱,一个收入仅能糊口的人就可以与权倾世界的美国总统、身价亿万的华尔街大亨、光芒万丈的好莱坞明星享受到一模一样的口味。咖啡因的振奋和碳酸的刺激,更是让人联想起他们正在效法的美国式的效率和速度。人们大口地喝下可口可乐,仿佛这冒着气泡的褐色饮料便能为他们的美国梦提供背书。可是,当时间进入21世纪,可口可乐的全球殖民运动却在到达顶峰后停滞不前甚至急剧下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日本。

“人们为什么不再爱喝可乐了?”2009年《华尔街时报》的一篇文章如此问道。是为了健康吗?虽然激进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开列出了可口可乐的几宗大罪——高糖高热量、磷酸腐蚀牙齿、含有可能致癌的着色剂、咖啡因可能有成瘾性——但除了第一项,这些指控背后并无坚实的科学研究作为依据。而且,就算在高糖高热量这一项上,可口可乐也并不比一些主打健康理念的瓶装茶饮料或果汁饮料更罪恶。

真正的原因,或许在于,125岁的可口可乐和它所象征的美国梦,如今都已经垂垂老去,对新生一代不再具有往日那般强烈的吸引力。

当旧的制造业模式被新兴的信息产业所取代,诞生于工业革命背景下、让人在繁重忙碌的工作间歇时“享受心旷神怡的那一刻”的许诺已经不再动人。全球化的时代,新一代明星和偶像手里拿的是富有异国情趣的石榴汁、蓝莓汁、日本抹茶和爪哇咖啡,而大杯可乐成了奥巴马要展示自己亲民形象时才借用的道具。美国式的生活不再是人们艳羡的目标,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增强后,民族固有传统的回归成为新的时尚,这一趋势已经在日本得到充分体现,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正方兴未艾。对食品工业百年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又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更高层次,开始追求食物和烹饪的本意和本味。在这种种因素的冲击下,可口可乐公司可以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在茶饮料、瓶装水、功能饮料和果汁各条战线上全面出击,但面对可口可乐的式微,却显得无能为力。

1985年,通过调查感受到人们对新口味渴望的郭思达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花了400万美元的前期研究和推广费用后,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全新口味的“新可口可乐”,宣布以此取代老可口可乐。这被证明是一场巨大的失败,口水几乎将可口可乐公司淹没。迫于压力,郭思达不得不请回老可口可乐,并冠之以“经典”之名。在此之后,再没人敢于提出打老可乐主意的方案。有趣的是,这一举动却使可口可乐一直在下滑的销售量经历了戏剧性的反弹,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郭思达和管理层共同导演的一场苦肉计。不过,在那之后,“经典的”可口可乐依然没有扭转在美国市场上节节败退的颓势。

总结可口可乐的管理经典时,彭德格拉斯特曾举出一条:所有新闻都是有益的,至少在某一个时间点后是这样的。新的古老秘方的发现,会是老可口可乐期待已久的那条有益的新闻吗?

至少,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回应可口可乐公司“那不是‘真东西’”的答复时,怀揣老配方的格拉斯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它不是可口可乐公司现在所生产的可乐的配方,那么,它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商业机密,为什么不能趁庆祝125周年的这个时机大大方方地把它公布出来呢?或者,可口可乐的‘粉丝’们会因此重拾他们对黄金时代的迷恋,帮助制造一个古老而全新的经典呢?”■

(感谢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先生提供的材料帮助。本文参考了下列作品:《可口可乐帝国》,《一瓶神奇饮料的非凡故事》,《争霸:可口可乐全球扩张的真实历程》,《我愿全世界都买可口可乐》)

这就是

可口可乐!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披露的配方

柠檬盐酸咖啡因 1盎司

F.E.Coca 4盎司

(液态古柯精华)

香草精 1盎司

柠檬酸 3盎司

酸橙汁 1夸脱

糖 30磅

水 2.5加仑

焦糖 足量

食用香料(7X) 2.5盎司

食用香料(7X)

橙子油 80

柠檬油 120

肉豆蔻油 40

肉桂油 40

芫荽子油 20

橙花油 40

酒精 1夸脱

放置24小时

艾拉·格拉斯

“美国生活”节目披露的配方

咖啡因 1盎司

F.E.Coca 3打兰美国药典标准

(液态古柯精华)

香草 1盎司

柠檬酸 3盎司

酸橙汁 2品脱

糖 30磅

水 2.5加仑

焦糖 1.5盎司或更多

食用香料(7X) 每5加仑糖浆添加2盎司

食用香料(7X)

橙子油 20

柠檬油 30

肉豆蔻油 10

肉桂油 10

芫荽子油 5

橙花油 10

酒精 8盎司

注:两份配方中食用香料(7X)的成分配比其实完全一样,只不过前一份配方中的分量是后者的4倍。 咖啡无糖可乐秘密可卡因果葡糖浆格拉斯可口可乐

上一篇: ​纸质的情人
下一篇: 声音(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