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有水就有桥,桥是水的风景,是人水和谐的倒影,这些年桥也和水、鱼一样,少了许多。10年前回家少,每次都觉得路越修越宽,溪河里的水越来越脏。近几年回家多了,渐渐连脏水都不容易看到了,镇里的几条溪河因河道被填或水被引入地下管道而消失。水没了,那块地马上会被推土机填平,上面没有住人不需要拆迁,滩涂、河床、河谷等生地就直接变成可供“招拍挂”的熟地,变成GDP与预算外收入。一片片贴着白色的“厕所砖”的小区很快建起售出,土地增值税、建安税、契税等又迅速被收集为地方财政收入。
水脏尚可治,填埋对河流则如焚尸之灾。千年小镇十几年就完全变样,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景象,“人家”暴增,“流水”入地,“小桥”灭迹:因为水没了,地被填平了,镇边三座新中国成立前后兴建的老石拱桥悉数被拆。春节期间我站在曾在桥下捉鱼摸鳖的旧桥址上,发蒙发呆:难道我们的孩子今后只能去公园里看死水,然后回家看电视、玩电游?我们只能被动地成为所谓发展的俘虏?
去年上海世博会E片区案例联合馆中,提到了韩国首尔的清溪川被填又挖出的案例。清溪川是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宽10多米,长5.8公里,上世纪韩国经济快速发展,清溪川先是被覆盖为暗渠,后更是被填,上面建起两条高架桥。但并没有缓解交通拥堵,反而加剧了这个地区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车流涌来,清溪川及其周边几近瘫痪。2003年7月,时任首尔市长李明博做出惊人决策:启动清溪川生态复原工程,将清溪高架道路全部拆除,重新挖掘河道,并从汉江引水进行环流,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同时兴建多座特色桥梁横跨河道,复原广通桥,将旧广通桥的桥墩混合到现代桥梁中重建。在旱季时引汉江水灌清溪川,以使清溪川长年不断流,成为市民首选的休闲之地,首尔市中心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明博因此被誉为“绿色市长”,后来又在竞选中当选国家总统。
我国许多地方,却依然走着填河拆桥、修路建房的老路子,绝美溪河变成水泥尘路或粗俗建筑,一切只为GDP。“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是王维在《青溪》诗里描写的溪河风光,在家乡,怕要和老石拱桥一样,渐为绝唱和想象。
(湖北宜昌 聂武钢) 消失清溪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