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注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熊出没注意”0( 俄罗斯图-95MS“熊”式战略轰炸机 )

2011年2月16日,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宣布,俄罗斯两架图-95MS“熊”式战略轰炸机在当天飞过了日本海,并穿越了日俄有争议的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从公开的航线看,两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基本上沿着日本北海道沿海飞行,这是继去年11月12日以来的两架图-95环绕日本本土飞行后短期内的第二次。

媒体对此类事件最热衷的报道便是巡逻和拦截。过去一架图-95据说极为短暂地飞入日本伊豆群岛南部领空,引发日本航空自卫队数十架F-15J战斗机的拦截。近年日本政界人士引发俄日北方四岛争议,导致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在北方四岛上空的“穿越”飞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从图片看,这类新闻报道的图片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为何一种古典式的螺旋桨轰炸机(其实是涡轮螺旋桨)的巡逻,会让日本空军出动最先进的F-15J战斗机和预警机进行拦截?

其实对俄罗斯而言,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的远程巡航是几乎被人遗忘的“冷战”固定曲目。“熊”出没,并不是特地针对日本政界的抗议。比如,就很少有人关注到,在今年1月7日至8日,两架图-95MS从位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大西洋上空进行传统的战斗值班航线。

所谓“冷战”的传统曲目之一,就包括从“冷战”时期开启的战略轰炸机巡航。自从图-95研发后,它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定期在北大西洋进行空中巡逻。同样的“传统”,俄罗斯的老对手美国也延续多年。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就曾有一项从“冷战”时期开启的战略任务:永远保持一架携带核弹的B-52在美国天空巡逻飞行,以保持对对手核突袭进行即刻的反击。

​“熊出没注意”1( 2009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某空军基地参观俄空军和防空军的武器装备,背后为图-95战略轰炸机 )

换言之,图-95在北方四岛的飞行绝不会让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北海道人或者挪威人大惊小怪。倒是研究一下他们为何停止飞行,才会让人意识到人类为了这些如斯坦贝克说的“愚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耗费了多少金钱。

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机长大约50米,两翼翼展为50米,而一架波音737飞机的机长不过33米。换句话说,图-95的大小相当于一架波音767客机。保持这样一种轰炸机的长期巡逻无疑需要巨大的财力。

​“熊出没注意”2( 美国B-52H型“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 )

苏联的解体,让图-95几乎在一代人眼中消失。直到2007年8月,在俄罗斯前总统普京的要求下,俄罗斯空军宣布恢复了图-95的战斗值班飞行。普金曾经亲自乘坐图-95进行过战斗飞行。而2003年8月22日,两架俄罗斯最新式的图-160战略轰炸机在从萨拉托夫州空军基地飞往远东9个半小时的航程结束后,远东基地的人员竟发现,从其中一架图-160上走下来了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

俄罗斯高层的亲自参与,显示的是俄罗斯对于恢复战略轰炸机巡逻的重视。2007年9月20日,两对图-95MS战略轰炸机就分别完成穿越北极和环格陵兰岛的飞行。从这次的飞行航线对比,就可以知道,图-95在日本海域的飞行不过是一种象征性行动,前者才是图-95存在的真正原因。

​“熊出没注意”3( 美国B-1B枪骑兵轰炸机 )

两架最新型号的北极“熊”——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2007年耗时17小时,飞行了1.3万公里,整个航线穿越了北极冰原,途经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海岸,最终返回,为此俄罗斯空军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对其空中加油30吨。另外两架图-95MS则飞越了东大西洋海域,以12小时完成了环格陵兰岛的飞行。这并非什么“壮举”。俄罗斯表示,“上一次这种飞行还是在苏联时期完成的”。

虽然图-95战略巡逻的停止直接诱因是苏联的崩溃,但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当时表达了恢复此举的动因。普京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本应该导致“冷战”对抗的自然消失,但实际的结果却是,华约组织的对手北约组织成员国不断扩张,美国在全球军事霸权的急剧扩张。

俄罗斯虽然国土广袤,但由于地理所限,在北大西洋的出海口完全被北约国家所封锁。太平洋舰队的出海口则大部为日本列岛所封闭。北方四岛的战略价值,正是便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顺利出入太平洋。虽然俄罗斯空军的实力仍旧未能恢复到苏联的巅峰时代,但俄罗斯空军恢复中断了15年之久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空中巡逻,显然是对美国在“冷战”之后全球扩张的反应。

普京对北约膨胀的指责不是没有道理。与俄罗斯图-95飞行引发的关注相比,由于西方媒介的强势和选择性,美国空军多年的战略飞行和部署却一直没有引起媒体的过多批评。

去年6月1日,一批美国空军B-52H型“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飞抵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轮换部署。美国空军直言不讳地表示,B-52轰炸机是来执行“威慑任务”的。美国空军官方网站报道了执行此次任务的美国空军第5轰炸机联队指挥官查尔斯·帕特奥德上校的话:“第5轰炸机联队的任务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我们的任务既是保障,也是威慑。”

帕特奥德说,他们的B-52H将有效阻止该地区的“侵略性行动”。“美国空军的B-52、B-1和B-2轰炸机将轮番驻守,我猜测我们第5轰炸机联队将一直驻守到太平洋司令部不再需要我们为止。”

与美国人强硬的底气相比,图-95的出现当下其实更多是一种对抗性姿态。尽管恢复飞行值班,但整个2010年,“熊”式轰炸机仅仅执行了70多架次巡逻飞行,总飞行时间还不到100小时。虽然俄罗斯方面有消息宣称,俄罗斯空军目前尚有78架战略轰炸机,其中图-95MS6型34架、图-95MS16型30架、图-160型14架,但由于巡逻飞行已经中断了17年,机组人员的培训和恢复仍需要时间。俄罗斯军方表示,目前已经重新培养了40多个战略轰炸机机组。

1985年5月,巴伦支海上空巡逻的挪威皇家空军第331飞行中队F-16“战隼”战斗机拍摄到第一架图-95MS。如今当图-95重新出现在大西洋上空时,挪威和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和此前他们的前辈一样,再次驾驶F-16战斗机和最新式的“台风”式战斗机升空拦截,全程跟踪监视这种年纪超过所有北约战斗机飞行员年龄的重型轰炸机。或许在很多新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眼里,图-95这种重型轰炸机不过是抬头显示器里的靶子。

毫不奇怪,作为一种上世纪50年代研制的战略轰炸机,多年前空军就有人认为,图-95这类传统重型轰炸机最好的归宿是飞机坟场。美国人曾经挤对图-95,说它发动机的巨大噪音甚至能够用声纳听见。就连美国人自己也一度认为,一架雷达反射面积上百平方米的B-52H是绝对无法突破苏联现代化的防空网的。

上世纪60年代“要导弹不要飞机”的潮流的确曾让战略轰炸机失宠。但导弹的发展却再次让这些古典机械杰作重新延续了生命——它们依旧可以完成传统的高空投弹轰炸,在从越南到阿富汗的大地上留下类似月球陨石坑那样的“作品”。改进的战略轰炸机则新具备了发射空射巡航导弹的能力。“战斧”和Kh-5巡航导弹让那些被战斗机飞行员嘲笑的轰炸机重新变成地球毁灭者。

2007年美联航开通飞越北极的中美航线,普通中国人第一次有机会亲历过去只有俄罗斯战略轰炸机飞行员才能领略到的孤独航线。飞机飞越西伯利亚森林后,沿着日本海和堪察加半岛的蓝色海岸线飞行,继而一头扎入白雪皑皑的广袤北极冰原。这段航程极大地缩短了飞越太平洋的距离。当年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出图-95这种四发远程战略轰炸机,正是意图通过北极上空攻击美国本土,而图-95也成为苏联第一种能够穿越北极飞到美国进行战略核轰炸的轰炸机。

显然,正是超过1万公里的航程,而不是超过20吨的载弹量,决定了战略轰炸机成为传统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一环。

与俄罗斯苏-27这类典型第三代战斗机相比,B-52和图-95轰炸机没有灵活的飞行性能和强大的武器系统,但B-52可以携带17.943万升燃油。它的8台普惠公司TF33-P-3/103涡轮风扇发动机让它不用进行空中加油就可以飞行1.61万公里,续航时间达到22小时,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1000公里。B-52刚出现时,苏联飞行速度最快的飞机米格-17的最大飞行速度也不过如此。30年后,孙子辈的苏-27虽然速度高了很多,但其航程也不过是B-52的1/4。

导弹的拥趸迅速发现,战略轰炸机依旧是除了导弹之外,唯一能够毁灭对方国土的可怕武器。地球表面的曲度让它们得以更便利地飞越北极实施这一行动。在冰原上,战略轰炸机孤独地飞行,核潜艇偶尔顶破冰层透一口气。没有人类知道掌握了全球顶尖科技的国家在这里玩着零和游戏,懵懂的北极熊或许知道来者不善,但也对此无可奈何。

为此美国人在加拿大部署了以前罗马皇帝哈德良命名的“哈德良电子墙”雷达防御网,以提前发现从俄罗斯飞越北极而来的导弹和轰炸机。然而一旦装备上超过3000公里的巡航导弹,比如美国的BGM-109“战斧”,这些飞行速度缓慢、缺乏隐身能力(B-2和B-1B枪骑兵除外)又缺乏自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在距离目标3000公里外发射导弹,而这段距离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战斗机和防空导弹能够得着。重型轰炸机平台的新用途,使得它们成为对付强大的航母战斗群最有效的武器。

航母战斗群看似庞大,却是难以逮住的耗子。俄罗斯空军将领表示,要在茫茫公海中搜寻到它类似大海捞针。

很简单,传统战斗机最多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那不过是航母一天一夜的航程——根本无法深入公海。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航母战斗群的国家(这几乎意味着除了美国之外所有的国家),战略轰炸机和它携带的巡航导弹是空军对海军的唯一威胁。

俄罗斯图-95MS战略轰炸机近年来曾有飞越美军航母、逼近关岛上空的行动。虽然在“冷战”期间,美俄双方战机都曾彼此飞越对方舰艇而不算违规,但图-95重新恢复这一游戏,依旧让美国称之为“冷战行径”。

2008年2月,俄军图-95MS在太平洋上空飞越美军航母正是这种训练。和平时期的做法是,直接飞向美军航母,对其拍照,返回并确认舰艇序号,而在战时则是在数百或者上千公里外发射导弹,然后返航。对于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攻击行动,美军方面已经有过多次实战展示。1996年9月2日,两架B-52H战略轰炸机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中打击行动中从关岛起飞,投下13枚常规空射型巡航导弹后,未停留后返回关岛。此次任务飞行了34小时,航程近1.6万英里,对手根本无从一见攻击者。

正是这种超远程打击力,让美国对于任何对手拥有大航程的航空器都不遗余力地关注,甚至从关注落实到白纸黑字的条约。1993年11月25日,美国和乌克兰达成《关于美国援助乌克兰销毁战略核武器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条约》,据此乌克兰开始在2004年7月销毁图-142M远程反潜机(由图-95发展而来)。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类似但小得多的P-3C反潜巡逻机却仍在发展升级,并不断地在中国沿海训练中。

与新型战略轰炸机比,图-95和B-52这类传统“空中堡垒”最大的弱点在于自卫能力薄弱。走隐身路线出现了飞翼式的隐身轰炸机B-2,走高速突防路线则诞生了于雷达反射截面积小、可高速低空突防的变后掠翼轰炸机B-1B。俄罗斯的办法也是速度,他们研制了图-160“海盗旗”,试图通过高空高速进行突防。新技术带来的性能让这三种全新的战略轰炸机全面超越了它们的前辈图-95和B-52,除了一点——费用。这点类似你买了宝马、奔驰后发现,它们的确比过去的捷达好得多,不过你得为性能花更多的钱。

即便钱不是问题,B-52航程远、载重量大和价格便宜等优势,也重新让它成为战场“火力出租车”。具备强大的常规轰炸能力,正是战略轰炸机的另一个优势。

驻越美军司令曾说过:“我们的火力主题,乃是B-52投下的吨位惊人的炸弹。”在整个越战中,B-52出动量曾占各种作战飞机总量的1/10弱,但却投下近1/2的炸弹重量(300多万吨)。自2001年10月7日开始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进行打击以来,美国F-14、F-15和F-16等战斗机的投弹量仅占总投弹量的5%,但B-1、B-2和B-52这类战略轰炸机的出动架次只占空袭行动的10%,投弹量却占总投弹量的70%。

当中国最新式的隐形战斗机首飞后,并没有改变一个传统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依旧严重缺乏对对手的空中反击能力,而这类能力远远不如战斗机的重要性那样容易被公众所理解。

比如,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事实。早在1953年,中国便从苏联获赠了12架图-4战略轰炸机,但由于其性能局限,中国又缺乏研制能力,导致这些飞机在1990年左右退役后便没有了后继者。作为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支柱之一,中国空军虽然拥有能够携带核弹的轰六(仿自苏联图-16轰炸机),但其航程和载弹量都只有图-95和B-52的1/3。用这种中型轰炸机作为战略轰炸机,实则根本没有进行战略反击的能力。

对于一个承受了数十年战略包围压力的大国而言,战略目标、科技能力和国力都是是否应该拥有真正战略轰炸机的前提。B-1B和B-2轰炸机研制费用均为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以理解,战略轰炸机为何只有美苏这种超级大国才能拥有。那些曾经拥有的国家,比如英国,今日却因为经费问题,甚至要销毁刚刚造好的类似图-142那样的大型反潜巡逻机。

2011年1月,英国政府开始拆除价值4.45亿英镑的“猎迷”反潜巡逻机,并将继续拆毁所有9架该型飞机以节省20亿英镑的防务开支。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说:“听到英国政府决定拆除‘猎迷’反潜机的消息后,肯定不会有人比俄罗斯海军核潜艇指挥官更高兴。”

就在此时,国力逐步恢复的俄罗斯正计划研制新一代装备导弹的战略轰炸机,研发经费已经划拨。美国三型战略轰炸机虽然全部停产,但已经表示将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对于正在研制大飞机项目的中国,未来是否应该在此基础上研制战略轰炸机,显然已经有了来自对等伙伴方面的肯定。■ 空军武器美国空军图-95轰炸机b-52俄罗斯空军轰炸机中国战略轰炸机第三代战斗机注意出没b-52轰炸机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