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裂缝中的“航母杀手”

作者:宋晓军

​埃及裂缝中的“航母杀手”0( 伊朗“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 )

2月18日,在埃及称已批准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几个小时后,以色列情报网就发出一条短消息称,这次伊朗的军舰携带了给黎巴嫩真主党的远程导弹,军舰不是停靠在叙利亚就是贝鲁特。联系到半天前伊朗军舰要过运河的消息造成美国股市午市回落的事实,这很难不让人想到11天前伊朗高调公布的“航母杀手”——代号“波斯湾”的反舰弹道导弹。难道伊朗真的有实力趁着埃及乱局在波斯湾挑战美国印钱的“海军本位制”?

说到波斯湾,还真有美国“海军本位制”作用的真实案例。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基准贷款利率高达20%,国债利率15.8%,国债发行接近了1万亿美元。当时美国为了遏制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输出革命,鼓动伊拉克与伊朗开战。到了1985年,两伊杀红了眼,见到油轮就打,波斯湾还出现了神秘的水雷。而此时美国国债已经接近了2万亿美元,军费增长也很快,但同时油价也从每桶几美元飙升到了30美元,这下可急坏了为美国提供工业消费品的德、日等工业国。这时美国海军终于“出手”参加护航了。结果从1985年底到1986年10月,油价由每桶28美元暴跌到6.8美元。随后,美国指责波斯湾的水雷是伊朗布的并炸伤了美国军舰,顺手又把伊朗海军“收拾”了一通。现在看来,油价下来了,对于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国来说是莫大的福音,但对于石油收入丰厚的苏联来说却可以说是个促成解体的悲剧,而美国对油价涨跌完全无所谓,因为期货市场是美国控制的,有行情就能赚钱,最重要的还是确立了别国必须用美元结算和储备的“海军本位制”。

如今中东大乱,伊朗不仅把当年神秘的水雷换成了“航母杀手”,而且军舰还要大摇大摆地穿越32年都没有穿越过的苏伊士运河,到远不是上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名记托马斯·弗里德曼笔下的那个立体、色彩丰富的贝鲁特去“送导弹”。如果按照以色列的说法,伊朗要给真主党送去的是新亮相的“波斯湾”呢,还是2006年击中以海军护卫舰的伊朗版的C-802反舰导弹呢?当然,从中国军迷的角度看,更愿意揣摩一下“波斯湾”,这恐怕是因为中国的“航母杀手”暂时无用武之地吧。

从伊朗媒体公布的“波斯湾”导弹命中海中舰船的影像看,其打击精度的确较高,导弹基本在垂直方向命中靶船。一般弹道导弹落点通常是在射击纵向散布较大,而影像中显示的靶船宽度初步估计只有5~8米,这就要求导弹命中精度在2.5~4米,而射程类似的世界最先进的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打击精度远不及此,这一精度水平只有激光制导武器可及,因此其除了惯性制导外,必然采用了末制导技术。从伊朗公布的照片上看,“波斯湾”采用了钝形弹头,这种弹头设计多用于射程2500公里以上的导弹,用以降低下降速度、防止再入烧蚀。而根据伊朗披露“波斯湾”的射程仅有300公里,若采用这一设计,虽然降低了其突防所需要的下降速度(尖锥形弹头下降速度更快),显然是要获得更大的内部载荷空间。也就是说,这种设计适合于内装雷达导引头,但雷达成像技术水平过高,伊朗目前也不具备地面影像处理能力,因此也不大可能。同时,从弹头颜色和材料看似乎没有专门的光电制导窗口。由此判断,“波斯湾”很可能是采用了反辐射导引头或无线电指令制导,虽然这两种导引方式罕见于弹道导弹,但作为射程只有300公里且只在海防雷达密布的波斯湾沿岸使用以打击海上目标是可能的。同时,为美国航母护航的宙斯盾舰上的“标准-3”反导系统主要是拦截射程1000公里以上、高度在60~80公里以上空域的弹道导弹,因此对射程和射高均有限的“波斯湾”导弹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分析来分析去,一些军迷不得不佩服波斯人的勇气,竟然敢在美国的埃及利益板块出现裂缝时,亮出用传统技术集成的“航母杀手”,在波斯湾挑战支撑美国印钱的“海军本位制”。联系到伊朗早就声称用欧元结算石油交易的事实,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5年乔治·克鲁尼出演的那部石油政治电影——《辛瑞那》(Syriana)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虽然据推测“波斯湾”最多重达650公斤的弹头不可能击沉航母,可一旦采用饱和攻击方式对波斯湾内的美国航母进行攻击,其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说到这儿,一位军迷突然问了一句:是不是因为美国国债突破了14万亿美元伊朗才会这样呢?■ 航母杀手裂缝埃及

上一篇: ​走出南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