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为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2月8日,我随沈阳青春志愿者协会来到慈善安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临行前,会长说,那些老人并不缺什么东西,他们也不需要那么多,缺少的仅仅是关爱。去时,飘飞而过的话语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而归来时,我心酸得再也不想说一句话。
大年初六,有家人关心的老人基本都被接回家过年了,然而仍然有大批老人无人问津,在空房中独守着一个人的新年。我们带来了饼干、牛奶、橘子等食品,给各屋发放。老人们看到志愿者都很高兴,带着一丝兴奋把我们往屋里请。一位老人眼含泪花说,没有人来看她,只有我们来看她……先前我对类似慰问活动还怀有一丝质疑:非亲非故的志愿者是否真的能给老人们带来慰藉?然而,仅这一句话便把我从怀疑的漩涡中拽出来。老人还说,她有一个儿子,去美国定居了,孙子当医生,就在市里住,可因为工作忙,10多年了从未来看过她。一位志愿者安慰她,医生救死扶伤,就体谅他吧,老人默默地点头。看着老人在小屋里煮着清水白菜,我强忍住泪水紧握住她的手。
后楼的老人身体基本还健硕,前楼的老人许多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了。一位老奶奶终日躺在床上,耳朵聋了,很少进食。志愿者们围坐在床边,可说的话老人一句也听不见。当大家逐渐散尽,我却迈不开离去的腿,索性继续坐下去,为老人掖掖被角。老人看着我说,不冷,不冷。我又尝试着大声和她聊天,她依然听不见,只是看着我。于是我沾湿了面巾纸,为她擦擦脸,之后便起身要走。可她立刻说,再坐会儿,再坐会儿吧。我这才明白,她不需要聊天,也不需要人为她做什么,只要有人安静地坐在床边,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关心她,守护她,就足够了。我把手放在被上,微笑地望着她,什么也不做。就这样坐了很久,她始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那眼神,我一辈子也忘不掉了。最终不得不回去了,我不忍地和她摆手说再见,她艰难地从被子里伸出手,转过头望着我离去的身影摆手,直至我关上门,从门缝中望去,她依旧在不停地摆手。我靠在门框上,再也不想进任何屋了,再也不敢看任何老人了。
我可以理解,也许是出于家庭内部复杂的恩怨纠纷及各种难言之隐,儿女子孙们不得不将老人送进敬老院,而后不闻不问。然而抛却繁复的红尘旧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实仅仅是,一群孤苦无依的老人在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中涉过艰难人生的最后光阴。我的感触是,真正可以解决养老问题的,不是政府拨款建造多少养老院——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恰给了不孝儿女一种推脱责任的借口;也不是社会志愿者定期慰问老人的活动,而是切实的来自家人的亲情。百善孝为先,当一个人无法给予家人幸福的时候,什么社会责任、社会承担都无从谈起。
(济南 王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