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吻的科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生物学家谢丽·基尔申鲍姆在《接吻的科学》序言中说:“科学家们不太确定我们为何接吻。这也许部分是因为他们甚至还没有确切地决定什么是接吻。”她给接吻下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定义:两个人嘴对嘴的动作或一个人将嘴唇贴在另一个人的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其他物体上。
她在研究接吻时发现关于接吻有很多有趣的研究,不过都比较零散,关于接吻的书也都是些实战指导,而她希望对我们为什么接吻提出可靠的解释,并准确地描述接吻时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类为何接吻?一种流行的理论说,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需要在树叶和丛林中寻找食物。很难遇到热量,深入丛林又很危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一些祖先进化出了发现红颜色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找到成熟的果实,这又使他们能够生存足够长的时间,把发现颜色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一旦我们的祖先主要通过寻找红色来寻找食物后,他们会寻找所有地方的红色——包括女性的红唇。心理学家说,男人确实更喜欢厚嘴唇,但是他们也说,看上去很假的嘴唇令人倒胃口,这说明女性嘴唇的厚薄要与她面部的其他特征成比例才行。因此,整容手术做出来的厚嘴唇不如天生的厚嘴唇那样吸引人。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奥努尔·冈特昆的研究,在接吻时,有大约2/3的人头会向右倾斜。这是因为,有80%的母亲抱孩子时让孩子的头部在左边。为了吃奶,婴儿就得把头往右转,所以很多人在小时候就把头往右转同亲密感情联系了起来。
接吻是我们的天性,在各个地区又受到文化的影响。“法式接吻”这个词1923年成为英语用词。使用这一术语的准确原因不得而知,但可能是因为法国女性的激情给美国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能够比美国人更自在地张嘴接吻。所以美国人常说“在法国时让姑娘吻你”,后来变成了“来一个法式接吻”。在法国,它被称作舌吻或灵魂之吻,因为吻得对的话,应该会感到好像两个灵魂在融合。异性之间问候时吻面颊在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瑞士、比利时、阿根廷等地非常普遍,通常是飞吻对方面颊三次。英国人更有可能点头致意或握手而不是行贴面礼。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只亲吻最亲密的人。但德语中有30个词都表示亲吻的意思,忘记或疏忽了接吻,而要补回一吻叫Nachkussen。
人人都喜欢接吻,但接吻有时很危险。“青少年对吸血鬼题材的电影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有必要谈谈咬破一个人的皮肤吸他的血这种做法。一句话,别那么干。通过传统的接吻交换口水要比向你的爱人直接注入危险的微生物安全得多。那也许是能够想到的最糟糕的示爱方式,因为那将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我们口中的很多细菌只要不冲破皮肤的阻碍就是无害的。实际上,医生们认为,人类咬人比大部分毒蛇咬人或骨折还严重,通常被咬到的人要直接被送往急救室。因此无论如何,不要咬你的爱人。其结果不像电影里那样令人心旌荡漾,也许会需要救治。”
另外作者建议人们不要跟可能携带致命病菌的野生动物接吻。“还有一种性命攸关的情形。当你以为自己遇上了一个完美的人,即将开始一段罗曼史。所有的信号都很正常,你即将亲吻他。但突然,你或者你的同伴没有兴奋起来,而是起了一身疹子。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一个吻能毁掉一辈子,他说的也许是花生黄油或干豌豆瓣汤这两种过敏原。虽然人们通常不会想到接吻能够危及生命,食物过敏确实威胁到了一部分人,哪怕对方刚刷过牙。”因此有一个词叫接吻恐惧症(Philematophobia),一些人觉得嘴唇的接触非常可怕。有人是害怕细菌,有人是担心自己的舌头被咬掉。
爱尔兰的布拉尼城堡里有一块巧言石,2009年,旅游顾问网站说,它是世界上最不卫生的景点。每年有40万名游客亲吻这块石头,据说亲吻它之后能变得口齿伶俐。无疑这块石头上面有大量细菌,但该网站承认,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它是地球上细菌最多的景点。而且跟其他性行为比起来,接吻的风险要小得多。在现实中,一般握手时传播的细菌都要多于接吻。进而,接吻还有一些重要的益处。比如会刺激唾液的流动、清洁口腔、去除牙菌斑,有助于保护牙齿。为了获得这些益处,接吻时务必认真,爱因斯坦说:“所有在亲吻一个漂亮姑娘时还能安全驾车的男人都没有给予这个吻应得的注意力。”■
(文 / 小贝) 科学接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