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北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泡泡唐
C老先生一进胡同口就说:这才是北京。C老在北京生活30多年了,但他老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市民生活。因为他是离休的老军人,统共也不过就是换了几个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大院,最终从筒子楼修成正果住进了单元房。
他对这胡同是惊喜的,事实上,他来着了,这条胡同也是我当时找房子时找到的惊喜。它太浅了,浅到只有20来米。而在它之前,中介带我去看的三处房子,都幽深得让你觉得不是去找住处,而是去找一口千年前酿酒的古井。
这条胡同和所有小胡同一样,很窄,最窄处只有不到1米。它的曲曲折折超乎你的想象。我曾在某个周末的下午专门研究过,发现虽然它无疑是南北走向的,但居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确定它有6~8个拐角。最为神奇的是,差不多有一半初到我家的客人,在离开时,出了门都不是往右顺着胡同往外走,而是往左去推邻居家的简易木栅门。虽然它很浅,但足以让你晕头转向。
它的坎坷不平差不多有点像是年轮了。胡同口是两间门面店的夹缝,地面是疙疙瘩瘩的水泥还有突出的石块。水泥我估计是两边修房子剩下的,然后随便抹了抹平。石块应该是早年间的遗留。再往里是水泥方砖和24厘米青砖交替铺就的,其中还有两块大石板,石板是灰白色的,棱棱角角的都磨没了,看来进京也有不少年头了,其中一块的一角摔断,街坊收拾它的时候,我曾搭过手。但它还是不太稳当,踩了这头那头翘,踩了那头这头翘。
差不多算是冲着我的门,有一个尺五见方的小水泥池子,池子里扔了一个被踩瘪的黑色自行车筐。每天早上的时候,有人在那里刷牙。每天早、中、晚,都有人往里倒刷锅水。我很少在那里刷牙。有一天早上,我老婆占据了家里那个只能容一人转身的厕所兼洗漱间,而我又急着上班,只好端着牙缸学人家一只脚踏在池边上。可是刚捅没两下,一大姐来倒痰盂。我低头一看痰盂里没痰,赶紧逃了。我怀疑这条胡同里只我们家在屋里设有洗手间。但没有办法,这也是北京。
至于这条胡同里一共有多少户人家,我一直觉得不会超过10家,为此我还和老婆争论过。后来,我想装宽带,到电话局交了钱后,却没能装上,原因是,电话局在我们这个“院”只设了10个电话接口,已经用完了,要想再接,只能等别人撤电话。我终于相信,这条胡同卧虎藏龙超过10户了。去电话局把钱退了之后,我又给多家电话及网络运营公司打电话咨询,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对不起,你所在的小区我们目前没有服务。怎么回事,这里是北京哎?而且还在二环里面。后来,每当我看到电视台播放北京的夜景,看到流光溢彩的二环路,我都觉得奇怪:这里真是北京吗?■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