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滋味豆腐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休宁县五城镇一家豆制品厂的工人在加工豆腐干 )
豆腐干南北都有出产。在北京只叫豆腐干,品种有大白干和熏干。大白豆腐干简称大白干,顾名思义,豆腐干一待压制好,就上市了,保持豆制品天然的颜色,白味儿。熏干用松木屑燃烧的烟熏过,表面呈棕红色,本身除淡淡的松香味外,也没什么味道,这两种豆腐干通常都是作为烹饪原料,不能直接吃。切片、切条、切丁,和肉炒、和菜炒、凉拌,都行。
北方对吃豆腐干没什么讲法,只有一道熏干炒芹菜,讲求最好是拿熏干和芹菜同炒,熏干的松木味和芹菜的异香相得益彰。
“茶干”是皖南、苏浙一带,对豆腐干的叫法。据说,这个名字源自南宋末年,文人雅士以当地出产的豆腐干佐茶,所以得名。茶干呈茶褐色,有韧性,搁一块在嘴里,经得住慢慢咀嚼,越嚼越香。尤其喝过绿茶,舌尖寡淡,嚼一嚼茶干,恰好可以互相补益。
茶干是经过卤制的豆腐干,一般是直接吃,佐茶、下酒都好。因为卤汁里主要原料是酱油,所以也叫“秋油干”。有的地区为避俗,“秋天的第一抽酱油”很诗意地被叫做——秋油,同时也代表了它的品质。
南方很多豆腐干品种都很出名。正好集中在北纬30~32度之间的这些城市:从成都、武汉、安庆、马鞍山,到南京、苏州,沿途都可以买到各地风味的豆腐干。而卤汁的不同,是形成各地豆腐干不同味道的主要原因。苏州是甜,安徽地区是咸。
苏州的豆腐干最精致,如麻将牌大小,厚度如一枚硬币,呈酱红色,口味以甜为主,咸为辅,甜而不腻。记得小时候见过的苏州豆腐干,是装在没有密封的盒子里的,茶干之间用一层层薄纸隔开。现在都是塑料袋真空包装。苏州豆腐干的卤汁主要是用酱油、糖、冬菇汤熬制。晾得半干,留在豆腐干上的卤汁恰到好处,饱和却不外溢流淌。汁浓味甜,有点像北京的蜜饯,只是吃到最后才觉出豆腐干的味道。特别是苏州豆腐干的口感糯软,老人和孩子也可享用。
豆腐干还有一个特别的产地,就是寺庙里。据说,80年前,广州白云山麓一处尼庵的豆腐干有秘制卤汁,香味扑鼻,色黑而润,有如鸭肝,当时豪家闺阁争相以吃到“师姑豆腐干”为助茶妙品,或遣仆专程往购,或约期由尼姑庵送来,即便索价倍于市上的豆腐干,也是其门如市。
美食家赵衍也回忆过他小时,老祖母供养的一个尼姑是江苏无锡人,一年中总要来他的祖母家两三次,带来的提盒里有做菜用的白豆腐干,有五香豆腐干,做得非常精致,每种有二十来块,“尤其五香豆腐干,不软不硬,干湿相宜,嚼起来极香”。老祖母也总是高高兴兴地供给她比豆腐干贵很多倍的灯油钱。
绍兴昌安门外“周德和”有一种油炸茶干,这种油炸茶干的做法是将豆腐干的两面用刀划过,一面斜左,一面斜右,但不致中断,然后以竹丝撑之,在户外晒干,再下油锅炸透,松且脆,是佐酒的美食。山东济宁有一种熏豆腐,是介乎于豆腐和豆腐干之间的东西。这种豆腐有一寸见方,五分厚,表面看上去形似豆干,作为凉菜,吃到嘴里却滑嫩异常,没有豆腐那种水质感。
日本豆腐很好吃,但日本人不吃豆腐干。香港有豆腐干,称为豆润。香港人忌讳“干”字,改称“润”。
金圣叹临刑前,交代儿子说,伴花生米能嚼出火腿味儿者。可惜他没说是哪家出产的豆腐干。后来真的有人按他这种方式吃,试了很多种豆腐干,都吃不出火腿味来。■(文 / 苌苌) 美食滋味百种香干豆腐干茶干卤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