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奢侈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建筑奢侈品0( 让·努维尔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旁边设计的商业中心“新变革” )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成了时尚业的超级明星。2010年底,他的两件零售设计作品揭幕:一是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H&M旗舰店,有三层楼高,以品牌独立店面的标准看它不算小;一是伦敦金融城内的“新变革”(One New Change)商业综合体,更是庞然大物。“新变革”开幕前夕,我看到了这幢绰号为“秘密大楼”的建筑。它紧贴在圣保罗大教堂的背后,比大教堂低,从主街上根本看不到它,却有多条小巷可以抵达。外立面用6000块棕色大玻璃板拼成,折折叠叠,像雷达都测不到的美国空军B-2隐形轰炸机。金融城传统上不是商业区,除了配合银行家和律师工作的便利店、食品小超市、衬衫正装定做店、鞋店,没有大型商业机构,因此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新变革”一开业便成为伦敦东区最热门的购物场所,消费者丝毫不理会当地一些居民和查尔斯王子对这个商业项目的强烈反对。金融城规划办的官员说:“这不是建了个商业中心,这是金融城商业街的复兴,它帮金融城摘掉了圆顶硬礼帽的刻板形象。”

类似的话,时尚圈的汤姆·福德也说过。他说,商店特别是奢侈品牌的精品店必须“建立一个梦幻世界——创造你的顾客梦想过的生活”,因为21世纪推崇体验经济。所谓体验经济,就是商家用服务、商品为消费者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购物体验。这就让著名建筑师和商业大鳄、时尚品牌的联系越来越多,零售店的设计也独立成一个类别,称为零售设计(Retail Design)。刚过去的2010年圣诞节消费季,消费者在伦敦3公里长的牛津街花了3亿英镑,商店怎么吸引消费者?仅靠打折是不够的。牛津街小山巷10号(10 Hills Place)是座小商场,它太怪异了,金属雕塑般的外立面上似乎用刀割开了几道口子,像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的绘画作品——把画布划上几道就是他的作品。设计它的是英国建筑师阿曼达·里维特(Amanda Levete),他用铝皮包住楼体,再用大块玻璃切割开铝制外皮,玻璃朝向天空,反射出变化多端的天空和街道。牛津街狭窄拥挤,两边都是古典风格的建筑,商店很难脱颖而出,但里维特设计的商场远远就能一眼望到,它让你的情绪发生变化,紧接着便勾起你强烈又明确的购物欲和期望值。

“二战”后,西方国家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富裕,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说:“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消费不再是单纯地买东西,购物场所也就需要由建筑大师们设计成拜物教神殿。正如普拉达掌门人缪西娅·普拉达说的,现代人所需要的不再只是商品,而是生活态度。

正是普拉达等奢侈品牌将建筑师拉入了零售设计大战。奢侈品牌请来建筑设计师设计独立店面,古驰集团雇了美国设计师比尔·索菲尔德(Bill Sofield),普拉达请的是米兰建筑师巴托·巴西奥克希(Roberto Baciocchi),奢侈品老大LVMH集团的总裁伯纳德·阿诺特则亲自致电纽约建筑师彼得·马里诺(Peter Marino)请他出山。

马里诺是性情中人,有一种古怪的幽默感。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与安迪·沃霍尔合作,为沃霍尔设计了住宅和那名声不太好的工作室“厂房”,得以在时尚圈声名鹊起。马里诺为LVMH做的第一个设计是翻新旗下品牌迪奥在巴黎的老店。他给贵族公馆风格的迪奥老店改造出两层楼高、购物中心才有的圆形宽阔的空间,铺天盖地地装饰着虎纹地毯、银色天鹅绒、樱桃红塔夫绸帷幔、象牙白的豹纹锦缎厚坐垫、腿上贴着金叶子的圆形矮凳、嵌着云母的青铜柜台、蒙着蛇皮的茶几。他说他想创造出一个珠宝盒,这种奢侈气质大受迪奥高管的赞赏,并吸引了各个经济阶层的游客和顾客,马里诺由此也成为奢侈品牌的御用店铺设计师。除了迪奥,他还给多娜·凯伦、卡尔文·克莱恩、芬迪、路易威登做了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的旗舰店设计,仅香奈儿一个品牌,他就包揽了其欧洲所有店面、亚洲大部分店面的设计。

​建筑奢侈品1( “新变革”效果图 )

马里诺说:“我们要遵守的第一规则是,建筑风格不能掩盖商品的风采。”他设计的店铺大都用闪亮的光泽,营造出璀璨感,竭尽全力用设计把顾客最喜欢的商品——手袋衬托成红地毯上熠熠生辉的巨星。他的设计耗资靡费,动辄千万,但大投入还是值得的。他为芬迪设计了大阪和香港的专卖店,开业数月,营业额就增长了3倍。香奈儿欧洲公司董事长说,马里诺设计旗舰店后营业额增长了20%~40%,两年内就收回了成本。

但是马里诺和效仿他的建筑师也让奢侈品店的建筑、装饰渐渐失去了个性,LVMH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幡田次郎由此在日本搞了一场设计大赛,选拔出年轻的建筑师青木淳,请他设计了路易威登在东京的新旗舰店。1999年旗舰店落成,它有一面玻璃外墙,重新诠释了路易威登的棋盘格花纹,青木淳描述它是“一个矩形的立方体,好像放在城市中央的透明珠宝盒”。2002年,青木淳又在绿树成荫的表参道商业区为路易威登完成了另一家旗舰店:一座由“随意堆放的路易威登旅行箱”所构成的商店,每一个“旅行箱”都是一个通风、现代感十足的长方形商业空间。表参道专卖店的开幕造成了轰动,开业前两天,就有1400人在店门外打地铺,等着购物。开业第一天,商店的营业额达到惊人的104万美元。

​建筑奢侈品2

路易威登精品店在时尚业内掀起了一场奢侈建筑物大战。进入21世纪,奢侈品公司高管认为,旗舰店的建筑等同于品牌,这一思路在日本体现得尤为突出。2001年,爱马仕斥资1.37亿美元在银座建造了一座12层高的玻璃大厦,由伦佐·皮阿诺(Renzo Piano)设计,里面除了营业厅、办公室,还有作坊、画廊和一间40个座位的电影放映室。爱马仕大楼的外观除了正门凹进去的部分使用石材,全部使用玻璃方砖,是东京第一座辉煌的奢侈品牌大楼。2003年,普拉达在表参道建造了一座6层楼高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艺术殿堂,由瑞士建筑设计二人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这对搭档为建筑设计了5个突出的外立面,墙面由一块块清澈如气泡的菱形玻璃交结组成,吸引得前来照相的人比刷卡的人还多。

2004年12月,香奈儿在银座的旗舰店开幕,由彼得·马里诺设计。它高10层,奢侈之处不在于有1400平方米的购物区,不在于柱子上撒着闪闪发光的银粉,而是为消费者设计了地下停车场,当你开车进去迎面就看见安迪·沃霍尔的波普画《香奈儿5号》;开辟了多功能演艺厅,常年与欧美重要文化机构合办古典音乐会等艺术活动;楼顶露台上布置有亭台水榭,种了日本竹子;顶楼可以俯瞰东京市容的区域开了米其林星级厨师主理的餐厅。马里诺设计的华彩部分在建筑物的正面:那是一面由Privalite玻璃(一种高科技玻璃,用开关可以控制玻璃的透明度,并可以在夹层玻璃里面插入数码图像,由比利时圣戈班玻璃制造公司开发)做成的巨大玻璃墙,嵌入了70万个LED灯,每当夜色降临它们就会旋转,旋出黑白两色的香奈儿标志性图案,比如双C、花呢、山茶花。这面墙其实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视,整栋建筑据说投入2.4亿美元,“大电视”花了一半。

​建筑奢侈品3( 彼得·马里诺(右)设计的香奈儿东京旗舰店 )

雄心勃勃的建筑师,比如日本设计师伊东丰雄,期望将零售设计做成地标符号。在为意大利皮具品牌Tod's设计东京旗舰店时,伊东丰雄将店铺与其所在的地区表参道的风物融合在了一起。表参道绿树成荫,在建筑密集的东京很出名,是东京新兴的奢侈品聚集区。伊东丰雄在混凝土大楼的表面做出交错的锐角几何形,白天,它们与周边树木摇曳的枝条相互重叠;夜晚,灯光闪烁中黑色的几何线条将整栋建筑和树木连成一片丛林。2006年,他在银座为珍珠珠宝公司御木本(Mikimoto)设计了玻璃砾石大楼旗舰店。他说要让建筑的外观“涌出浪潮般的信息量”,于是给大楼包了一层钢板,钢板上掏出一个个不规则的洞,露出里面的玻璃材质,洞孔也是大楼的窗户。白天看大楼像豹皮,夜晚光滑的表面映出四周的霓虹灯,冷峻中带着靡丽。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关于建筑审美的散文《阴翳礼赞》中说,阴翳是一种半透明、灰色的状态,光线在明与暗之间“形成朦胧的隈窝”,在视觉上并不清晰明确,但东方的美就存在于黑白明暗之间的“阴翳”中。东京集中了全球的玻璃材质精品店,玻璃幕墙反射出强烈的光线,比较而言,身为日本人的伊东丰雄领略了“阴翳之美”,在零售设计中找到了理想的体现。■

​建筑奢侈品4(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二人组设计的普拉达旗舰店 )

(文 / 李孟苏) 奢侈品普拉达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