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足球结婚
作者:张斌( 埃里克松手上至今没有那枚结婚戒指 )
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英国人的日子被足总杯赛铺陈开来。强队以不同的姿态越过第三轮,新闻的头条都被“红军”的满腔悲愤以及“红魔”的静默占据着。胆大妄为的“红军”荷兰籍国脚巴贝尔上半场替换上场,与队友一道吞下失败苦果。赛后,巴贝尔怨气难消,在微博中迅速写就几个短句,将新仇一股脑连带着世界杯决赛的旧恨发泄了出来:“都说他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裁判员。这可真是开玩笑。SMH!(英语缩略‘我摇头!’)”
荷兰人一直坚信,是英国裁判泰勒毁了他们的世界杯伟业,这一次又是他判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点球,同时红牌逐出了杰队长。英足总挺敏感啊,迅速抓住巴贝尔的微博不放,这个荷兰人也许将成为英国足球史上第一个因为微博言辞不当而受到处罚的球员,尽管他曾经追发一条微博致歉,可惜一切都晚了。
泰勒,作为裁判抢上了头条,不是什么好事情,他不经意间又将另外一个本应该浮出水面的人物的又一次高光亮相干扰了一下,让记者们无法有充足的版面留给瑞典人埃里克松了,尤其是瑞典人统领的英冠球队莱切斯特城队以2∶2逼平曼城之后。
埃里克松,一个让英国人内心感受极其复杂的人,曾经5年半的时间里,都是由他在打造“三狮军团”。德国世界杯赛后,愤恨将瑞典人淹没,谁也救不了他——他是多么合适的替罪羊,快快走人。直到卡佩罗战舰在南非触礁后,大家逐渐品出味道,原来瑞典人还不是那么糟。
离开是是非非充满险恶的英伦三岛,埃里克松带着赔偿金和些许抑郁回到了家乡。大牌教练最不担心的就是工作,挫折就是下一次开始的序曲,甚至连中国富商都在策划着要让他执教中国队完成北京奥运使命。瑞典人真来了一趟上海,没有真把中国人的宏愿当回事,他又龟缩回瑞典家乡的寂寥之中,那是他自小再熟悉不过的湖泊山林。
40多年绿茵场上的奔波劳碌让埃里克松受益颇丰,他可以在家乡买下一座350年历史的古堡,颐养天年。古堡中,他会指着塞尔玛·格拉洛夫的半身铜像自豪地告诉来客,这位瑞典女作家就是在古堡二楼的一间卧室里写就了处女作《哥斯达·柏林世家》的最后一个章节,日后当格拉洛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座古堡自然成了瑞典文学的圣殿。1924年,处女作被改编搬上银幕,嘉宝出演女主角,青涩示人。当然,中国人对于格拉洛夫最熟悉的,还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上世纪60年代末,埃里克松开始了他的足球生涯。那时候并没有任何日后龙兴的征兆,反倒是伤病让这位不成器的右后卫在27岁的时候就被迫在瑞典乙级联赛中草草退役。终其一生,埃里克松都无缘作为球员在顶级联赛中踢球。可正是这位毫无天分的右后卫成为第一位能在3个国家中实现联赛和杯赛“三冠王”的职业教练——当然已经有太长的日子,他没有拿到冠军了,尤其是没有替英国人解除他们心中的痛。
埃里克松当然不是久居山林之人,不到一年的闲散从一开始就让他焦虑万分,没有了足球,没有了挑战,那份宁静舒适都变得意义不大了。重回尘世,瑞典人接连奔波在墨西哥、英国和科特迪瓦之间,四处短工,靠着名声他可以回到足球的核心区域之中,但是豪门留给他的机会愈来愈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顺势而退?埃里克松选择了前者,哪怕是在寒门诺斯郡俱乐部里忙乎一番也可以。英国记者一直远远地观察着这位曾经的失败者,相熟的记者朋友还会玩笑,为什么会有两段时间并不算短的恋情而不能完成婚姻大事?而且恋情给他带来的还都是波涛汹涌的媒体摧残。埃里克松算是通达,回应轻巧:“我应该是已经和足球结婚了吧。”
无论当年多么狼狈难堪,埃里克松最终还是回来了。这一次,他安心甚至是陶醉于在一支弱旅中厕身。刚刚接手莱切斯特城队,这支也曾在英超中制造过声浪的球队已经在英冠中排名最后一位了。现如今,人们开始小心翼翼地谈论,莱切斯特城队何时可以再返英超了。全队上下对于瑞典人感佩之至,他们深知,是名帅的到来帮他们找回了自信。球迷们也多了一份期许,与曼城队的比赛,现场观众3.2万人,人气回升,一切也就有了希望。
时下围绕在埃里克松身边的教练组成员感慨连连,从一位62岁的老帅身上,他们读出了岁月积累下的足球智慧,甚至学到了在追求足球成功的道路上,一份钢铁般的意志也是智慧中的一部分。埃里克松没有那么多感慨了,在他眼中,足球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结局轮回罢了,他与卡佩罗的命运并无差别。不过是在小组赛开始之前就被塑造为“准世界冠军”,3场比赛之后,从天堂到地狱,从英雄到罪人,普天之下,概莫如此。■(文 / 张斌) 埃里克松国际足球结婚足球体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