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之谜

作者: 刘六七

温差之谜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体验:明明是同样的气温,人在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却大为不同。

春天,早上出门时气温10℃,我们穿着单衣走在太阳下,额头很快就冒汗了;但在秋天,同样是10℃的清晨,我们披着外套,风一吹就瑟瑟发抖。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秋天之前是夏天,人们习惯了炎热,10℃就成了低温;反之,春天时身体已经习惯了寒冷,10℃反倒成了高温。这种说法似乎很“感性”,但科学界也给予某种认同:没错,身体对气温确实有这样的适应过程。

有实验发现,长期需要接触冷水的渔民,仿佛对冷产生了“免疫”——让渔民和普通人把手泡在同样温度的冰水中,渔民手部的温度会略高一些。

春天时,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对冷更加包容,因此当气温略微回升,天气立刻显得燥热起来。而在秋天,我们刚度过夏季,像热带居民一样对冷没有“免疫”,因此气温一降,就很容易觉得冷。

除此之外,人体的脂肪也与环境温度有关。

人体的脂肪大致可以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约等于俗称的“肥肉”,它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只有当其他“能量物质”消耗殆尽时,身体才会动用白色脂肪细胞。这也就是为什么减肥需要进行大量有氧运动才会见效。

棕色脂肪的细胞要比白色脂肪的小,而且在细胞内部还存在很多“能量制造机”——线粒体。当我们感到寒冷时,棕色脂肪能够迅速释放热量,是比白色脂肪效率高得多的“好燃料”。也就是说,一个人体内的棕色脂肪越多,他的身体越能适应寒冷,并可以在寒冷中快速升温。

科学家们发现,当人体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时,体内更容易产生棕色脂肪;当人体长期暴露在炎热环境中时,则更不容易产生棕色脂肪。所以和秋天相比,春天时我们的身体里有更多的棕色脂肪,也就是有更多“好燃料”。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气温同样是10℃,我们在春天会觉得更温暖。

(念 之摘自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

上一篇: 兵无常势
下一篇: 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