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局搅动全球半导体产业

作者: 李旻 崔明旭

韩国政局搅动全球半导体产业0
2024年11月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韩国半导体晶圆商SK海力士展示了其CMM-DDR5内存模块。

2024年,韩国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43.9%,达到1419亿美元,实现了自2023年11月以来连续第14个月保持增长态势,并刷新了2022年1292亿美元的纪录,再次证明其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里的强大竞争力。韩国在DRAM、NAND闪存等关键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压倒性的全球市场份额,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2024年12月以来韩国政局陷入持续动荡,不仅给韩国经济和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压力,也引起了全球同行的广泛关注。此次政局动荡会不会改变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轨迹?韩国与半导体领域其他“玩家”的竞争合作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

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角色

半导体是韩国的支柱产业,甚至可以左右韩国经济的整体表现。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统计,2024年韩国的半导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0.8%,远超汽车、船舶、石化、通讯设备等韩国传统优势产品。即使放在韩国国内生产总值(1.87万亿美元)当中,半导体出口的占比也高达7.6%。

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2023年韩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品市场中的份额约为14%,仅次于美国企业。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作为韩国的代表企业,仅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两家企业在全球DRAM和NAND闪存市场占比分别为75.5%和55.6%,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中,三星居于首位,占全球市场份额10.6%,SK海力士排名第四,占额6.8%。根据这两家企业2024年的财报显示,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部门(包括存储器、晶圆代工等)的全年营收约为111.1万亿韩元(约合770亿美元),同比增长67%;SK海力士2024年营收约为66.2万亿韩元(约合459亿美元),同比激增102%,创下历史新高。依靠强大的制造能力、持续的资本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的支撑,韩国在在全球半导体领域拥有不俗的实力。

韩国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半导体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半导体行业拥有庞大复杂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优势企业掌握。对于韩国而言,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是最重要的合作和博弈对象。韩国是美国半导体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尤其在数据中心、高端智能设备等领域。韩国半导体巨头正加紧在美国的投资和生产布局,目前,三星正斥资170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设半导体工厂,并计划将总投资额增加到370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在芯片设计和半导体终端市场的优势地位成为了韩国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韩国企业的发展空间。美国为了对华科技打压而设立的“芯片同盟”,实际上也会成为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枷锁。

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在半导体领域更为复杂。一方面,相较于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台湾企业则主攻制造和封测环节。韩国一直试图在晶圆代工领域赶超中国台湾,但效果甚微。由于台积电在5纳米及3纳米制程上取得突破,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挑战日益严峻。但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面向共同的终端市场(尤其是美国)时,又是不同环节的合作关系。对台半导体出口占韩国半导体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6.4%上升到2024年的15.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SK海力士向台积电供应高带宽内存(HBM),而经过台积电加工的最终产品会出口到美国,成为英伟达人工智能(AI)芯片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一直是韩国重要的半导体贸易伙伴。在中韩超过3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半导体中间品占据着较高比重,中国市场对DRAM和NAND闪存的需求逐年攀升,也给韩国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由于美国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对华采取的出口管制,倒逼中国半导体行业崛起,加紧实现自给自足,客观上与韩国企业构成竞争关系。尽管韩国半导体对中国大陆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40.2%下降到了2024年的32.8%,但中国仍是韩国半导体产业难以撼动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政局动荡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冲击

在2024年12月“戒严风波”之前,“半导体危机”之说已经在韩国不绝于耳。韩国业内人士认为,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着技术优势缩小、先导性投资竞争力降低、半导体设计领域薄弱、人才流失、管制过严等诸多问题。尹锡悦政府上任以来,虽然试图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减税等措施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但未触及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瓶颈,尤其是在先进制程和自主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政策力度远不及竞争对手,被指缺乏战略远见。尹锡悦因发布紧急戒严令而遭到弹劾并被停职,给韩国造成了广泛的经济社会冲击,也使政治因素对半导体产业的负面影响浮出水面。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可能会波及半导体产业。“戒严风波”以来,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和智库均下调了2025年韩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今年2月,韩国开发研究院预测2025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6%,较去年11月时的预测大幅下调0.4个百分点。与那些专攻半导体的海外企业不同,韩国半导体企业多为三星、SK等大型企业集团的附属部门或子公司,经济大盘的变化更容易通过母公司传导至半导体部门。如果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持续打击宏观层面的经济信心,将使韩国半导体企业的长期规划和资本投入受到压制,从而错失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最佳时机。

其次,政局动荡导致的政策延迟恐将掣肘半导体产业发展。“戒严风波”使一些重要经济政策的实施时间表一再推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半导体特别法案》。该法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允许半导体行业突破韩国“每周52小时工作制”的限制,在人力使用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因而被业界寄予厚望。如今,《半导体特别法案》何时落地,能否保留核心条款,都成为了未知数。另外,韩国各方政治势力已开始着眼于可能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关注点可能放在更容易拉选票的民生政策,而非产业政策,这将使韩国半导体产业在短期内难以获得重大的政策支持。

过渡期的韩国政府也认识到当前政局对半导体产业的冲击,采取了一些提振信心的措施。2024年12月20日,韩国政府比原定日程提前三个月批准了龙仁半导体国家产业园计划,将这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竣工时间从2030年6月提前到2026年12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也积极呼吁国会尽快表决通过《半导体特别法案》。然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付出的最大代价恐怕还是“时间”。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尤为迅速,任何一次决策延迟或失误都有可能产生致命影响。韩国政府和企业能否通过自身努力挽回政局动荡造成的“时间”成本,目前犹未可知。

2024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韩国政局搅动全球半导体产业1
来源:高德纳(Gartner)。2025年2月

有待观察的全球影响

特朗普重回白宫和韩国的政局动荡几乎同步发生,给美韩关系带来了严峻考验,两国半导体产业亦不能例外。

在拜登执政期间,韩国和美国在半导体领域至少保持着表面上的“蜜月”关系。拜登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式吸引全球半导体企业在美国本土投资,作为行业巨头的三星和SK海力士自然位列其中。在巨额投资补贴的诱惑下,三星和SK海力士纷纷启动在美建厂项目。

与拜登不同,标榜激进“美国优先”政策的特朗普更倾向于通过关税大棒威逼外国企业在美投资,明确表示要削减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实际上,“特朗普效应”在美国政府尚未正式换届的2024年12月就已显现,三星从美国获得的补贴最终定格在47.45亿美元,比原定方案缩水26%,而三星也相应缩减了对美投资计划。特朗普正式上台后,这些补贴能否真正落实也存在疑问。种种迹象表明,韩国半导体企业在美国市场中不仅会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还将遭遇更加严格的审查和政策限制。而韩国当前的政局可能会与特朗普的产业政策发生叠加效应,进一步动摇韩国半导体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决心。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韩国可能会在今年选出新一届政府,而无论哪一方势力上台,都不得不重新审视韩国企业的切身利益,对韩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关系做出某种调整。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其他玩家则是以矛盾的心态观察韩国的国内动态。一方面,韩国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绕不开的合作伙伴,任何一个玩家都不希望韩国之“乱”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稳定。但另一方面,作为韩国的竞争对手,这些玩家亦希望延缓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扩张步伐,甚至在韩国的传统优势领域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韩国自身的角度来说,其半导体产业不仅要应对全球技术革新和市场波动的挑战,还要面对国际政治博弈对半导体产业生态日益增加的影响,这对韩国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外交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分别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教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