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是翡翠绿的
作者: 喻添旧许多年前的一个3月17日,我曾站在游行队伍的花车里,莫名其妙地接受了都柏林人的欢呼和掌声。施予者也奇怪我为何会在那里,却管不了那么多,在爱尔兰一年中最重要的国庆日里,所有人都戴上绿帽子出了门,庆祝圣帕特里克节的到来。为了一睹游行花车的风采,将道路堵成绿河的都柏林人使出浑身解数,爬上电线杆和交通灯,造出无数个VIP观景台,由此观景者也成了游行风景的一部分。“你站在路边拍风景,拍风景的人在花车上拍你”说的就是这个了。
叶芝在《凯尔特的薄暮》中写道:“海船长从眺望台或者船舱里眺望远方时,大抵都在思忖上帝和世界。”如果当时在花车上我有所“思忖”,或许想的是这些爱尔兰人为何会如此快乐,毫无烦恼,以及庆典活动结束后吃点什么当地美食。
每年的3月17日,在爱尔兰最不同寻常的那一天里,悠扬的风笛声划破城市上空的厚云层,黄金的马车从高耸入云的都柏林尖塔下通过,在乔伊斯反复提及的奥康奈尔大街两侧,绿色盛装的都柏林人组成波澜起伏的海洋,欢庆圣帕特里克节,是构筑爱尔兰古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如今的爱尔兰人相信风笛悠扬高亢、清澈而穿透力强的乐音可以驱散荫翳的坏天气。于是在节庆的城市游行中,演奏风笛的乐手永远都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我受邀乘坐的双层巴士花车缓缓地行驶在长不见尾的游行队伍中的风笛手前方。游行的行车道两侧早已支立起不间断的护栏,整个都柏林的居民仿佛都涌到了这里。他们染绿头发,穿上绿衣服和绿裙子,戴上绿色的高帽子,也戴上绿色的眼镜,除了黄褐色的假长发和长胡子,他们装扮成爱尔兰传说中精灵的样子向我挥手致意,热情得好像环绕拥抱着翡翠绿岛爱尔兰的海水,有点不可思议。
每年的圣帕特里克节狂欢都会以不同主题展现爱尔兰风貌,你可以从细节中发现,爱尔兰人对于文化的坚守——神奇未来与回归传统纠缠在一起。身穿渔网和棉布衣的粗犷凯尔特人头戴金属和玻璃组成的空气面罩,他们被认为是百年后的爱尔兰渔夫形象;树怪与人类和平共处,它们走出神秘的中部森林,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蓝色头发和蓝色服饰的年轻人跳着精灵的舞步经过人群,他们既是未来也是过去——在现代之前的千百年里,代表翡翠之岛爱尔兰的其实并不是绿色,而是来自海洋与河流的蓝色。除了这些耀眼新鲜的方阵队伍,扮演节庆主角圣帕特里克本人和女海盗的演员则是每年雷打不动地受欢迎。
在爱尔兰,圣帕特里克是受人尊敬的网红圣人,热门程度超过给人送圣诞礼物的圣尼古拉斯和帮旅人寻找遗失物的圣安东尼奥。圣帕特里克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忍受苦难的故事,又励志,又普世。这位将爱尔兰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的先哲据说生于威尔士,他16岁时被“粗鲁”的斯堪的纳维亚海盗绑架,卖到同样“粗鲁”的凯尔特人居住的海岛上,在安特里姆郡斯林密絮山上,他被迫成为一名牧羊少年,却从未像牧场主人一样“粗鲁”地大快朵颐过由广袤无垠的海岸草原喂养出的鲜美羊肉。6年后,年轻的圣帕特里克逃离了爱尔兰岛,而当再次返回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受罗马教廷看重的合格神父了。在爱尔兰的旅行纪念品店里,有各式各样的圣帕特里克形象冰箱贴,有的拿着权杖,有的抱着他的羊。



1600年以后,当不再“粗鲁”的爱尔兰人每年举行盛大游行纪念圣帕特里克的时候,最令圣人欣慰的城镇,恐怕是位于首都都柏林和第二大城市科克之间的基尔根尼了,这个小巧得如河畔小镇的地方,却在行政区划分上被定为城市,只因为它拥有七座古老的教堂和一座庞大的城堡。
诺尔河温文尔雅地流过高低起伏之地,不急不缓地穿过数座精巧的石拱桥。清晨的钓鱼人如石像一样定坐,好像沾染了爱尔兰古老又平静的气息。城堡沿着河岸升起,它已经屹立了超过8个世纪之久。
城堡的结构历经数次扩建和改造,因而今天看起来有些复杂,更具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1967年,詹姆斯·巴特勒移交了祖宅基尔根尼城堡的钥匙,自1391年起他的家族就一直在此居住,但现在建筑已经年久失修,他仅以50英镑的象征性的价格把它“卖”给了基尔根尼人民。
幸运的是,当地人把城堡转变为文化中心,举办音乐会和展览,花园也对外开放。如今走过19世纪重建的贯穿整座城堡的入口走廊,进入毫无阴冷感的城堡内部,透过窗户可以俯瞰诺尔河和整个基尔根尼城镇。参观城堡,你可以想象当年的欧洲贵族或领主如何生活,有些场景像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里一样,长桌上点燃蜡烛,银制的餐盘闪着朦胧的光亮。
一顿典型的爱尔兰早餐总少不了烤香肠和煎培根、分别用绞碎的牛肝和猪肝炸制的圆饼、蘑菇和烤番茄,以及烟熏三文鱼,这种略显“粗糙”的搭配方案,颇具凯尔特人的狂野气质。午餐毫无疑问是一天的重点,以啤酒作为汤底的爱尔兰“国菜”—乱炖出现在每一家餐厅的菜单上。而晚餐几乎都是和宵夜连成一体的。
翻一翻书写于典籍的历史和传说,就知道爱尔兰人热爱羊肉的传统有多么悠久了——尽管在曾被它的英国邻居严格管控(包括吃什么喝什么)的800年间,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本末倒置地以土豆作为“国菜”乱炖的主食。羊肉肥瘦相间为上品,汤汁必须黏稠香浓,尽管用健力士黑啤烹制,却不可以在上桌之后依然尝得出酒味。搭配胡萝卜或是土豆并不重要,反正爱尔兰人也不怎么吃素,不过配菜一定要与羊肉一样裹满汤汁,油亮鲜嫩。羊肉一定要炖到酥烂绵软,这才是避免本末倒置的“爱尔兰式乱炖”的基础标准。
一份足够合格的爱尔兰乱炖的羊肉必须产自爱尔兰本土——基尔根尼地区的托马斯镇最好,那里的JerpointPark据说埋葬着圣诞老人圣尼古拉斯的尸骨。不知道圣诞老人是否曾为牧羊的圣帕特里克带来过什么礼物,但就漫山放养的羊群来说,充足新鲜的牧草可谓是天降之礼。牧场主JohnO'Connell仅靠一只边境牧羊犬,就牢牢拿捏了几百头小肥羊,在他的牧场里,羊肉只是最基础的商品,更难得的文旅体验项目是带游客前往圣诞老人墓地拜访,以及看一场边牧赶羊的精彩大戏。
基尔根尼这样的一座圣帕特里克式的虔诚城镇并非古板老旧,酒吧占据着小镇的主街。当周末来临,小镇附近城镇的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就与闺蜜走上街头,她们穿着“奇装异服”在酒吧里度过被她们称为“野鸡派对”的欢庆夜。如果正好赶上圣帕特里克节期间,绿帽子是少不了要戴的。
春天的绿色总是给人带来希望,而爱尔兰人的希望是翡翠绿的。现在,2025年3月已至,圣帕特里克节又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