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融合南北

作者: 永辉

康熙三十年,年近花甲的王翚以布衣应诏清皇室内廷,历时三年绘制成《康熙南巡图》,受到康熙帝褒奖,名扬当世。自此,得到皇家认可的王翚成为画坛正统。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明末崇祯五年出生在江南苏州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一户书画世家,祖上五代均擅长绘画,家学是承摹古人,所以王翚少年学画,便以临摹宋、元古画入手。青年时王翚得到王时敏、王鉴的栽培和提携,画艺骤进,尤其是临仿的古画可以乱真,这为王翚日后的成功筑牢了根基。中年以后,王翚逐步走出对古人的摹仿,自身的感悟逐渐渗入到作品中,“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王翚山水画风从初创,到确立,至成熟,磨砺了三十余载。这时期王翚的绘画是其一生最为精彩阶段,构成、笔墨、气韵挥洒自如。王翚的山水画既传承古人,又师法自然,融会南北宗诸家之长,开创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画风。自谓“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集唐、宋、元三朝山水画之精髓于一身,王时敏称其“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为一”,时人赞为“画圣”。晚年王翚名望极高,求索画者甚多,画作难免有应酬之嫌,甚至有学生代笔。加之王翚年事已高,画风基本定型,形成了一套格式和程序,下笔多带“程式化”积习,渐显暮气僵化,作品往往不及中年时清新生动,以致被后世所诟病。

王翚六十岁之后追随者众多,因家乡常熟有虞山,世称“虞山派”,绵延数百年。《清晖画跋》是后学从王翚题跋的画款中抄辑而成,虽不足百则,却出自王翚经验心得,见解颇为独到精卓。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清初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六家”。

上一篇: 母亲在美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