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拨动那根独特的琴弦
作者: 曹爱东一个人的观念如同开关,往左开和往右开会有不同的结果。家庭教育观亦是如此,家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正所谓:“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由此可知,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十分重要。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过这样一首诗《论孩子》: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的这首小诗从哲学层面说明,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既然孩子是独立的人,那么家长和孩子在人格上就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因此,家长教育孩子采取的正确态度就是尊重孩子。
但是,有些家长有很强的控制欲,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听从自己的建议和引导,事事替孩子做主,很难做到尊重孩子。其实,孩子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不如成人,但孩子与成人在情感上、人格上没有高低之分,相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情更丰富、心思更隐秘,尤其需要尊严,这一点常常被家长忽视。有的孩子的尊严被父母伤害了,进入青春期后也不会尊重父母,更不会尊重别人。这也是孩子常常不听父母话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尊重孩子呢?
倾听。能真正做到倾听孩子的父母不多,常常是孩子话还没有说完,要么嫌烦打断,要么直接拒绝孩子要求。孩子的内心比较脆弱、敏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委屈和不满只能埋在心底,长此以往,也就逐渐不会主动与家长交流,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消极抵抗家长。所以,家长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讲话,切忌自己唠叨不停,没完没了;切忌听一半,插话打断。
家长要创造合适的倾听环境,利用接送、吃饭、散步等心情比较放松的时间和孩子沟通,只要找准孩子内心那根独特的琴弦,拨动产生共鸣,孩子的心门就会向家长打开。
换位思考。对于成人而言,因为与孩子不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认知上有很大差异,所以很难了解孩子的感受,这就需要换位思考。家长换位思考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想想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回忆自己童年的场景,想想自己小时候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二是与孩子谈心交流时,尽量做到不俯视孩子,而是与孩子面对面平视交流,这是与孩子平等相处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三是树立“从理解和爱出发”的理念,爱孩子很容易做到,母鸡还爱小鸡呢,但是人类的爱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爱才能真正被孩子接受。
孩子的世界虽小,却是他的整个世界;成人认为的小事,可能在孩子看来就是天大的事。懂得换位思考,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留条写信。当前,电话、微信、QQ等社交平台的便捷,让现代人留条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其实,对家庭教育而言,留条写信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好方法。
言语入耳,文字入心。文字能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内涵,体会情感。信,可以收存,反复阅读。孩子在读信时,心情变得平和,也听得进家长内心的话语,从而知晓父母的良苦用心。尤其是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效果不好时,信上的文字能直抵孩子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言行,促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者周国平说,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留条写信无疑是家长做孩子知心朋友的一种好方式。
编辑 东篱 [email protected]